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斌圣
当消费互联网市场趋于饱和,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向上衔接生产企业、向下服务下游厂商,最终实现个性化产品的规模定制。
互联网领域风云变幻,创新的重心正在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互联网经济始于个人的需求和消费,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最终若干巨头逐渐形成各自的生态圈。有别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场景,通过对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环节的改造,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产业互联网的理念已为广大生产者所认同,正在重构传统产业格局,并迅速进入黄金期。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程度的加深,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由于消费互联网市场趋于饱和,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产业互联网不以消费者为核心,而是向上衔接生产企业、向下服务下游厂商。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个性化产品的规模化定制。
例如作为船用板材的主要生产商,南京钢铁采用下游用户“先期介入”的方式,利用企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造船用板材的规模定制和配送,打造绿色供应链。找钢网则在采购、销售环节中积累和分析大数据,帮助实体产业节约资源与时间成本,并在上游采购和下游分销等方面采用线上平台交易,从而获得更大的增值效益。
根据IBM的研究报告,未来的主导者将是生产者,而不是电商,互联网经济也开始从“小C”时代逐步过渡到“大B”时代。互联网经济的重心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到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互联网经济正在向更为广阔的产业挺进,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生命周期,通过在设计、研发、生产、融资及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互联网应用和渗透。产业互联网一方面将优化价值链、打通上下游,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加速产品的革新与商业模式的改变,创造出新的蓝海和新的商机。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主体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针对个人用户,而产业互联网则主要以生产企业为用户。简而言之,两者之间是B2C与B2B的差别;二是技术基础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基于个人电脑或智能终端,更加强调移动互联。产业互联网则还需要更多可以识别、传递产品身份信息的标识码和传感器,依赖于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三是发展动因不同,消费互联网注重提供个人体验,而产业互联网则注重提升生产效率。
以钢铁行业为例,每年交易规模高达5万亿元,却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交易难。钢铁交易方式相对特别,钢铁厂商与下游客户一般没有直接的接触,主要通过中间贸易商实现;二是融资难。中间商有巨大的资金压力,对钢铁厂要预付款,对客户则要压款。三是物流贵。物流成本占到产品总成本的20%~30%。
而找钢网找准行业痛点,认为整个钢铁行业会从批发环节进入到零售,制造厂商可以面对单一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找钢网运用互联网实现钢铁供应链的优化,形成了全国化的零售能力、全网数据分析能力、产业链一体化的协调能力,彻底改变了传统钢铁产业多级代理、层层盘剥、效率低下的业务模式。
产业互联网连接了工业领域的巨大供给和需求,以三方平台的形态提供和满足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据麦肯锡数据,当前国内B2B市场规模达10万亿元,然而市场潜力并未被充分挖掘。美国企业互联网渗透率达75%,是中国企业的三倍。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功能从信息交换的浅层关系过渡到交易和金融环节,互联网将有效解决传统行业的供应链痼疾。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一定是物联网、大数据,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信息互联互通。
正如消费互联网的繁荣,未来也会涌现出产业互联网的BAT,将整个生产流程虚拟化,从智能设备到大数据分析,再到企业之间的实时连接,能够产生出很多中国特色的应用。因为行业优势资源的差异,产业互联网领域不存在赢者通吃的局面,在特定行业领域的经营可以构筑较高的行业壁垒。
产业互联网的数据比消费互联网数据量更大、种类更多,物联网、智能传感器、数字化制造、社交网络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一方面为实施大数据分析提供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对数据分析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智能合约、云处理、物联网、工业智能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兴业态和模式,产业互联网已经具备了崛起的所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