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章
中国管理因为华为、万达等企业登上世界舞台开始成为企业管理新范式。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正在逆势制造一个“买下全球”的新交易时代。
面对一个“中国的世纪”,我们准备好了吗?
30多年卧薪尝胆的探索,让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成为一支生力军。尤其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刻,悲观笼罩的海外普遍认定,“只有中国才能拯救资本主义”。“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如今看来,不妨加一句:“企业家的较量在于企业管理”。正是中国管理模式的兴起,成就了一批伟大的公司。
这就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是在慢慢和国际接轨。把产业形成模式,把模式形成管理思想。以华为、联想、万达、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为代表的新生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管理实践创新的主战场。
随着这些中国新生代的成长,很多新模式会更多地涌现,这也意味着中国拥有更多的机会。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正是由这些具有灯塔范式作用的企业开启,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标杆价值。
从“丰田门”说起
几年前,一向以“丰田模式”纵横全球管理学界的丰田汽车公司,这些年更是数度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不过,却是以丰田章男总裁极不情愿的方式:这个以“精益、完美、质量”闻名的汽车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质量门”“召回门”的代名词,并诱发一场全球汽车业的信任危机浪潮。
“丰田危机”的问题在哪里?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其内部质量的控制体系出现了问题。美国最大汽车保险商州农场保险公司称,它们早在2004年就向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丰田汽车存在安全隐患,但这一隐患居然被丰田方面隐瞒多年。
这意味着,在丰田汽车纵横全球之际,其内部管理却出了天大的漏洞。
尽管人们还不能妄下断言——“精准制造”之日本模式的失败,但足以说明管理之重要性。管理,何其重也!管理兴、企业强、行业盛;管理败、企业颓、行业衰;切莫忘记“管理是无止境的事”。
没错,你一定还记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出自《礼记·大学》的话,也历来被国人奉为至理名言。实际上,其中蕴涵的便是自我、企业、国家乃至天下的“管理之道”。
这是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源头,也是中国管理的一个细微分支。无论国内的企业家们执掌的企业是中式化的管理还是洋为中用,或多或少都离不开中国式管理的影子。因为多年来根植的文化基因,才造就了目前的辉煌。
对于过去30年间于草莽中崛起的中国企业而言,对于遭遇过数十年断代的中国管理实践而言,这一切尤具现实性和建设性。
中国企业管理的五个阶段
未来的中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一个经济强国的背后必然屹立着一大批有着国际竞争力和杰出管理水平的企业。然而文化、地域的差异使得管理模式难以照搬照抄,这要求我们尽快梳理出中国管理模式,让更多中国企业甚至世界企业能从中受益。
回顾历史,从宏观上来分析,中国企业管理30年可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启蒙时期。那时邓小平就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一定要比人家管理得更好,这句话非常有预见性,而且把“管理”直接提了出来。当年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有标语写着: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可见当时我们的管理追求的就是效率和有效性。
同一时期海尔的张瑞敏在喊“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并带人砸冰箱,海尔后来的管理成为全国很多企业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那时TCL的李东生在总结“边建工厂 、边建市场”“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经验之谈;深圳沙井镇万丰村,发动村民参股兴建工业村,创立“万丰模式”;马胜利出任石家庄造纸厂厂长,以推动承包而闻名全国。这些都是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有着历史意义的事件,此时的管理虽然显得粗糙但不乏实用性。
第二个阶段,是制度创新时期。中国企业经过第一轮发展之后,有很多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像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开店,统一操作、标准化管理,给当时的中国餐饮业造成致命的打击。郑州有一个亚细亚,进行全国连锁管理,但4年之后却倒闭了。当时外资企业一流的管理给予中国企业很大的冲击,大家纷纷开始进行制度创新。
第三个阶段,是中西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成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长虹、海尔、TCL在这一时期崛起。在这一个时期,KPI管理模式引入中国,很多企业绩效考核的时候用平衡积分卡。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
第四个阶段是接轨国际时期。2001年,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引入六西格玛。2004年6月,一周之内,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GE前CEO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进行的对话和战略大师波特的演讲在中国“扎堆儿”。TCL借着并购汤姆逊,开始了国际化的探险。华为大步开始国际化之路。商学院MBA、EMBA课程受到欢迎,这一段时间,我本人也去学习了EMBA。
第五个阶段,是中国管理模式萌芽时期。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同志讲过一句话:“照搬外国的管理模式难以搞好中国企业”。这是我看到当时国家领导人最早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和创新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
李东生说了一句话:“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管理书籍,那是无能了。”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和沃顿商学院,美国、欧洲和亚洲跨国公司的CEO正在关注中国管理模式。蒙牛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广为人知。这是很好的中国管理思想,付诸在实践和行动当中,这就是中国管理模式。
走向全球的取经之路
从微观来讲,企业发展也要经过五个阶段。从创业开始,企业要经历创业阶段、集体化、规范化、精细化、协同管理五个阶段。正好跟前面总结的五个阶段是一一对应的。这五个阶段是许许多多企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总结而来。
