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从课程建设开始

2016-11-01 09:24陆高平
江苏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课程

【摘 要】深入开展与实施农村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为学校的硬件提档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为学校的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专家指导,为学校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提供平台支撑,课程基地建设,将成为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也将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课程基地建设;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51-03

【作者简介】陆高平,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教科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是一所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乡镇初中。学校位于文化古城高邮南大门,京杭大运河东畔,地处城乡接合部,占地面积为2100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759名学生,99名教职工。2015年5月,我校申报的江苏省农村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基于实验的数学课程建设》项目在经过了市局初选、大市复评、省厅现场答辩等环节,顺利获得省厅立项,成为江苏省第三批农村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学校的一员。在近一年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我校与全省的其他课程基地建设一样,与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同成长、共发展。

一、教育生态,从这里开始彰显魅力

学校教育生态即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状态。从教育生态学的视野来看,一所学校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学校教育生态就是由学校里的各种人、各种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追求学校生态的平衡也就是追求这些生态因子之间的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基于上述思想理念,学校借助课程基地建设,积极构建教育生态平衡,努力在文化生态、课堂生态、家教生态等方面构建。

(一)构建“共和谐”的文化生态

为了达到让校园一草一木都能说话,都能育人的目的,近些年来学校重视中国传统国学经典文化环境的营造,新建了经典诵读长廊,日月文化长廊,悬挂近现代名家名言等,起到了一定文化育人作用。但是文化形式较为单一,仅限国学部分,缺少学校鲜明特色,学校抓住数学实验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契机,建设数学文化长廊,悬挂数学家的简介,在花圃、走廊也布置了数学家名言,师生数学学习的感悟,努力构建文理“共和谐”的文化生态。

(二)构建“共生长”的课堂生态

根据学校实际,同时也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学校构建了师生“共生长”的课堂生态,初步形成了数学学科的“问题主线”课堂模式。“问题主线”的课堂模式即课前预习、生成问题;师生互动、探究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拓展问题;学生感悟、提出问题。该模式主要是基于“问题主线”进行的,因为问题是一切的起因,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得到疑问,带着疑问,进行师生的问题探究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举一反三,可以很好地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教师再对问题进行变式拓展,提升思维度,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能力。最后学生在学习后能结合本节课有所感悟,提出一两个创新性问题,或者疑惑,或者亟待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有所成长。

(三)构建“共发展”的家校生态

和谐发展的家校生态也是学校教育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学校十分重视家校“共发展”。首先邀请家长走进学校数学实验课程基地参观,了解数学实验课程基地情况,观摩数学实验社团活动开展。其次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活动,了解教师的施教水平。通过校园开放,家长对学校数学课程基地的硬件设施赞不绝口,认为可以与城区学校相媲美,同时对当前学生利用学具、数学实验体验式器材等进行数学实验探究表示惊讶,都认为这样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快乐学习。再次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数学实验学生习作,学生制作小视频,以及学生参与课程基地活动的照片与报道等。搭建了“共发展”的家校生态,增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行为和课程改革,及基地建设的理解与支持,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学科文化,从这里开始纵深漫溯

良好的数学课程情境和文化氛围,对农村学生具有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学校根据课程项目实施方案规划出一片独立区域作为数学实验课程建设区,在数学学科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建设“数学史”学科走廊

建设数学文化长廊,包含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数学之语等五大方面内容,数学之史主要包含数学从古到今的演变,例如数字计数的演变过程等,让学生对数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更为直观与形象的感受;数学之美,主要介绍数学中优美的图形及图形背后所蕴含的数学奥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数学之思,主要介绍许多数学公式与定理以及数学定理探索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发现的艰辛与严谨;数学之用,主要介绍生活中的建筑物,高科技等的数学应用,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之语则从学生的角度,对数学学习的感悟以诗歌、文章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感悟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建设“体验式”墙壁学具

建设“体验式”墙壁学具,让学生在看一看,摇一摇,动一动等“玩”中感受数学知识奥秘。揭示数学的本质,体悟数学的魅力。例如“勾股定理”演示墙壁学具,让学生旋转学具后,发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正方体的水正好装满斜边的正方体,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进而通过体积相等,揭示面积相等,从而揭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化抽象概念为简单实验,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让学生爱上数学。

(三)建设“探究式”专用教室

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学科特点要求既要动脑更要动手,数学实验通过手脑协同,启思明理。而实验需要一定设备和专用教室来开展数学实验探究。因此学校建设了两间用于数学实验“探究”、“操作”的专用教室。这些专用教室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实物投影、电子白板、Ipad、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设备,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新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

