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力宝李文正:“钱王”传奇

2016-11-01 22:17白筱
东西南北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中亚印尼银行

白筱

他生于兵马喧嚣时的印尼,白手起家,于变数中谋生机,屡屡险中得胜,人称“印尼钱王”。他感叹世事沧桑莫测,在无数风波中飘摇前行。

印尼华商李文正将自己活成了传奇。

他生于兵马喧嚣时的印尼,凭眼界与精明,白手起家。

巅峰时,他是印尼仅次于林绍良的第二号私营银行巨头,人称“印尼钱王”。

骑马追马

十几岁的李文正驻足印尼玛琅市的路边,盯着一栋欧式建筑出神。进出建筑的人手拎公文包,衣着光鲜,皮鞋油亮,神气十足。他并未看到店里有什么商品售卖,便跑去问小学校长罗异天,才知道那是荷兰人开设的银行。“把钱拿来拿去就能赚钱,又神气。”李文正觉得这是个好生意,每次路过,他都要朝里面满怀憧憬地张望。

30岁那年,已有不少人听说李文正“想做银行家”。没有大资本,却想开银行,在很多人看来,这无异于“疯狂”。但李文正清楚,银行本质是中介,赚取利息差额,经营的其实是信用。

在1960年代的印尼,卖自行车的转身就能成为银行家,这件事就发生在李文正家隔壁。自行车店老板陈德发是他的同乡,只用了3年,那家由自行车店变身的银行就有了不小发展。同乡吴文荣带给李文正一个好消息,当时在困境中挣扎的“繁荣银行”正等待资本加入。这家银行总资产约有300万美元,资本金10万美元,因经营不善,已支撑乏力。李文正想要加股进入,条件是必须注入20万美元,由此可获得66%的股份,而当时他只有2000块美金。

他必须先找到有资本和有信用的人,“要追上一匹马,你就必须先找到一匹快马。”

他先说服吴文荣的父亲吴亚土及其舅父李亚梅加入,又请二人介绍客家帮丘和中、兴化帮李亚灿,以及福建帮外号“大哥”的林聚善加入。他被推举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终于圆梦,成了一位银行家。

李文正从小处着手,先易后难,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仅两年时间,不但让“繁荣银行”突破困境,还使之在雅加达名声日隆。

“繁荣银行”让李文正迅速学会了专业知识,也很快让他见到了人性贪婪。一些年轻股东与客户夜夜笙歌于夜总会,放纵客户透支,另一些年长股东则经营“行中行”,吸收存款私下放贷,中饱私囊,呆账坏账转嫁给银行。李文正无力改变,只好让位离开。此时,他已看准了另一家“宇宙银行”。

“我必须找另外一匹马,跑得更快的。”李文正说。

在雅加达,李文正根基尚浅,找“快马”实非易事。他先找到老师杨秀莲,她是中华妇女会主席,丈夫汪大均是椰城华侨总会秘书长,掌握全部印尼有影响力的华商资源。李文正怕开口遭到拒绝,并未直接表明自己的“疯狂”想法,只是不轻不重地谈谈天,顺便讲讲自己的抱负和对银行的思考。“他(汪大均)听了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很有一套理论。取得他的信任后,我才请他介绍有影响力的财团。”

在当时的印尼,人说“无昌不成事”,“昌”即许乃昌、林德昌、黄源昌三人。黄源昌是印尼布业大王,也是布商公会主席,而布业是当时印尼最大的行业。李文正得知黄源昌喜爱打网球,为了迎合,便每早到黄源昌家球场陪同。同样,对于开银行只字不提,只是学网球,谈网球。直到“大家兴趣一致,谈得来”,他才由浅入深,从生意谈到具体的银行经营。他回忆,当时他对黄源昌说,“银行对我们华商太重要了,中华总商会里必须要有一家银行。”黄源昌回答,“你去做吧。”

除了黄源昌,林德昌也成为宇宙银行股东。这一次,李文正笼络了印尼咖啡大王、胡椒大王、橡胶大王、布业大王等名声在外的行业翘楚。

到1966年,李文正接管了同乡何清源的印尼工商银行,又在泗水开办印尼工商银行分行,将这两家银行和繁荣银行合并,改名为泛印银行,使其成为印尼共和国成立以来首家私营外汇银行。一年时间,泛印银行便发展成为印尼最大的私营银行。

