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
2006年10月,在《鲜氧》杂志当编辑的言由于闲暇时间开始写博客,介绍国外艺术设计资讯,并计划着有一天能走出虚拟空间,创办一本自己的杂志。
这个梦想直到2016年才实现。
2009年,言由建立了“假杂志”网站,以“假杂志社”的名义介绍世界各地的摄影师、艺术家、设计师、品牌和出版物,这个“在线杂志”以博客的形式,仍然在“假装是一本真杂志”。不过,此后他的事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感觉到“摄影作品在网络上的呈现太单一、无趣、平面化了”,而且自己也对在网络上码字逐渐感到厌倦,希望通过做实际的出版物回归到现实中来,和现实中的人发生关系,而不只是网络上浮于表面的泛泛之交。于是,做一本真杂志的想法愈加强烈。
不过,让言由走进当代摄影话语体系中来的,并不是杂志,而是开始于2011年的“假杂志出版计划”。从孙彦初的摄影书《OBSESSED》开始,言由和他的“假杂志”工作室陆续制作了16本当代新锐摄影师的独立出版物,并在网店和多地的独立艺术书店进行销售。这些书大部分都有限量,定价不便宜,内容极富个性,装帧设计也追求“艺术范儿”。
2016年6月,印数2000册的《假杂志》试刊号以独立出版物的形式面世,让“假杂志”终于可以不再“假装是一本真杂志”。但是,因“暂时无法保证出刊频率”,这本杂志还不接受全年订阅。
本刊曾在2012年第9期采访过言由,当时他的独立出版计划刚开始不久。四年过去了,不论是出版规模、还是业界影响,“假杂志”都取得了不小进步,并以出版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当代摄影生态的建构进程中。不过,独立出版摄影读物,以此作为事业,会涉及选题、制作、发行、推广、财务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又联系到言由,希望了解他在这四年中如何坚持和成长。
做独立出版,如何寻找和挑选摄影师?有哪些成本?费用如何解决?
言由:在做“假杂志”博客的时候,就与很多摄影师有了联络,摄影师大多数也知道“假杂志”,而且我心中也一直有希望合作的摄影师名单。在选题上,没什么字面上的标准,更多是出于自己的喜好。
开始的时候成本基本就是印刷成本,前两本是我自己掏钱印的。后面有几本和摄影师合资制作。在2015年以后,又恢复到完全由我(假杂志)承担的状态。目前,“假杂志”出版计划已经做到财务平衡,图书销售收入可以承担新书制作成本。
独立出版物没有国内书号,这个问题是否引起过一些误会或者麻烦?
言由:有,主要是没法进书店卖,会影响传播。不过,我们更多是为自己做书,这些影响也并不重要。
“假杂志”出版的独立出版物,一般如何进行营销推广?印数如何决定?
言由:主要在通过微博和微信进行网络推广,销售主要在网店,也会与一些书店和艺术机构,比如北京库布里克书店、单向街书店、上海渡口书店、三影堂艺术中心等合作,召开新书发布会并代卖。印数一般在400~800本之间不等,会考虑作者的影响力以及成本而定。
图书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哪一个阶段会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言由:一般就是与摄影师沟通、找资料、找材料、确定初稿形式、编辑设计、反复做样书、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形式、印刷。前期寻找资料,了解作者,摸透作品,找到合适的形式,一系列工作是比较花时间的,有时会超过一年,如果一直没法确定就会无限期推迟出版计划。
你个人比较喜欢什么类型的摄影师,是否有一些出版偏好?
言由:没有特别喜好的,也没有特别的偏好。
请介绍下《假杂志》的情况吧,这本杂志和摄影书独立出版有何关系?
言由:2012年,我从《新视线》辞职后就打算做这本《假杂志》。因为本来博客叫“假杂志”,意思是想做一本真
杂志。当时,我的计划是以杂志为主,摄影书独立出版为辅,但现在觉得还是更喜欢做书,杂志慢慢做吧。所以,下一
期要等内容完全满意才会出,也正在和几家出版社谈合作事
宜,将来会以杂志书的面目出现,初步计划一年出版两本。
你如何看待现在中国当代摄影面貌?
言由:我觉得年轻一代非常厉害。他们和我国几十年的摄影传统几乎没有关系,他们汲取的营养是摄影之外的。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摄影图书出版现状?
言由:我们的摄影图书出版,说实话比较落后,出版观念也比较陈旧,可悲的是,很多编辑竟还在自我陶醉。
请介绍下“假杂志”的团队情况吧。
言由:全职团队共有3个人,除了我,有一位主要负责图书版式和装帧设计,另一位在北京,主要负责杂志和新媒体内容采编运营。
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最棘手的是什么?如何解决?
言由: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基本没遇到什么太大困难。如果要说,在印制过程中还有不太令人满意的,有些想找的纸张找不到,印刷质量不够好,装订的时候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假杂志”的出版计划,也在帮助年轻摄影师推广自己,并参与到中国当代摄影的文化推广传播和影像素养提升的工作中。那么,在经营过程中,你如何看待文化推广和商业盈利之间的关系?
言由:我们只考虑做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书,其它的事情不会管太多。其实,不论是传播影像文化,还是实现商业赢利,都不是我们在出版计划范围内考虑的事。如果我们的工作,对影像文化推广产生影响,我们很荣幸,也很感恩。“假杂志”网店也销售国内外摄影图书,这一部分是我们主要盈利来源。
目前,“假杂志”在出版计划之外,有专门影像文化推广项目,比如“象山计划”,就是打算在我的家乡浙江省象山县做的一个影像艺术普及项目。我们不定期地邀请自己认同的摄影师和评论家去那边讲课交流,之后还会有一些驻地艺术项目、展览、出版项目等逐渐展开。我还计划立足宁波,做一个民间影像档案收集计划,不过还处于准备阶段。
目前,“假杂志”有什么新近出版计划?你怎么看“假杂志”当前的定位?
言由:在做孙彦初的《虚构集》和冯立的《白夜》。就像之前的问题中说的一样,我不会太多地考虑定位这类问题。我希望定位和品味,体现在每一个字体的选择、每一张图片的选择、每一种纸张的选择、每一种装帧方式的选择等细节上。至于这个品牌将来会呈现出怎样的一个风格,我自己也没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