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丽
摘 要: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探究,阐释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精练性、激励性和幽默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
在校园里,师生的活动是以语言为主要中介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准确性
准确性是对教师授课的基本要求,这是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性和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决定的,来不得半点含糊。教师要明确地表达知识点,特别是对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等的叙述一定要准确无误,做到使用概念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准确,讲述常识性的内容准确,表达过程完整、确切、明了,防止讲授点拨没有主旨、不得要领、词不达意、自相矛盾,答疑引导支离破碎、歧义含糊、模棱两可,一定要准确区分“数与数量,除与除法,数位与位数,方程与等式,面积与体积,体积与容积,整除与除尽,扩大了与扩大到,平均数与中位数”等概念,不能混淆。如,给三角形下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而不可随便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足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何其重要。
二、生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听觉器官在经受长期不变的声音刺激之后,对该声音的感受就会降低,且会导致人的疲劳。生动的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课堂语言若平淡无奇,就无法吸引学生注意,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生动的语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控制自己的音量、音调、语速,利用适度的表情、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解估算时,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春游情境导入,用求助的语调激发学生参与排忧解难的兴趣和热情,适时出示例题,使学生乐于联系实际,变“被动”为“主动”,探究估算的方法。
三、精练性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在对小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不断提升的要求下,轻松有效地完成小学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达贵在言简意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细越好。“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学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学中切忌重复罗嗦,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不必用两句话来说,应追求深入浅出、干脆利落、抓住要领,用精练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机会。精炼的语言,体现着教师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如,在对周长小结时点明“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即可。
四、激励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教师需要避免单调乏味的“你真棒”等评价,避免表面热闹、哗众取宠的表演式评价。教师应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课时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进行分层次评价,使激励发挥更大作用。天津著名特级教师王连笑的“灵活型”教学风格,以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激活问题、激活课堂、激励发现、激励发展为基本点,使学生在快乐中进步,在自信中成长,由此更加“亲其师,信其道”。
五、幽默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减轻和消除紧张和疲劳。在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运用幽默的语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浙江小学特级教师刘永宽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就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展开讨论,有学生联想到用软尺量腰的方法。刘老师说:“用软尺子拿来一围,聪明!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学生在会心的幽默中,化抽象为形象,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地进入学生的思维渠道,学到了测量的方法,解决了测量周长的关键点,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练就一张铁嘴”,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水平和表达能力,就需要将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努力学习语言的严谨、规范、准确、生动、简洁、精练、幽默、形象,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语言,悉心改进教学评价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能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语言的表达,实现言传身教的迁移。
参考文献:
陈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