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序
【摘 要】分析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左江民歌 地方高校 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2-02
广西左江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与越南交界,那里左江民歌非常的丰富。本文探索如何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融入左江民歌,为广西地方民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广西左江地区地处我国的南地,与越南接壤,是壮族人民居住的主要区域,那里的音乐文化朴实无华,极具地域特点,其传统的左江民歌在我国歌的海洋中形成了一朵灿烂的奇葩。左江地区的传统民歌形式多样,种类丰富,风格独特,它展现了左江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更是左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广西左江人民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左江民歌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左江民歌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亡,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消亡的程度会越来越明显。作为民族声乐的研究人员,有义务把这些传统的地方民歌保护好、传承好,如何把左江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左江民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将其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其必要性。
首先,政府部门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但具体怎么开展工作传承与保护左江民歌的办法不多。有些地方也开展了一些左江民歌的传承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有些传承措施不善,反而导致左江民歌的变形失真。
其次,近年来学校传承地方民歌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特别是在高校进行传承活动具有很好的优势。在有组织、规范的声乐教学中融入一些具有左江民歌元素的歌曲,既可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又有利于地方民歌的传承。现阶段,左江民歌走进高校声乐教学成了传承的主要途径。左江流域的高校应作为左江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基地。
最后,当地高校的声乐教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与执行者,声乐教师的重视程度对左江民歌在高校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的传承方法与途径直接影响左江民歌的发展,其实他们应该肩负着对左江民歌传承的义务,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开展传承活动需要学校来整体规划。
二、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左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变得便捷起来,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左江民歌的收集与整理提供便利,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的收集与整理,为左江民歌的二度创作也提供了便利。以地方高校的资源来传承左江民歌变得可行。
第一,左江地区的高校和左江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等活动都离不开那里的土壤。地方高校传承地方民族文化是业内达成的共识,很多地方高校近年来逐渐重视对左江音乐文化进行政策的扶持,举办了一些左江民歌的传唱活动,并拨出经费支持。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专门成立天琴队、花山民族演唱队等,开展了许多汇报与实践的演出,这些活动为左江民歌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地方高校具备传承的师资力量。地方高校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左江地区长大的,他们熟知左江地区的生活习俗与音乐文化,从小对左江民歌就耳濡目染,甚至一些民歌一直流淌在他们的血液当中,所以发动这些教师开展左江民歌的传承是极具优势的。教师可以回乡收集、整理曾经熟知与旋律优美的民歌,这些民歌一般还较为短小,但通过教师们一定的改进与创新,形成在声乐课堂上能够教唱的歌曲,既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又可以传承左江民歌。
第三,左江地区高校的生源也有优势。地方院校的生源大多是县级以下的学生,这些声乐学生在演唱上与城市里的声乐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区别,县级以下的学生在多种声乐演唱的资源与接触面明显要小于城市的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大多是地方特有的音乐环境,也通过互联网与媒体接触一些音乐元素,但土根土长的乡土音乐特点流淌在他们的血液当中,这为开展地域性强的演唱形式提供了便利。左江民歌在左江流域传唱,当地的学生熟知这些民歌,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活动如能把这些资源利用好,就可以为声乐的特色教学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
三、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结合左江地区的音乐资源有效地进行左江民歌的整理与创作,形成现阶段人们认可、喜欢的演唱形式,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改革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当前,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一般沿用专业院校的声乐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延续了几十年,其对规范高校声乐教学、提升声乐欣赏的高度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缺少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不利于特色声乐教学内容的开展。左江地区高校声乐教学应该结合专业院校科学的发声方法,增添左江民歌的内容,如有条件尽量编写一本声乐辅助教材,扩充与延续教学内容。可以对左江民歌如龙州天琴弹唱、崇左山歌、采茶歌等演唱内容进行收集、整理,从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些极具特色的左江民歌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内容是极好的补充,也体现了地域性教学特点,可以使广西左江民歌特有的演唱在声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地传承下来。声乐教师应重视左江地域民歌的研究,挖掘左江民歌类的声乐作品,鼓励学生多演唱左江民歌,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做到既保证科学的发声状态,又能体现左江地域的演唱形式。如左江地区有许多原生民歌,这些地方原生民歌的演唱风格与特点极具地域特色,但缺乏科学的发声状态。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可以把这类原生民歌引入课堂,甚至可以成立一个左江原生民歌的演唱队,由专门的声乐教师进行日常的排练与演出。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扩大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体现声乐教学的特点,又能促进左江原生民歌的发展,为左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优化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由于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缺乏,按照专业院校单一的教学安排不能完成现有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选择一些左江民歌地域性强的歌曲,结合合唱、小组唱和独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小组唱、合唱形式的教学面对的学生多,普及左江民歌更有优势,而且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歌曲《唱天谣》是一首典型的左江地区流传的歌曲,这首歌曲结合当地的天琴弹奏,增加了一些简单的壮族舞蹈,形成了极具左江民歌特有的风格。这首歌曲一般以由女生小组唱的形式出现,一边弹着天琴一边唱。首先是坐着演唱,脚上有时甚至勾着一串铃铛,边唱边打着节奏,在歌曲情绪高涨的地方,结合左江地域的壮族舞蹈,边跳边唱。这种演唱形式打破了原有单一的民歌演唱形式,结合多种表现形式,提升了观众对左江民歌的欣赏兴趣,也创新了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师应注重对左江民歌的保护与挖掘,在专业院校的演唱要求基础上进行教学,保留左江民歌的特色。声乐教师应经常不定期地下乡去采风,主动地参加左江地区的民俗民间活动,扩大自身对左江地区文化的积累,提升对左江地区民间音乐的理解。因为地方民歌本来就是地方文化中的一部分,声乐教师只有具备左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左江民歌才有真正的理解与创新条件。
(三)扩大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是对声乐课堂教学的促进与提升。许多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演唱技能与表现力都把握得很到位,但是一到舞台上演唱就感觉特别不自然,心态上也发生了变化,不能自如地演唱,其原因就是缺少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而多次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在舞台上演唱时明显比较自然、从容。因此,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舞台实践能力,把声乐课堂上的知识融入舞台艺术活动中来。近年来,广西有许多地方举办民歌比赛活动,如广西“畅享民歌”大赛、广西音乐舞蹈大赛、广西大学生艺术节,等等。这些比赛汇集了广西各地不同的民歌,演唱的语言与韵味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参加这些比赛能扩大对广西各地民歌的了解,加深对各地民歌的认识,根据这些积累,对提升左江民歌的演唱和表现力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又如,左江地区的各县和各村镇每年都有一些歌圩活动,这种当地人民自娱自乐的歌圩活动应该是地方高校的老师与学生主要的采风途径。学生参与其中演唱当地的民歌,亲自感受左江地域传统的民歌,既有利于加深对左江民歌的理解,也可以扩大自身对左江民歌创作与演唱内容的吸取,不仅能扩大视野,而且使演唱技巧得到提升,演唱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总之,广西左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造就了当地民歌的独特韵味。作为左江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应该紧紧依托左江地域的音乐文化土壤,把当地特有的民歌进行挖掘、整理,提升左江民歌的演唱表现力,为传承与发展地方民歌、促进特色声乐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覃乃军.论广西壮族左江采茶的音乐特征[J].作家杂志,2009(10)
[2]白雪.乡土社会中的壮族原生态情歌透视——以广西左江流域大新县壮族民歌为个案[J].歌海,2011(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左江地区传统民歌的创新与研究”(LX2014456)
【作者简介】倪 序,女,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民族演唱研究。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