几年后,泛印银行业务风生水起时,两位股东因经营“行中行”被曝出丑闻,泛印银行遭到用户挤兑,最终请印尼银行协助,才渡过危机。为避免再次引发挤兑,李文正并未报警。他用几个月时间思考,是要做一个成功的银行家,还是做一个好的银行家?他记得父亲临终前对他的告诫,“不可亏待他人,不可贪人的便宜。”

布局

接手宇宙银行两年后的1965年,苏哈托借“九·三”事件夺取政权。在印尼大学的课堂里,李文正从几位海归派教授口中听到政府有意大力改革经济制度,推动自由开放,相关计划已取得国际货币组织与世界银行的肯定。李文正对此次改革充满信心。

当时,印尼政局动荡,市场混乱,通胀已达到600%,贷款月息则高达20%,商人可以随时变现还贷,因此,银行放贷多数是无抵押的信用放贷,也少有坏账。李文正认为,若印尼推动改革,制度改善,通胀将得以控制,借高利贷囤积居奇的商人定会遭遇重创,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呆账坏账。他未雨绸缪,提议董事会先人一步,降息求保。他的用意是,通过降息为市价一半来吸引客户借贷,但前提条件是,客户须还清之前的贷款,方可享受降息服务,与银行签订新的抵押借贷合约。

最开始,股东们担心此举会在银根奇紧的大环境下使银行周转失灵,陷入危机,但李文正则料定此放贷新策会引起轰动。果然,12%利息的广告登报,仅占市价一半的利息让新客户争相排队到银行开户,3个月存款便激增一倍。旧客户也纷纷还清贷款,再用足够的抵押品争取12%的新贷款。此举很快将宇宙银行的高风险贷款转变为健康贷款。

1966年,苏哈托新政权果然采纳一些海归派学者的意见,推行经济制度改革和自由开放政策,物价大跌,盾币上升,引发银行风潮,坏账激增,处处发生挤兑,每天都有一两家银行倒闭。而李文正当时掌握的四家银行均得以保全。

泛印银行丑闻曝光后,李文正在思考中重新找到方向——做印尼中央银行以外的第二个支付清算中心——这又是一个近于疯狂的念头。

泛印银行短视的股东并不是李文正需要的合作伙伴,他观察印尼商业,当时经济能量最大、最广的是香烟行业,涉及人口多,市场广且产业链长。掌握香烟行业,无疑会让他更快接近目标。1975年,他胸有成竹离开泛印银行。

天公作美,在去香港的航班上,李文正巧遇华商林绍良。在印尼,林绍良的财富和影响力都首屈一指。他是当时印尼政府授权的唯一丁香进口商,掌握着向烟厂分配丁香的权力,无异于手捏印尼丁香烟工业的命脉。对李文正来说,这是天赐的机缘。

一切从闲聊开始,从印尼经济的前瞻到政治动向,从泛印银行到未来开发银行的计划。李文正把建立清算中心的想法讲给林绍良听,并介绍自己的资历、能力和为此所做的准备。3个小时后,林绍良开口邀请李文正参与自己掌管的银行业务。林绍良的三家银行,李文正选了正在困境中的“中央亚细亚银行”(简称“中亚银行”)。

始于毫末

1975年6月,李文正走进中亚银行大厅。他从小处做起,重新编制中亚银行的组织结构,分配经理部的人事安排,亲自优化业务流程,简化表格,改革会计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多重举措,让中亚银行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

3年后,他在印尼银行业率先实践电子化管理系统,为中亚银行大量开设分行并建立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做铺垫。用人方面,他采用旧部下参与行政管理,同时聘请当地商业领袖和资深商人或他们的后代、亲戚做区域业务经理,教他们如何收集当地香烟商、布商、建材商等6个行业的前10名客户,培训他们记录客户喜好、背景、财产、银行贷款、个人品德等信息,以便展开公关。

在此过程中,他出奇制胜,一改汇款40天才能到达的印尼银行业惯例,提供“次日抵达服务”轰动全国,让中亚银行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短短5年时间,中亚银行成为印尼第六大商业银行,前五大均为印尼国营银行。同时,中亚银行也成为印尼银行结算中心的第三大客户。

他用了十几年时间,让中亚银行的业务涵盖了86个行业,打通上中下游商家,成为印尼最大的银行业务网络。

1977年,为推动中亚银行成为外汇银行,具备支付清算中心能力,李文正按印尼银行规定,将旗下银行合并,取得外汇银行营业牌照,成为继泛印银行后印尼第二家外汇银行。

1988年,印尼金融业历史性的“PACTO 88条例”颁布施行,允许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无限度开设分行。在这一时期,李文正让中亚银行的规模空前壮大,快速开设了150家分行,增设6000岗位。凭借李文正早已准备好的简化工作流程和信息化系统,新员工一小时便可上阵应战。依靠中亚银行搭建的全国性服务网络,这150家分行在半年内全部实现盈利。

