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如何变成学生素质?

2016-11-03 07:02陈文静
湖南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核心

本刊记者 陈文静

“核心素养”如何变成学生素质?

本刊记者陈文静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读懂“核心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核心素养,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让“核心素养”真正变成“学生素质”。

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风向标”

在当今世界,课程整合正成为一股潮流。究其原因,除了整合能够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挤出部分时间开设个性化和拓展性的课程这样浅层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整合性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从有限学习转向本质性学习,使学习从事实到概念、到关系及结构;从部分学习转向综合性学习,因而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要落实核心素养,先就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谈到“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株洲景炎中学校长助理罗坤光认为,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础,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可能只是通过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罗坤光说。

株洲八达小学特级教师刘影也表示:“从课程与素养的关系看,落实核心素养,课程是依托。培养综合能力,课程需整合。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越充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好。要打开所有学科的边界,让课程与课程牵手、对话,进行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学科外整合,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就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后的几天,株洲市教科院召集全市中小学10余位名优特教师开展了一场以“课程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推进学科融合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三大途径。

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给出的答案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让学生具有这些核心素养,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的环节来落实,而这个落实的主体就是教师。因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要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这就意味着,每一位教师都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摈弃填鸭式、讲读式,倡导或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株洲市石峰区教研室主任梁丽虹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上要有由“用学科教学”转向“用学科育人”,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建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为其终身发展积蓄能量和力量。同时,教师研训要发生改变,帮助教师积极树立“以学科育人”的理念,实现从“经师”向“人师”的转变。

“落实核心素养的主体即师生。”刘影表示,好的教育、素养是在情境中体验、践行、感悟、实践、内化的结果,学生是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觉践行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素养的。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可感的事物入手,形成概念,再从概念入手,通过体验、感悟获得价值观。

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的“指挥棒”

当前,教育评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的结果,忽视努力的过程;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专家表示,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是关键。没有评价这根指挥棒的引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就可能是一句空话。为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要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梁丽虹一语中的:“核心素养是否能真正落实,最终要以核心素养体系为标,重建人才选拔机制和学生评价体系,重点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史宁中认为,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例如,在2015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数学领域的监测标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计算速度,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达成”,这些标准就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

教育专家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拥有更深厚的内涵:在评价方式上,不仅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过程性评价,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是否乐学、会学以及采取多样化方式学等;在评价功能上,淡化过分强调甄别,充分发挥评价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既要让学生看到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又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到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做人、是否学会健体、是否学会与人合作、是否学会自我完善。

问题的眼光看教育,教育的视角观热点。更多新闻视点,请登录“湖南教育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号:hunanjiaoyu2014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