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国
争鸣广场
文学的地方性与世界性
——在昆明南亚文学交流会上的发言
◎张庆国
主持人语:本期集中刊发的两篇批评,来自一个小说家。小说家张庆国的名字,业内早已经耳熟能详,至少在云南是如此。多数时候,小说家或者诗人当然以他们最为熟稔的文体为业,却也丝毫不妨碍他们偶尔改换一种文体,以富于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回望思索一下置身其中的写作到底为何物。事实上他们写作这类文本时,往往也是才华横溢而且感情充沛的,所论述的问题往往是鞭辟入里因而更接近真相。严肃的作家毕其一生视文学写作为业,或为英雄,或当殉道者。他们的经验,将会化为或明或暗的路灯,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冉隆中)
一
文学的地方性与世界性,是一个老问题,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因为整个世界都愿意把目光投向中心地区和主流文化,人们更习惯于按照政治、文化、经济、甚至科技发展的水平,来确定文学的地理坐标。中心地区的文学被视为主流,推举为榜样,与此对应的非主流地区文学,则被视为无足轻重。
这种被物质标准误导的文学沙文主义偏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世界文学史出现过重大缺陷和偏差,走了一段弯路,可喜的是,当前的世界文学潮流,正朝着关注非主流文学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世界文学的理论观察,正朝文学的地方性转向,对地方性文学中蕴含的重大意义充满兴趣。
所以,今天东盟七国作家汇聚昆明,共同探讨文学写作中的地域性与世界性之关系,意义重大。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是今日世界文学的热门话题,符合文学发展的未来方向。
二
我前几天看到一部动物纪录片,讲的是一种生活在亚洲的树蛙,身怀绝技,能够爬树甚至飞翔,它们引起了我的思考,由此想到文学写作。树蛙的这种特殊能力,换一个概念,可以叫做地域文化,或者叫做地方性知识。
世界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只有填充进地方性知识或者地域文化的细节,才会具备肉身和人格,才会有灵魂,变得真实可靠,触手可及。人生才有温度、有情感、有衣食住行的奔忙和生老病死的轮转,有超凡的诗歌和令人心醉神迷的伟大小说。所以,地方性知识,是世界文学的根基,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是全球所有国家文学写作的大问题。
文学是具体的,特殊的,充满个性细节内容的,世界的所有地区,都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细节,也就是各自不同的地方性知识,这些地方性知识的内容被作家成功地写成作品,文学就显出非凡的力量。这些内容被常年累月地书写太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一两个世纪的反复讲述,经过一代又一代作家的重复表达,过于众所周知,它们就从特殊的地方性变成了普通意义的世界性。这些地区的文学作品无论写得多么成熟,都会因为缺少特殊的地方性知识,变得公共化,简单乏力。
美国学者桑塔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美国是一个出产和过度出产的国家,缺乏生命与文化的紧迫感,所以,波兰比美国更有可能产生真正的伟大作家。桑塔格的这个意见,用来解释文学话语中心区的前述情况,也很适用。那些文学话语中心区文明开发较早,作家太多,传媒发达,笼统的世界性表达过多,地方性知识缺乏,作品更容易千篇一律,内容欠缺,词语空转,会经常性出现文学写作的危机。
世界的价值之一,就是差异性,文学更加如此,没有差异性的文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差异性表现最充分的文学,就是地方性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从差异性走向同一性的历史。当具有强烈差异性的优秀作品出现,文坛为之欢呼,当这种差异性被竞相摹仿,最后成为主流,表现为同一性时,文学就失去了活力,等待着新的差异性杰作出现。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亚洲的树蛙、没有巴西的牛蛙、没有非洲的狮子、没有意大利的鞋匠、没有德国的汽车、没有云南彝族的火把节或云南丽江的雪山,就无法构成世界的真实性,或者说世界就不存在。
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地域文化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加以重视,还要对其进行仔细研究。
三
我认为,地域文化首先能给作家带来创造力。
创造力是文学不可缺少的元素,由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地方性知识,是文学创造力的来源,因为地方性知识所提供的特殊生活内容,很容易激发作家的想象力,使作家获得与众不同的创造性启发。一个见识过会飞翔的青蛙的作家,可能会茅塞顿开,在想象力的推动下,涌现巨大的写作热情,写出自己期待已久的好作品。
马尔克斯就是这样的作家,在写出《百年孤独》之前,他已经发表很多小说,小说叙述的技巧很熟练,可是他无法摆脱走投无路的苦恼。他写的那些开合自如的小说,看上去很精彩,却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伟大创作力,它们像到处流传的其他好小说一样,总给人似曾相似的感觉。后来,墨西哥作家福安·鲁尔弗的小说使马尔克斯开窍,幡然猛醒地明白了地方性知识在文学中的重要性,于是他返回故乡马贡多,把遥远偏僻的马贡多地方性生活知识搬进作品,《百年孤独》诞生,世界为之震动。
卡夫卡也是这样。捷克小城空荡荡的街道、井井有条的保险公司办公室等,向他提供了大量荒疏孤单的地方性知识,于是,《地洞》《饥饿艺术家》包括《变形记》这样的小说,悄然问世。帕慕克同样如此,丰富的土耳其地方性知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坦布尔古城,以及细密画师的隐秘生活,启发他写出一部又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也通过俄罗斯女兵的特殊经历,以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的地方性知识,获得灵感,写出创造力极强的实录体人生现场报告。
