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思想的思考

2016-11-02 18:17邵阳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共同富裕

邵阳阳

摘 要 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分析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积极提出有效对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 先富带后富 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些人对邓小平提出的“让少数人、少数地方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及思想提出质疑,让少数人、少数地方先富起来,会不会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最终能否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要回答这些疑问,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科学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正确看待贫富差距问题。

1关于邓小平倡导的“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

我们党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建立了新中国,进一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也经历了曲折探索历程,经历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

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片面地抛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并且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定性为阶级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换言之,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不够高。因此党的工作重点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抓阶级斗争。认为发展生产力会倒退到资本主义,只有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才是社会主义,认为“穷是社会主义,富是资本主义”等。这种看似极“左”、实际为假的社会主义,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人民生活也十分穷困。

邓小平深刻反思我们党在建国后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思想。1979年7月,邓小平明确指出:“九亿人口的收入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总是有的地区先富裕起来,一个地区总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1980年7月,他又指出:“要承认不平衡,搞平均主义没有希望。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国家才有余力帮助落后地区。不仅全国,一个省、一个社、一个队也是这样。百分之二十先富起来,会把其他的带动起来。”在随后的工作和讲话中,他又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到1992年南方讲话时,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邓小平“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我们要从几点深入认识。

(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也表明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及目的。

(2)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带动大部分人、大部分地区共同富裕起来,而不是要导致两极分化。邓小平清楚地指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都是在共同富裕这个大原则下的,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的。由于地区、经济水平、资源等方面的不同,可以说,让部分先富起来是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

(3)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不是指一部分人、一个阶层的富裕,而是全国人民的富裕。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共同富裕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富与后富,在地区上表现为先沿海后内地的发展规律。共同富裕也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等等因素的限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必然会存在贫富差距。如果否认发展的不平衡,否认地区或城乡等之间的差别,都是错误的认识。

(4)怎样实行先富带后富。先富带后富是让先富的那部分人、先发展的地区带动大部分人、大部分地区的共同发展,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方法和手段。邓小平强调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怎样解决两极分化问题,怎样实行“先富带后富”的思想,这些问题在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体系中都得到了回答:“解决的办法之一, 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人人众目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别的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 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优先发展的地区及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全国达到小康社会后,就要将着重发展优先地区转换重点,着重帮助后富人群、后发展的地区。

2对于贫富差距问题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近年来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与收入增加同时出现的还有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扩大的速度也在加快。社会财富逐渐开始向少数人集中,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已是寻常,甚至亿万富翁也屡见不鲜。而与此形成了强烈反差的是,我国尚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还未解决温饱问题,上千万城镇下岗职工生活困难。收入差距拉大形成的贫富悬殊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和质疑,也成为目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对于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差距的出现,有些人认为是邓小平倡导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导致的。他们认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已经实现了,但是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造成了贫富差距问题的出现,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

2.1现有的贫富差距有没有造成两极分化

什么是两极分化?马克思就此明确指出:“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邓小平也明确指出:“所谓两极分化就是出现新资产阶级”。但是他也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也就是说,两极分化不只是简单的贫富差距,还是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进行剥削。从我国的社会性质来看,我国的社会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是不可能出现一部分富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他人劳动的。即不可能出现“新资产阶级”这一“极”,也不会存在贫困的不断积累的另一“极”。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人均收入、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目前不存在两极分化。

2.2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

我们肯定现阶段我国不存在两极分化,并不代表可以忽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总的来说,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36:1,而到了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11:1。再加上城镇居民的福利补贴等,差距可能更大。

(2)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目前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之间,居民收入水平有很大差距。由于地理优势及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扩大。

(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的行业,收入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一些垄断行业及新兴产业部门,收入水平很高,增长也快,而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如煤炭、纺织等行业收入则较低且增长缓慢。

(4)非法致富现象的增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有很多人抓住机会,通过诚实劳动致富。社会中有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崇尚金钱至上,为了获得金钱不择手段。目前社会上偷税漏税、贪污受贿、敲诈、走私等各种非法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一个个高官落马,使得人们对于党政机关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甚至出现“富二代”、“官二代”以及“贫二代”等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

2.3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是怎样造成的

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是一种富裕程度的问题,,而不是贫穷与富裕的对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不管是比较富裕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城镇居民,还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都大幅度增加。而现在东部与中西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现实存在的,是先富与后富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绝对不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降低部分人的收入为代价的,也不会导致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邓小平的“让少数人、少数地方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指明,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阶段。但是邓小平也指出在实现小康以后,就要主要实行“先富带后富”,帮助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沿海的迅速发展,城镇的不断发展建设,可以说是党和国家政策倾斜的结果,也是本身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积累的结果。而党和国家通过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解,也会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实施新的发展政策。因此,不能说是这个发展思路造成了目前贫富差距悬殊的现状。客观的说,邓小平“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创造性的,是对我们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个开创性的回答,他这一发展战略是正确的、科学的。

一些行业收入差距,非法致富等现象,也反映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监管制度等都有所欠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协调。

3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整体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情况下,由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收入的公平诉求不能依赖市场的第一次分配,主要的还是依靠政府的第二次分配及第三次分配,即主要依赖政府的福利制度等来进行社会收入的较为公平的分配。因此,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党和政府加强工作,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政策倾斜。国家对于落后地区及贫困人口要实行扶持政策,增加财政拨款、减免税收、进行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等,对于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要有大力的扶持,教育也必须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技术支持也是要大力推行的,切实有效地实施“先富带后富”,而不是使之成为一句空话。

(2)制度完善。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制度,在这种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的形成。还应该建立健全个人收入调节机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尤其是对于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要严厉进行制裁和打击。

(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在市场进行第一次收入分配后政府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有效的经济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有缓解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尤其是对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化、法制化、合理化,更好的解决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4)法制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堵住少部分人钻体制漏洞致富的路子。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官商勾结、钱权交易、侵吞公有财产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于目前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我们既要正视,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贫富差距问题的存在有其历史性与合理性,但是我们也要尽量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既要保证效率,也要促进社会公平,从而使先富带动后富,走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陈信琼,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J].党史纵览,2005.

[2] 麻朝晖,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实践的宏观考察[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05).

[3] 许新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4).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12(23卷):828+702.

[5] 孙光普,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认识当前的贫富差距[J].理论探讨,2004(4).

[6] 鲍江权,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理论,正确认识贫富差距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7).

[7] 肖玉明,共同富裕如何实现?[J].长白学刊,2001(1).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资本占有量差异、收入机会不平等与财产性收入增长——基于扩大贫富差距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
遗产、赠与和贫富差距——美国学者的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