1975年李文正接手时,中亚银行总资产约有10亿印尼盾,到1990年,中亚银行总资产已增长至7万5千亿印尼盾,是当时印尼第五大银行,李文正如愿将其打造成印尼银行以外的第二家商贸支付清算中心。在此过程中,中亚银行成功进军美国,先是1977年参股Union Planters银行,1985年又在纽约开设分行,成为印尼当时唯一的国际化银行。

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的银行家之一,林绍良也常借李文正自谦,“我不懂银行,李文正才懂银行。”

没有银行的银行家

1989年,李文正心血管“细微的不正常”终于在这一年恶化为“心梗”,三条血管严重堵塞,必须做搭桥手术,风险很大。他感觉时间越来越少了,于是他将中亚银行人事整顿扎实,拟定了公司分割合约。这件事成为不久之后林李二人分家的基础。

1991年,李文正与林绍良正式分家,规则简单,双方不对各个企业的资产情况重新估值,无偿交换在印尼中亚银行和力宝银行的股份,双方在其他企业所有股权照旧不变。前后不到两个小时,便完成了分家手续。

“力宝”是李文正1958年便想出的名字,“力”是资金,“宝”为源泉,他于1971年在新加坡开办了力宝公司。与林绍良分家后,力宝成为李文正金融事业的又一个起点。这一次,他早已看清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起步便把目标放在美国与香港。他有两步必下棋子——骑马追马,摸清环境。

他将力宝集团全球化分为三步,分别是人力资源全球化、资金全球化和业务全球化。

在中亚银行开设150家分行的同时,力宝银行也抢时间新开了100家分行。李文正提出让中亚银行和力宝银行上市集资,林绍良不同意,后来,只有力宝银行启动了上市计划。李文正回忆,当时人们排队向经纪商购买力宝银行股票,力宝银行市值涨了近一倍。

在一次主题为“PACTO 88印尼金融改革开放利与弊”的电视访谈中,现场有人质疑力宝将不值钱的股票卖给大众,有欺骗公众之嫌。李文正无奈与其展开辩论,他解释,按照规则,力宝的股票先是卖给投资银行,再由投资银行转卖给大众,而投资银行的高价买进,买的是李文正的商誉和品牌。双方无法沟通,最终由评委劝解才结束闹剧。

1995年,李文正更为担心的事应验了。苏哈托的三子托米在冼都购地数千公顷,请力宝集团参股开发。李文正不想与官场有太多牵扯,婉言谢绝。但托米找到穆尔迪奥诺出面,此人时任印尼国务院秘书长,权势极大,雅加达官商都对他忌惮三分,李文正无奈参股25%。

开发进行不久,托米的财务经理向承建商和供应商索要佣金,以拖欠账款作为威胁,消息传开,一些大客户陆续从力宝银行取走存款。李文正意识到,这是一次挤兑风暴。最后,在印尼银行和林绍良等人的帮助下,力宝银行才免遭死劫。

3年后,亚洲金融风暴袭来,包括林绍良的中亚银行在内,印尼几家私营银行纷纷随风倒掉,实力排名前八的银行五家被印尼银行接管,仅剩力宝、泛印、宇宙三家。

自李文正进入银行业到1998年,他已经历了5次挤兑风暴。这时,他心底已隐隐打起退堂鼓,担心让下一代接手银行业是否妥当。最终,李文正把力宝银行卖给了马来西亚的联昌国际;也将力宝集团在香港的银行业务转手给了中国合作伙伴。这意味着,他把一切银行业务都脱手了,成为“没有银行的银行家”。

为什么要脱离让他起家、从而建立庞大家族企业的银行业呢?

他说:“因为当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不再是我的家族企业,而是一个社会企业。我更不能把它视为我的个人财产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李文正深切明白,如果银行储存的是信用,那一家规模庞大的银行所拥有的不只是对存款者的信用,甚至还承载着对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信用。

(综合摘编自《福建人》《中国慈善家》)

猜你喜欢
中亚印尼银行
印尼出手
印尼·泗水
印尼·雅加达
一带一路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形势”暨第十八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举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White Elep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