(四)建设“互动式”学习平台

互动式学习是当前学生学习的趋势。学校借助于网络与信息技术,构建了“互动式”课堂学习平台,学生基于Ipad的探究活动都时时记录在教师端,教师通过Ipad“转播”功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在屏幕上,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当堂训练的内容进行实时批改与统计,并生成图表,实现全班的学生整体互动。同时构建“互动式”网络学习平台,学校专门建立了数学实验专题学习网站,课后、节假日里学生能在该网站观看数学实验视频,数学实验小故事,互动、交流数学实验学习心得与成果。

(五)建设“校本化”实验课程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和学生特点,组织教师与学科专家开发了《指尖上的学问——折纸与数理》《图形计算器与数学实验》两门数学实验校本课程。《指尖上的学问——折纸与数理》是通过简单的折纸探究折纸背后的数学道路,数学定理,更符合农村学校的校情,而《图形计算器与数学实验》则是利用图形计算器来探究函数、图形的性质,也可与物理化学知识结合,强化学科整合,这两门校本课程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了与省编初中数学实验手册互补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选择,也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方式,从这里开始全面优化

(一)基于“数学实验”的教学优化

许多数学的概念是生活实践产生的。许多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等特性,学校传统的数学课堂大部分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传授,往往就是概念“一项规定、三项注意”式的讲解,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数学是需要证伪,质疑的精神,通过“数学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结论,或者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或者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用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影响学生终身的发展。

(二)基于“动手探究”的学法优化

以前农村学校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师生的“问答式”课堂,而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许多的概念仅仅依靠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而通过数学实验课程基地的建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及手段有了改进,学校通过添置数学实验的墙壁体验式实验器材,学生能自己体验数学的神奇奥秘;而通过配备Ipad学生能跟上最新的科技,借助Ipad学生能利用几何画板、GGB、图形计算器等软件对数学知识自主探究,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几何直观和抽象想象力,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通过极域互动平台建设,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大胆地展示;利用教师自制教具与学具,学生能动手感受数学知识背后的奥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实验社团活动则为学校数学实验校本课程提供了实施途径,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有余力与感兴趣地参加数学实验社团活动,获取数学实验探究疑难问题、经典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课余及假期则可以到数学实验专题学习网站上畅游,了解数学实验与折纸、数学与魔术、数学与科技等联系,了解更多的数学史,数学家,接触数学讲座、数学微课、微视频等,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教师素养,从这里开始加速提升

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教师发展,只有教师真正发展了,学校才有未来,才能发展。作为农村薄弱初中,师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难题,一方面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很难招聘到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师缺少内驱力,更缺少专家来校指导,许多老师想提升但缺少研究方向与必要的指导,学校尝试通过专家“跟进式”指导,项目“课题式”引领,教师“团队式”研究等途径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专家“跟进式”指导

以数学实验项目建设为契机,学校定期邀请省教研室副主任、数学实验首创者、初中数学教材主编董林伟到校指导学校数学实验相关工作,通过教材主编与数学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教师对数学实验的理念有了更为清晰与深刻的认识,同时针对学校的实际需求,董主任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董主任也倡导并在2015年12月省教研室在扬州组建了全省的数学实验联盟学校,让更多学校可以相互学习,专家组团指导,从而使我们薄弱初中项目实施又有了同行者、合作者、互学者。

(二)项目“课题式”引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使项目推进更深入,更高层次,学校通过“课题式”引领,围绕数学实验积极申报省市级课题,成功立项了江苏省第11期重点课题《初中数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扬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数学实验实施的实践探索》,多名教师参与了省教研室重点研究项目《义务教育数学实验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研究活动。

(三)教师“团队式”研究

根据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需要,学校分别成立了多个研究团队,这些研究团队整合了全校的多个学科,例如数学、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通过“团队式”研究团队的建立,实际上建立了以项目实施为目的的一个个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师在项目任务要求的驱动下,完成一个个任务,达到了对教材、学生、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从而更大程度锻炼了教师,发展了教师。陆高平老师的数学实验创新设计案例《折纸与正多边形》获得省一等奖;陈启军老师利用图形计算器面向全省到校观摩老师开设《格点四边形》示范课收到很好反响;刘菲、徐庆丰、张明等老师的数学实验微课获得市一、二等奖;戚仁花、居长明、居永宇等老师的数学实验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通过教师“团队式”研究,教师学会了合作与共享,学会了协同,更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为未来的发展“自觉”提供可能。从“农村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开始,为学校硬件提档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为学校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专家指导,为学校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提供平台支撑,使农村初中内涵发展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