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燃强国之梦的引信

2016-11-03 11:54魏晓文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6年9期
关键词:研究所西安机电

魏晓文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孕育了世界文明最伟大的创新,而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术,还要依托一项更为伟大的发明——引信。

追溯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汉代末年的魏、蜀战争中,魏守城士兵曾用草艾、麻布浸以油脂绑在箭上,点着火后,用弓射向诸葛亮的攻城兵士及云梯,引起对方着火,成为最早的“火箭”。在火药发明后,草艾、麻布等即被“火药包”或“火药球”所替代,并在其上加一个药捻,称之为“信”,这就是最早的引信。

正如从最古老的“着火的箭”发展到现代的火箭一样,从最早的“引火的信”发展到今天的引信,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信,这个古老而新颖的名词已被现代科学技术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在古长安都城,一群人至今兢兢业业传承着中华民族自强创新的历史,研究护民之本卫国之器。

西安延续着古都四四方方的城郭,吉祥路是一条紧邻二环路的普通大街,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在这里是属于地标式的存在,因为这个单位在这里已经矗立了超过半个世纪。

弹药上都有一种对自身性能至关重要的引爆装置,这种装置叫机械引信。引信能使弹药在对付不同目标时适时起爆,达到毁伤敌方效果最佳的目的。成立于1964年的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是我国唯一整建制从事引信技术装备开发的专业研究所。

虽然“引信”作为术语在文献上使用,在中国己有几百年历史,但是随着近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战争模式由大面积地毯式打击向点目标精确打击和高效毁伤方向迅疾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武器系统已经从以武器平台为重点转向了以高效毁伤弹药为重点发展,信息化弹药成为武器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发展领域,微电子技术、微机电技术和毫米波、激光、红外光电等高新技术成为引信家族的发展新方向。

目前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专业技术广泛涉及机械、电子、激光、红外、磁学、声学、计算机、电化学、材料、空气动力学、测试等多种学科,已发展成为多学科高度综合与高新技术密集的引信技术和产品研发基地,在引信高技术、灵巧化、信息化的研究开发方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副所长戴黎红不无自豪地说,这应该都是得益于对科技的重视和对创新的渴求。

其实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50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历史。他们先后研制了我国引信行业的数十个“第一”:第一个机电引信、第一个电子时间引信、第一个随机延时引信……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国防科技的领导人张爱萍上将曾为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提词:“心灵奇巧,威力先导。”

建所半个世纪以来,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先后承担了许多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引信研制和测试任务。建所不久,仅用了三个月多的时间就设计定型了我国原子弹引信开关,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有10项科技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50年来,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发了许多新型引信产品,满足了陆、海、空、火箭军、陆航等各军兵种对引信装备的需求,共获得42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46项。

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关爱,是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传统。

“我们研发的虽然是个小部件,但它在或大或小的爆破武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带头人、引信动态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邹金龙告诉《科技创新与品牌》记者,“目前引信家族成员众多、功能各异,例如机电触发引信、激光引信、红外引信、无线电引信、磁引信和声引信等,真可谓百变多样,凸显出引信家族在兵器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

邹金龙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引信研发一线,曾主持完成我国首个导弹新体制引信的研制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作为总装引信专业组的骨干成员,他多次参与编写我国引信行业和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而在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像邹金龙一样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累计已超过30位。

“我们经常需要去艰苦的地方进行试验取样。”智控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蓉说,“但是再艰苦,也比那些年没有活干好多了。”

这位从23岁大学毕业就进入研究所的文静女生,陪着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经历过了她最落魄的时代,也经历过了中国企业发展和改革最艰辛的时代。她说曾经在单位门口摆摊做过程控电话的安装工,但是很多科研人员咬牙坚持过了那个最困难的时期。20年后,这位在邹金龙印象里还是当年腼腆羞涩话语不多的小姑娘,已经成了研究所智控中心第一研究室的主任。

面对记者,李蓉特别提到两个人。

一位是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纪委书记马君。李蓉带领科研团队从东北工作结束回到西安,这位不苟言笑的所领导竟然捧着鲜花到数十公里外接机,让李蓉至今都热泪盈眶:“我们科研人员在单位真的是从上至下被尊重的!”

另一位是科协秘书长郭锦屏。

“我们都没想到科协这个部门对我们的科研工作也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李蓉掰着手指一一详述,“我们在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创新小组,还有和外界的专家们进行学术交流,规范的整理编写科研成果论文,在外参加学术交流会开阔视野……”

在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大力推进群众性创新活动,在体制机制上鼓励和激发职工群众参与创新、积极创新、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热情和活力。以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为指导,让创新工作融入到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这些工作,都有企业科协的参与。

2013年12月,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举办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进站工作。

院士工作站的目的是把院士的高端智力引入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一线,与企事业单位技术咨询、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相结合,直接推动企事单位的科技创新。赵淳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他在超声电机技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赵淳生作为该所院士工作站进站的第一个院士,推动超声电机技术在引信开发中的应用,扩大超声电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引信产品的设计水平。endprint

分管人力资源的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纪委书记马君介绍说,近年来研究所建立权威性的跨部门、跨专业科技创新决策机构,建立扁平、高效、适应性强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加强事业科研单位和企业科研单位的集约协同,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人才优势和试验能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协作,建立联合研究工作机制。加大完善与提升试验研究体系,建立试验资源共享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分类科技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创新绩效为导向的内部考核机制。形成健康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科技创新需要有强有力的科研设计手段、试验条件、研究平台等一系列基础资源作为支撑。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企业科协秘书长郭锦屏说,论文是创新的记录,是创新的宣言。在现代化创新型科研院所的建设中,学术论文已经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考评指标。

企业科协紧紧抓住论文写作这个关键点,鼓励全所科技和管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善于发现创新灵感,凝聚创新思维,多写论文写好论文。每年都组织论文写作培训讲座,在论文征集管理、对外规范投稿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从2008年开始,研究所企业科协利用新建起的所OA网,使所内论文投稿和发布常态化,使全所科研和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浏览已通过审查的所内论文电子期刊,了解学术动态,改进自己的论文写作。

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对论文的征文投稿进行创新,论文作者直接通过OA网投稿、审查、修改论文,便捷快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经过几年不断的完善,目前已经完全实现学术论文所内征文投稿的常态化、网络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

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研究所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学术论文对外公开发表也成为研究所学科发展和行业领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为扩大研究所知名度及影响力的重要一环。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企业科协主办或安排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见世面长见识,开眼界、促交流,不搞闭门造车,同时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或专场学术报告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行业知名专家教授等来所作专题学术报告或技术讲座,不但活跃了学术气氛,还使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开阔了视野、从创新实力上得到提高。

人们从近代利用声、光、电、磁等制作的引信,一直到红外线、激光、智能等多种高科技集成的引信,成为社会科技进步的多元展示窗口,同时也点燃了科技强国的梦想,只有创新,才能梦想成真。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创新团队,正在持着强国的火种,点燃属于自己更为绚丽的梦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所西安机电
睡眠研究所·Arch
西安2021
Oh 西安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心力衰竭研究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