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生
7月1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做了一个明仁天皇有意生前退位的报道,轰动了整个日本。很多人不相信,特别是日本宫内厅很快就对该报道予以否认,更让人认为这是一则不负责任的假新闻。
8月8日,日本明仁天皇发表全国讲话,暗示已做好退位准备
然而,还不足一个月,8月8日,明仁天皇就通过录像,以“仅表达个人心情”的主题向民众委婉表达生前退位的意愿。在日本近现代史上,天皇直接向国民讲话只有三次。第一次是裕仁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向国民宣告日本终战。第二次是现任明仁天皇在2011年3月16日就“3·11大地震”发表激励国民的讲话。这是第三次,而且同步发表英文版,可见这次讲话意义之重大。
那么,身为日本天皇,为何连退位还需要欲言又止般寻求国民的意见?明仁天皇退位的意愿背后又有什么考虑?
很多人以为天皇跟首相一样,只要理由被认可,想退位就退位。但实际上,天皇生前退位,需要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法律问题。日本宪法规定,“皇位世袭,必须根据国会决议的《皇室典范》的规定继承之。”
《皇室典范》是日本在二战后制定新宪法时另外制定的一部规定皇室内部事务的法律,规定天皇为终身制,“天皇去世时由皇太子立刻即位”。1947年,在日本国会审议《皇室典范》的时候就有议员提出为什么不保留天皇生前退位的可能。但是宪法的起草人金森德次郎说:“由天皇个人想法影响的皇位和天皇作为体现国民意志的国家象征两者之间的地位无法调和。”另外,《皇室典范》没有加入允许天皇生前退位条款也是为了保护天皇。1947年,在制定这部法律的时候,战胜国内部还有不少要求将日本天皇列为“第一战犯”的声音。为了避免一旦天皇生前退位,就会被作为战犯受到审判,内阁法制局在制定法律时就否决了天皇生前退位的可能。
近现代200多年来,日本都没有哪位天皇曾生前退位。如果明仁天皇要退位,必须修改《皇室典范》或立《特别法》允许特例存在,这些都需要日本国会批准通过。
在日本要修改法律,一般要通过学术讨论、社会民意反馈的征集、政府内部研究,最终提交国会讨论表决等一连贯复杂程序才能完成。
然而,按照日本宪法第四条的规定,“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规定的国事行为,并无国政的权能”,天皇被禁止公开发表个人意见,特别是政治意见。所以,在修改《皇室典范》所需要的程序中,天皇所能影响的就只有通过自身的“象征力”来影响日本社会舆论和民意,采用“隔山打牛”大法来推动《皇室典范》的修改。
为了避开宪法禁止天皇发表政治意见和不允许生前退位这些敏感问题,明仁天皇在8月8日的视频中,并没有谈及宪法和皇室制度,而是通过回顾在位28年的繁忙公务和年岁已高的力不从心,向国民含蓄表达无法再胜任天皇一位的心情。实际上,这一“含蓄”不仅仅在视频中体现,2015年,明仁天皇就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进行了多次预热。
日本民众心领神会。根据《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的民意调查,都是高达84%的民众支持修改《皇室典范》并赞成天皇生前退位。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日本主要民调都显示70%-80%的民众对天皇生前退位的意愿表示理解。
天皇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安倍却似乎不怎么开心。7月13日,当NHK披露明仁天皇有意生前退位之后,安倍只是回应“知道了”。当天皇发表视频讲话并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之后,安倍立即表示深刻领会了天皇的意愿,会认真研究并最终做出独立的判断。
当然,天皇能否如愿退位,最终还是要经过国会这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美国NBC和英国BBC都认为日本天皇生前退位并不容易。因为本届日本国会没有多少议员在短暂的任期内把修改《皇室典范》列入工作进程,一旦启动修改,就不单单是是否加入“生前退位”条款的问题。
在日本宪政史上,天皇表达生前退位意愿尚属首次,面临诸多问题,日本媒体形容问题“堆积如山”。比如如何调整皇室内部继承序列,女性是否有继承权,如何称呼退位天皇,退位天皇身居何处、将获何种待遇等等,即使顺利完成相关法律程序,也需要不少于一年的时间。明仁天皇也深知这一点,因而在视频讲话中委婉表达:“两年后,我们将迎来平成三十年。”希望两年后日本迎来新年号,进入“OOX年”。
在8月8日的讲话中,明仁天皇开篇就说日本已经进入高龄社会,全文8次提及自己“年过八十”、“身体欠佳”。再加上有过两次手术的经历,已经无法像过去一样全身心做好“象征国家元首的公务”。2015年8月15日,明仁天皇出席二战结束70周年的活动时,把活动顺序都弄错了。
应该说,年事渐高、健康欠佳是天皇有意退位的一大原因。但明仁天皇退位的原因不仅仅如此。
虽然明仁天皇的父亲裕仁天皇是一名军国主义者,是头号战犯,但明仁天皇却是一名彻底的反战和平主义者。
明仁天皇出生于1933年12月,战争结束时,他才11岁,亲身感受过侵略战争给日本带来的毁灭和贫困的伤痛。7月13日NHK报道天皇有意生前退位后播放了一个纪录片《陛下的原点》,里面谈到,幼年的明仁有一次问长辈:“为什么日本要用特攻队?”原日本共同通讯社记者乔本明说:“明仁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让活生生的人驾驶战斗机撞向(美军)舰队?”乔本明说,在1940年代日本国内那种气氛中,没人敢质疑日军效忠天皇所采取的疯狂行动,但明仁还是毫不犹豫地质疑了。
安倍和明仁天皇
在一节历史课上,当老师谈到日本天皇是国家元首,开战或终战,都需要天皇签署命令的时候,明仁说:“为什么要战争?如果是我,绝对不签!”