地域性文化,还是作家思想的出发点。
作家要把作品写好,必须拥有独特的思想,这个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有生长的土壤,这片土壤位于某个区域,由地域文化构成。如果作家不重视地域文化,对地域文化中隐藏的人生观研究不足,尽管这个作家也可能拥有关于世界的某种观点,他的思想同样可能是公共的,人所共知的。
相反,作家通过研究地域文化,最有可能获取到独特思想。因为地域文化的地区性、个别性或独特性,很有可能成为作家独特思想的最初出发点,作家对世界的认识由此生长,逐渐长大,移步换景,一旦成形,很有可能产生独树一帜的更大影响力。
同样以马尔克斯、卡夫卡和帕慕克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尔克斯关于世界神奇难解的思想,就是从马贡多的地方性知识中产生的,吃泥土的少女、迷信练金术的男子等,是地方性知识的人物样本,他们的固执和古怪,塑造了不可思议的生活,暗指人生的狭窄与荒诞。
卡夫卡在小说中反复表达的孤独,是关于世界的重要认识,《变形记》是用孤独来解释世界的佳作,孤独这个思想出自小说《变形记》中的推销员经历,更与卡夫卡的保险公司职业生涯有关。保险公司的生活跟推销员很相似,卡夫卡有可能是从保险公司工作的特殊知识中,体会到人生的孤立无助,才产生这篇小说的构思。
不管怎么说,地域文化在作家的写作中都是重要的,它能为作家的作品提供具体而特殊的细节,保证其陌生化和独树一帜。还能使作家从地域文化出发,获得重要的思想启示,发现人生真理,赢得更大成功。
四
我不想过多分析地方性知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作用,只想说我们自己的处境,既然地域文化如此重要,南亚或东南亚为什么没有产生更多世界性影响的佳作?我们不要自吹自擂,也不要作茧自缚,需要注意的是,重视地方性知识,未必能写出好作品。
话语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可能是南亚或东南亚地区的作家作品被推广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些地区的作家自身的文学能力,也应该不断提高。对地方性知识理解不够,使用不当,地域文化在构成文学作品时,就可能只是一份写作材料。
文学材料很重要,只有材料却不是文学。一个穷人指着荒地说,这里可以挖出金子,我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这叫吹牛。地下有金矿是一回事,人是否富有是另一回事。一个家徒四壁的人,不会进行地质勘探,没有能力投资,也没有技术挖矿,家门口即使有金矿,也可能跟他无关。
所以,不是重视地域文化就肯定能写出产生世界影响的巨著,是对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有了深入了解,写作才有可能提高。作家的才华、知识系统、思想境界和情怀,决定了他的写作能走多远。在这个条件下,充分重视地域文化的文学价值,充分认识到家门口有可能埋藏着金矿,把世界理解为家门口的池塘,把生命的解释寄托于房前屋后的一群鸟,把故乡特殊的花草写进作品,借此描绘出世界的香气,偏僻山乡才可能产生影响广泛的好作品。
博尔赫斯说,哥伦比亚作家可以写哥伦比亚,也可以写世界,这句话换一个解释,可以理解为,好作家重视了地方性知识,再把作品写出世界意义,他的工作才有价值。
我们在这里相聚,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我们都是在远离中心的地区居住和写作,我们蜇伏在偏远之地,向世界发声,站在一个角落,居于一个点,来观察整个辽阔的大地。我们是在云南写中国或整个世界,是在缅甸或者泰国、在越南或者老挝,来观察或者书写亚洲甚至全球,描绘人类的命运。
当前,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地方性知识越来越稀缺,这种局面对于人来说,也许会有很多方便,对于文学,却是一件坏事。陌生化是文学艺术最重要的特质,它的大部分来源就是地域文化,当飞机、铁路、公路、现代通讯技术等,把世界压缩成一个很小的村子时,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空间就被大大挤压,生活的陌生化,更多只存在于作家的心里,作家就会思想贫乏,心如止水,缺乏想象力,文学写作的危机就会一次次出现。
五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大师,欧洲的优秀作家层出不穷。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局面发生了变化,当前的欧美文学局势并不理想,大师辈出的时代已经远去,过度繁荣的全球传媒业,把有关世界的书写引向视觉系统,加之互联网的出现,文学表达的声音渐渐变弱。
导致文学变弱的更重要原因,还是地域文化的消失。现代化也就是标准化,文化差异性的障碍清除后,文学描写就越来越雷同,令人乏味。庆幸的是,尽管南亚和东南亚也被裹挟进了全球化的洪流之中,这些地区的地域文化却相对保存较好,流传并不广泛,很多生活样式还是世界的一份秘密。所以,我们拥有比别人写得更好的机会。
可以这样说,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地方性知识的书写,是文学获得拯救的重要途径,是二十一世纪文学最重要的方法论。面对全球化的局面,我们尤其应该强化地域文化的认识,由此展开相关研究,提出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的更多追问,比如方言写作与普通话写作、少数民族写作与汉族写作、边疆写作与首都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汉语写作与英语写作,亚洲、非洲、中东和拉美写作与欧洲和北美的写作等等。
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的研究,不是为了关闭和躲藏,是为了敞开。地方性知识的书写,不是为了自我张扬,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自身委屈的浅表诉说。我们通过眼界开阔并有理论高度的系列追问,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学理解力,让地方性文学写作具备世界眼光,以创造精美文本,揭示出普遍而深刻的人类命运,推动世界文学史向前发展。
情涌南疆 邓邵生
(作者单位:《滇池》编辑部)
责任编辑: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