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硕士导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作用的转变

2016-11-03 00:09赵阳于扬
科技视界 2016年18期

赵阳 于扬

【摘 要】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在新形势下的转变直接对导师职责的转变产生推动作用。由于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对导师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医学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医学高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导师应适应不同阶段下的培养模式,利用实际资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双轨;导师作用

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提高要求社会医疗保健事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大,针对医学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医疗应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批准设置了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2009年我国开始扩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规范培养过程[1]。我院于2015年实施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范畴,实行“四证合一”或“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改革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3年的学习,能够取得“四证”,即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2]。这种以临床医学及专业学位硕士的“双重身份”为基点,实现住院医师招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将有利于临床医生规范培养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教育规律,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达到较高医学专业水平,为社会的医疗卫生保健提供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势必带来硕士导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新的指导作用。

1)硕士研究生导师作用转变趋势

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从获得导师资格就说明已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资格。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按照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项制度的规定,研究生导师指导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点在于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攻读学位期间更多的是掌握二级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按照学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在病房和门诊进行学习,从临床基础学科加强临床思维和素质培养,其教育的目标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硕士生导师应该向临床指导医师和多层次临床医学指导学者转变。从“学术型”向“实践型”导师的转变符合我国卫生事业的实际需求。

2)硕士研究生导师转变后存在的问题

(1)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来说,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单一导师指导根本解决不了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我院二级学科专业细化带来的专业知识片面化。而且在本专业培养中,由于时间短,病人就诊质量不均衡等实际问题,造成对本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不能满足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毕业要求。虽然我院采取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科”制定详细合理的培训计划,将二级学科横向串联,建立合理导师团队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带教、培训、考核等,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但与此同时,与培养改革前相比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如导致硕士研究生导师专科培养的弱化,导师对自己研究生的监督作用弱化,研究生毕业时专科论文质量的降低等。如何界定导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作用需在实践中重新审视。

(2)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规范化培训期间无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很多临床操作受到限制,无法参与到具体的临床工作中,造成“只看不做”的实际模式。研究生在临床学习中指导老师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操作中的要点和原则,导师也无力解决。造成实际临床培训中“纸上谈兵”,不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实际操作理解不足,容易在基础操作中带来负面影响。导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指导学生的规范化培训和专科操作方面如何转变其作用需待进一步探讨。

(3)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同,并不是单一的临床能力培养。根据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具体制度中明确提出“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于各教学阶段”。“四证合一”应是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导师如何调节两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在研究生较少的时间内,既能充分利用导师的临床研究平台,又不造成临床资源和科研经费的浪费,还能顺利完成学位论文,这都需要导师有严格的科研素质和高质量的临床综合知识,避免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对毕业课题的迷茫,以及发生低质量的论文,甚至杜绝抄袭论文现象[4]。导师如何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发挥“核心力”是“四证合一”培养模式的保证。因此导师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其作用如何适应“双轨合一”培养模式,需不断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不断权衡,不断转变。

总之,硕士导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作用的转变势在必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元件,导师在培养体系中起推动作用[5],如何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培养模式,需要住院医师专管部门、临床科室、导师和研究生各方面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出优秀、全面的医疗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的通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01):78.

[2]安立新,谢思宁.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6(1):44-45.

[3]张海斌,付雍,杨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5):478-481.

[4]倪平,赵坤,王丽华,何勇涛,王云贵,徐迪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118-119.

[5]施毅.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心得和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4): 337-339.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