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的足迹学龙的精神做龙的传人

2016-11-01 09:24蔡晓瑛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校园文化

【摘 要】盘溪中心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小盘龙文化”。它以“寻、学、做”为课程建设的关键词,创设“文化寻根”“盘门人物”和“民间三艺”三大课程;营造“雅、静、美”的校园环境;以“乐、艺、戏”充实学生的社团活动;同时辅以“研、培、谨”的组织保障机制,促使师生共同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盘龙文化”;校园文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72-02

【作者简介】蔡晓瑛,江苏省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江苏苏州,215000)校长,一级教师。

江苏省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坐落在苏州美影千年的古盘门边,创建于1915年,常年守望姑苏区的南大门。悠久的办校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助推学校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原动力。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犹如一股暖暖的春风吹拂到这座百年老校,给老校注入勃勃生机。2014年,我们加入到了“基地建设项目学校”的大家庭中,在近两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省教育厅基教处、市教育局基教处教育专家的多次业务指导,得到区教育局在经费投入、项目建设等多方位的关心支持,以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为切入口,通过创设鲜明的特色环境,注重教学方式变革,搭建互动的学习平台,建设丰富的学生社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建设背景

苏州这座水城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密集的水路枢纽连接着全国东西南北,打开八方城门迎来五湖四海的宾客,经济的繁荣,南北文化的碰撞,让当时的苏州迈入鼎盛时期。而今的苏州有一种城市精神叫“融和”,它更以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盘溪中心小学就诞生于这样的水城,它位于姑苏城南盘门。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作蟠龙,镇此厌越。”古运河的分支盘溪从学校门前潺潺流过。这里,龙盘水陆,古盘门的坚守凝固了时光;古运河环绕,曲水流觞,折射出灵动智慧的光辉。卧龙街、蟠龙桥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独特的地域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盘门和运河,坚守又灵动,孕育了“小盘龙文化”。

二、“小盘龙文化”课程

(一)寻、学、做,形成特色课程模型与主要内容

“小盘龙文化”课程以“抱朴出新”的校训为引领,致力于培养志远笃行、朴直灵动的盘小学子。课程模型分成三个板块:寻龙的足迹;学龙的精神;做龙的传人。

1.寻龙的足迹:创设“文化寻根”课程。

千年文明浸润岁月,积淀下厚重的历史。走访名胜古迹,探寻龙的足迹,从寻根出发走向未来。探寻盘门、胥门、瑞光塔、吴门桥、蟠龙桥、文庙、卧龙街、古运河等历史古迹,我们以三年级为起始年级,共分8单元,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5~6课时,其中包括1次校外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开展访问活动、探究活动,完成考察报告。

2.学龙的精神:创设“盘门人物”课程。

盘门脚下运河奔流,吴门桥畔人文荟萃。了解盘门人物,感悟龙的精神,从思辨追寻走向未来。伍子胥、范仲淹等古代名人,盘门的民间艺人章维伟、徐荣兴等,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围绕1个人物,2-3课时,通过“名人故事”“盘门诗词”“艺人故事”“非遗实录”“与名人对话”等章节,以讲故事、读经典、写感受、辩论会等孩子们喜爱的形式,用盘门人物所传递的精神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品质。

3.做龙的传人:创设民间“三艺”课程。

学习民间体育、民间工艺、民乐的技能,传统与时尚辉映,争当龙的传人,从民间传统走向未来。全校每周五集中开设民间“三艺”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老师通过选拔统筹等方式将每一位学生编入各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民间三艺”有非遗的传统,来自于民间,也有时尚创意的元素,来自于孩子们。它培养了孩子们的时代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雅、静、美,营造优美的课程教学环境

校园及四周宁静幽雅,无形中呈现一种飘逸出尘、闲适安详的美。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身心自有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品格、道德操行等心理特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是不可估量的。

(三)乐、艺、戏,充实多姿的学生社团活动

每周五“小盘龙欢乐时光”社团活动:民间体育有花样踢毽、花样跳绳、踩高跷、转陀螺、滚铁箍、赛龙舟;民乐有舞龙、琵琶、扬琴、民歌、民族舞;民间工艺有棕编、剪纸、面人、画扇面等等;信息、美文鉴赏、足球也融入了民间元素,民间传承与时尚创新交相辉映。学艺过程本身需要动手动脑,考验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民间体育既有运动时对体能的考验,更需要孩子们合作完成。社团活动注重实践体验,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合作、耐挫、创新能力,也让个性得以自由发展。

(四)研、培、谨,打造完整的机制组织保障

1.课程师资建设。

我们成立了小盘龙特色文化的课题小组,以学校主课题《民间艺术融入学校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活动为载体,开展教科研活动。外聘内培相结合,所有课程的教师始终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以集体的智慧创编了《小盘龙在行动》《吟诵经典》《初学扬琴》《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趣味剪纸》《欢乐足球》等校本教材。

2.创建互动平台。

建立师生互动的资源平台,不断完善学校课程资源库,积累课程素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师生实现共享。我们又在校园网站上开发了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平台,活跃校级互动的交流平台。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给予我校大力支持,我们建立了合作研究项目小组,开展教育科研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挖深两校教师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三、课程建设成果

1.形成共识,教与学的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我们始终坚持课程开发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融会贯通,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致,制定完整的课程规划和分年段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创编课程教材,完善评价体系。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结合。校本课程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让特色文化成果充分运用于其他学科中。课程建设中,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启迪学生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知。教师允许学生失败,允许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真诚赞美学生。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和谐,闪现智慧;在实践的历练中发展自我,锻炼意志。

2.注重过程,初步构建过程性评价框架。

设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心路、展示学生作品、以及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评价侧重于学生是否付出应有的努力,与最初的自己比较是否在进步,在碰到困难时如何处理学与玩的关系,能有多长时间的坚持等等。同时我们形成一套分年段的“小盘龙之星”评价目标,平时有小盘龙班级排行榜、班级明星榜,期末会评选出各类“小盘龙之星”百余名,并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让孩子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有着深深的自豪感。

3.水到渠成,点滴积累师生共同成绩。

教师在项目实施中依托共建校、名师工作室,开展互动对话、沙龙等活动,拓展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他们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更能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盘溪小学倾力打造“龙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绳”采飞扬》《特殊的寒假作业》等等新闻报道陆续出炉,省市媒体刊物纷纷对我校基地建设成果进行了宣传。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