“1+N”引领乡村旅游“井喷”发展

2016-11-03 08:55何远竹
当代贵州 2016年30期
关键词:农舍村寨旅馆

何远竹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围绕“1+N”提级改造,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助力脱贫攻坚。

2015年以来,六盘水市钟山区按照“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的发展要求,在推进“三变”改革中不断探索发展新路,依托独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全面实施“1+N”(一个村寨+特色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房屋改造、环境治理等N个项目)提级改造,将村寨变成景区、农舍变成旅馆、农民变成导游,把“美丽乡村”建成幸福生活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

村寨变景区 处处是美景

钟山区在村寨“1+N”提级改造上,按照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的理念,以道路硬化全覆盖、污水处理专业化、牲畜养殖集中化、楼亭院落规范化为主要抓手,创建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浓厚的大健康旅游目的地。

在规划上,根据地方山地特色、人文因素,通过优化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引入可持续产业、调整空间布局,将梅花山、高峰坝、大河堡、韭菜坪、月照养生谷等景区景点连成旅游产业链,通过建设一村一特、一寨一景、一寨一品特色景区,形成各具特色的连片景观,打造凉都“美丽后花园”。

做美环境。建设精品水果、花卉、核桃、油用牡丹、蔬菜、中草药等种植基地,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美化亮化环境。

做硬基础。加强村寨供水、供电、网络、污水排放设施建设。实施串户路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改建垃圾收集点、村居标识标牌、房屋立面及卫生服务康体健身设施、文化生活场所等;修建生态观光道、景区步道、休闲田园等,为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做特文化。弘扬“三线”文化,打造农业观光农耕文化,建设凉都国学馆,挖掘苗族蜡染、刺绣等民间手工艺,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果蔬采摘节等形成以节会推动旅游发展、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

做细服务。通过打造一村一特、一寨一景、一寨一品特色景区,增添游乐场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馆、特色农家乐,培训专业服务团队,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开心,有游、有赏、有玩、有乐。

农舍变旅馆 家家可增收

钟山区结合群众自身条件,通过对农舍进行改造让农舍变为旅馆,让群众在家中就可创业增收,让旅游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方式上转变。在推进村寨“1+N”提级改造工作中,打破原有自筹自建自改模式,由区旅游公司与农户签订房屋改造协议,旅游公司对每户房屋进行改造后,农户拿出30%比例的房间作为农家客栈,交由区旅游公司统一经营。同时,在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中,将搬迁房屋的一楼用于贫困户居住,二楼、三楼交由旅游公司用于农家客栈经营和发展乡村旅游,定期给贫困户分红,实现“全域旅游、全面脱贫”。

标准上提升。提升农村房屋改造力度,总体体现农旅元素,保留现有农村文化元素,对农舍进行改灶改厕改厅,完善垃圾收集、污水处理、排污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使改造后的农舍达到星级农家旅馆标准。对农舍四周的土地统一规划栽种蔬菜瓜果,将各村寨建成医疗保健、文化生活等功能齐全的美丽乡村,全面提升游客接待水平。

整合上优化。将乡村旅游发展与民族村寨文化进行融合,既保护好旅游文化资源,又保持村寨原有居家模式。深入研究和挖掘民族服饰、习俗、歌舞等民族文化,使以民族民风、民俗、民情为特点的人文景观与秀美迷人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整合中,注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在注入现代化元素的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打造靓丽山寨。同时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将“三变”改革与村寨“1+N”提级改造结合,全面启动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科学选择新建集中安置点,对安置点房屋通过公司运营、农户分红的模式,让贫困农户“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

农民变导游 人人能就业

为实现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能就业、能稳定、能脱贫,钟山区推陈出新,结合辖区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现状,利用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开办钟山区旅游学校、钟山区技工培训学校,为贫困人群提供学习、就业平台。

教学实习一体化。根据培训人员特点,紧扣大旅游发展需求,分别开设酒店服务技能,农家乐(乡村旅馆)经营、管理、服务,基本服务礼仪,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课程。培训为期3个月,其中1个月学习理论书本知识,2个月为实操,培训合格后颁发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目前已培训人员560人,带动近2000人就业。将辖区内的月照养生谷、大河堡、梅花山等主要景区作为实训基地,学员学完理论知识后根据所学课程到景区进行导游讲解、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宣传,指导景区旅馆、农家的文明礼仪、环境卫生整治等,实现教学实习一体化。

培训对象本土化。目前,钟山区贫困人口中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的“两缺户”占大多数,为让这部分人就业有门、增收有法,钟山区开启“大旅游”培训模式,培训辖区贫困群众、景区从业人员、村(居)“两委”干部、农家乐及农家旅馆从业人员等。培训期间由政府出资解决吃住,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务工补贴。实现培训名额、就业机会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每个村(居)优先推荐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挖掘和激活贫困人口中的人力资本,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就业脱贫职业化。按照“景区+职校+基地+就业”模式开办旅游培训学校,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口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安置,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在掌握了实用职业技能后,培训学员根据自身所学,选择景区景点导游、服务员、保洁员、保安等岗位从业,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的,可进入村支“两委”工作,真正实现就业脱贫职业化。

乡风家风文明化。在全域景区打造中,钟山区把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通过“公司+农民”运行模式,增强群众在自家旅馆、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和自身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意识,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让游客有亲切感、归属感。

村寨“1+N”提级改造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钟山区现代城市、特色城镇、景区和美丽乡村“四位一体”建设,构建全域旅游、全域景区新格局,旅游产业进入井喷发展态势,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农舍村寨旅馆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仙人掌旅馆
周永凤
锅巴粥
花在何处不清香
欢迎光临机器人旅馆
摇摇晃晃的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