1990年1月,明仁天皇即位还不到一年,长崎市市长称明仁的父亲裕仁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负有责任,被人指责冒犯太上天皇(日本人称退位后的天皇为“太上天皇”),这在日本可是犯了大忌,以致一名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对长崎市长开枪致其重伤。随后,明仁天皇亲赴长崎看望该市长,表示应该接受他的批评。
1992年10月23日到28日,明仁天皇携皇后美智子访问中国。作为历史上唯一访问中国的日本天皇,他在会见中国领导人的致辞中说:“在两国交往的悠久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我国给中国国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幸时期。我对此深感痛心。”
201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70周年。明仁天皇在讲话中特别提到:“1931年以来的日本战争历史不能忘记。”
在明仁在位的27年间,虽然作为天皇不能公开表达政见,但一旦有机会,他都会通过反省历史、祈求和平来间接表达他反对修宪、反对扭曲历史认知的态度。这在日本,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然而,修宪、美化历史、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则是安倍“公开的秘密”。
安倍一直将外祖父、甲级战犯岸信介视为自己的偶像。2012年再次竞选日本首相时,记者问他为什么还想东山再起,安倍回答:“还有目标没有实现”。安倍一直将“让日本脱离战后体制”作为个人的政治理想。在安倍所写的《致美丽的国家》一书中,他写道:战后的日本,从宪法到教育方针,都是占领期被迫制定的。国家的框架必须由日本人重新制定,才能实现日本真正的独立。
但作为第一位在战后成长并根据新宪法即位的明仁天皇,却一直维护战后政治体制。明仁天皇在2013年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制定了日本国宪法,进行了诸多改革才有了今天和平民主的日本。”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修宪呼声的忧虑和安倍寻求脱离战后政治体制的不安。
日本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山田辰夫称:“现在的日本其实有两派——天皇派和安倍派”。从现实主义角度上看,当前的安倍政府完全有能力决定天皇是否生前退位,甚至可以左右继任天皇人选。根据《皇室典范》的规定,日本皇位的继承、政务范围、皇室成员的婚姻等都需要经过日本政府宫内厅的许可。宫内厅皇室会议由10位成员组成,除了2名皇室成员,其他分别是:国会参众两院议长、副议长,内阁总理、宫内厅长官、最高法院院长和法官共8人。在当前自民党在国会两院占多数席位的情况下,皇室会议更像是“安倍派会议”,皇室成员即使有异议,也难免被排挤。
有专家称,由于明仁天皇反对修宪,若长期在位会阻碍安倍的修宪进程,所以明仁表达退位意愿是安倍一次成功的“逼宫”行动。但实际上,根据日本媒体分析,由于修改宪法是安倍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目标的优先项,如果为了天皇退位,只能首先启动修改《皇室典范》或制定《特别法》,这是一系列繁琐的法律程序,如果不顺利还可能成为一场政治马拉松,显然会严重影响安倍的修宪进程。
这一点,可以从天皇表达退位意向之后安倍的消极反应看出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8月8日下午,安倍在天皇讲话后举行的记者会所用的背景是一幅书画,上面写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日本民众反对安倍修宪
2012年,安倍第二次担任首相后,在公布的修宪草案中,恢复了二战前《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对天皇 “国家元首”的称呼,企图利用天皇复活国家神道教,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2013年4月28日,在安倍内阁主办的“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结束后,安倍让所有参加者高喊:“天皇万岁!天皇万岁!”让明仁天皇十分尴尬,稍微鞠躬回应后随即转身离开。
2016年7月10日,在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中,安倍所率领的“修宪派”势力已经获得超过2/3的席位,这意味着安倍政权已经跨过了“修宪提议”所需要越过的关键门槛。日本修宪,已如待发之箭。
仅仅过了3天,7月13日,NHK就报道明仁天皇有意生前退位。这,应该不只是巧合。
随后,也就有了8月8日的天皇讲话。明仁天皇特意强调天皇作为一个象征,其公务只是为国民祈福,暗示自己无意也无力干政。眼看已经无法阻挡安倍修宪,明仁天皇只能尽快退位,以免未来日本修宪成功、走向战争的历史记载在自己在位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