一个成长型企业从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要经过一系列变革。管理模式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的30年,中国企业管理取得了很多成绩。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学习、奋斗、追赶,并走向创新的峥嵘岁月。中国经济的成长有赖于中国企业和中国管理的进步。一大批中国企业进入了精细化管理和协同管理时代,形成了成功的管理实践。管理教育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兴起,标志着中国管理模式开始萌芽。
过去30年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崇洋媚外;第二,盲目复制、缺少创新;第三,不成体系、不成标准。
中国企业的管理有观点无理论,有理论无体系,有体系无原创。中国的企业管理就像是垒石墙,因人而异;西方企业的管理则像是在垒砖头,砖头是标准化的。中国管理的体系如果做到标准组件形成起来,企业之间的协同就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因为企业要对接和协同,大家的管理要标准化。
未来中国企业面临许多挑战。中国经济将由快速增长转变为稳步增长。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非常的激烈,特别是中外之间的人才争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人才竞争也是白热化。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管理的进步总是会爆发性、持久性推动经济发展。有资料表明,生产力提升有65%来自管理的改善和创新。在美国,平均每年生产力提升2.5%,0.5%是劳动力的改善,0.4%是投资的改善,1.6%来自管理方法的改善。未来企业面临很多挑战,要寻找出路,更多的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上做文章。
全球化、互联网经济和知识近年来为中国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契机。中国网民人数成为了世界第一,很多企业在网上做起了生意,在网上享受管理服务。很多管理是通过在线提供,为中国管理的创新及中国管理和其他管理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提供了机会。全球化时代中国管理模式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伦理哲学。我们是中国人,大部分的员工都是中国人,所以,要提倡传统的伦理哲学,例如以人为本、和谐自然。
第二,现代管理思想。谈中国管理模式,并不拒绝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美国的,日本的,包括我们中国自己的管理思想都是这里面的组成部分。
第三,中国的成功管理实践。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包括流程管理、信息管理、内部控制、行为规范等。
外资大型集团企业来到中国必须要完成本地化,麦当劳在中国500多家店,它的管理模式也借鉴了很多中国管理的思想。还有安捷伦、丰田汽车等很多企业。这些外资企业都根据中国实际市场环境来寻求本土化管理之道。
在我们的管理实践中,很多人非常努力地在尝试着新的管理理论。上个世纪40年代,人际关系训练被看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而在20世纪50年代,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又被视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法;进入了上世纪70年代,我们看到了企业战略。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当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认为管理创新理论引领变化。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所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都是需要面对和接受的。
但是,我们往往无奈地发现中国的企业活得很苦,因为付出非常多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其中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理解管理的基本命题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管理发挥了什么作用?当我们对管理的基本理解不够的时候,后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
今天,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些主要是在西方成型的管理经典,在中国落地,并使其转化为中国管理者自己的智慧,帮助其在当下的环境中产生价值。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我们依旧需要重读经典理论、经典著作,从中获取智慧的启迪;回归管理的本质,深刻地洞察那些基本的命题,与实践同行,让百年管理经典的价值贡献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曾经贫穷落后的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奇迹。特别是在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重创,原有的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失业率提高的现象,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能够成功抵制亚洲金融危机,率先走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对世界的贡献不断突出,话语权不断增大。凡此种种,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其中必定有其内在原因。学界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中国经济模式”“中国管理模式”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
有学者提出:如果到2028年中国经济不能位列世界前茅的话,那么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耻辱;如果到2028年不能总结出成熟的中国管理思想的话,那么就是中国学界的耻辱。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企业家和学者都在为创造世界一流企业和总结中国管理理论而努力。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创造具有特色的中国管理理论和模式,并且取得骄人业绩,赢得世界尊重。
历经成长的烦恼,制度的创新,中西之融合,及至如华为、万达等中国企业将舞台延伸至全球。伴随着这些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国制造”,在打造出中国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迅速涌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今,中国企业正在逆势制造一个“买下全球”的新交易时代。
可以预见的是,当前中国的翘楚企业管理之道在成为一座座灯塔范式的同时,也必将会开辟出一道新的加速跑道,为更多的企业顺风借力,送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