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忠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11)
地域条件下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课题研究
黄晓忠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11)
在大批量保障性住房快速建设中,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资源,提高建造品质。以地域的居住实态为基础,在借鉴和反思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模块化与标准化设计,形成具有福州地域居住特色的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为住宅的部品化、工业化提供基础性技术条件。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模块化;标准化;适应性
住宅产业化是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而标准化设计则是住宅实现产业化在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亦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同时,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如能考虑地域条件,结合地域特点,设计成果则能更好地契合使用者的生活习惯。我院于2012年受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成立了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课题组。在设计过程中借鉴和反思了国内外先进成果,同时进行了福州市居住实态调研,总结了福州住宅的现有问题和福州居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阶段性成果《福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本文是对课题组调研、设计过程和阶段成果的总结。
国家标准局在《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对标准化和标准给出明确定义:
“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标准: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作的同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和生产的效率,可以获得较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住房设计产品定位包含建造成本、市场定价、居住对象及面积标准等重要内容。住房标准化设计首先要与建造技术相协调,并受到经济与相关政策的影响,还应与地域条件下的环境气候、居住实态协调。
建国初期,我国推行了“发展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标准化设计”的建筑工业化思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由国家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标准化、工厂化构件和模数设计标准单元,编制了全国6个分区标准设计全套各专业设计图”。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建筑工业化运动“三化一改”(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20世纪80年代推出《大模板住宅体系标准化图集》,《全国通用城市砖混住宅体系图集》。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小区和小康住宅。21世纪初住宅由福利分房转向商品化,住宅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提高,住宅产品多样化、环境景观化。21世纪初商品住宅土地成本和销售价格快速上涨,国家推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设计紧凑化、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节能设计,BIM技术受到重视,北京、深圳、广州等先后推出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
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住宅,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以及国内的北京、深圳、广州等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采用了标准化设计。从设计理念、设计标准等方面对这些实践进行分析与借鉴,有益于对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课题的研究。
2.1国内外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的历程
2.1.1新加坡
新加坡1964年开始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至今有约80%的家庭居住在政府组屋中。组屋采用标准化设计,主要有一房型、两房型、三房型(65m2)、四房型(90m2)、五房型(110m2)、执行公管公寓和“Studio Apartment”共7种套型,三房、四房及五房3种房型约占了90%。户型设计中以餐厅、起居、厨房组成一个模块,卧室作为一个模块。以卧室模块的数量不同形成不同套型,通过起居室预留空间形成灵活性(图1)。
2.1.2香港
香港公屋经历了约60年的发展,公屋的标准层平面经历了H型、双塔和改良的H型、Y型以及和谐十字型4个阶段。和谐十字型楼电梯交通核心布置在十字形平面的中心,户型沿十字方向延伸。套型主要由4个模块组合,“核模块”包括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可根据需要作为餐厅或卧室等功能的多用途开敞空间,还有中间卧室模块、450模块及尽端模块等3个附加模块。作为和谐十字型的改进,康和式每层户型从16户减小到8户,准两居室使用面积46m2,三居室使用面积60m2(图2)。
2.1.3北京
北京市于2012年推出《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有A系列30m2、B系列40m2、C系列50m2、D系列60m24类共9个标准户型模块,通过组合拼接形成I型(通廊板式)、一型(通廊板式、单元板式)、口型(塔式、点式)、L型(通廊南转角、通廊北转角)4类共30个标准户型组合平面设计方案。设计通过采用与入户走道共用空间的厨房、兼餐室的厨房、兼起居的卧室以及套间式单人卧室等方式提高小户型的空间利用,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控制在0.64~0.70(图3)。
2.1.4深圳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有35m2、45m2、65m2、80m24类共12个标准户型模块,通过组合拼接形成一型、T型、U型、风车型、蝶型、十字型6类户型组合平面。根据深圳市的经济、地域特点,该课题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降低日照标准执行宿舍标准,实行套内面积代替建筑面积以解决同一户型因公摊面积不一致带来的建筑面积不一致的问题,凹槽天井设计合理化实现厨房卫生间空间采光,通过确定各功能空间的最小舒适尺度调整小户型功能面积控制等建议(图4)。
2.1.5广州
2015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的《广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图集》(征求意见稿)按面积限定标准,将户型划分为单间(35m2)、一房一厅(45m2)、两房一厅(55m2)、三房一厅(60m2)等4个户型系列,同时为满足住房保障家庭人口数量及特点不同要求,将每一系列细分为3种标准户型设计方案,共计形成12种标准户型设计方案。户型既考虑核心家庭的需求,也兼顾双人合租的单身公寓和有儿童的三代同堂家庭的需求(图5)。
2.2对国内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条件下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分析与借鉴
由于其保障性和福利性,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控制较严格。在政府有限的投入下,控制面积就意味着可以为更多的家庭提供保障。但是为了住房资源可持续使用、利用,合理的面积标准还要兼顾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也要合理确定功能寿命和对家庭生命周期的适应性。比如:新加坡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居住面积就从小逐步往大的面积调整。随着中国逐步放开二胎,核心家庭人口就有可能由3人到4人转变,其建筑面积和居室数量也要合理增加。
为提高设计对不同家庭的适应性,各种设计实践在实现面积分档次设计标准下依然提供了多样选择可能。同一面积标准的不同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差异的关注。
土地资源、地域气候、居住习惯、抗震设防等都对住房标准化设计的建筑设计策略和设计成果产生很大影响。人口密集导致东亚地区城市的居住建筑容量普遍较大,保障性住房多采用高层建筑形式。新加坡和香港由于没有抗震要求,结合地域气候潮湿和纬度较低日照要求不高等特点,建筑平面多采用高层、多朝向、多采光通风凹口的平面布局,与北京的保障性住房设计体型规整形成鲜明对比。
居住实态是住户在住宅室内外空间环境中生活行为方式的实际反映。居住实态调查,即通过调查分析居住生活方式和住宅功能空间的关系,掌握居住者各种居住需求。通过分析总结,设计者才能真正地从居住者的角度设计住宅,从而使住宅设计更为合理。
3.1调查途径
为了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福州市保障房标准化设计课题组的居住实态调查采用以下两个途径:
对住户(主要是保障性住房)进行详细的入户问卷调查和记录家具布置实态。
与室内设计师就保障性住房户型方案及居住实态进行交流,记录主要问题。
3.2调查内容
针对保障性住房功能空间的使用进行实态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记录住房空间使用情况、改造情况及其原因,明确居住者对居住空间的使用情况和潜在需求。记录家具布置实态,掌握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空间之间的显性关系。
调查在装修设计过程中经常改造的部分,如门、隔墙、空调、设备设施及管线等改动情况,对保障性住房户型平面的房间布局及朝向、通风采光、房间面积、空间比例及尺度等方面的建议。
3.3调查方法
居住实态调查是通过分析居住方式与使用空间的关系,发现居住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了解实际居住状况和居住意愿。为了综合分析保障性住房住宅套型平面与日常生活是否相互适应,居住实态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住户交流、测绘平面及家具布置图、影像记录等方式。调查成果包括对调查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示意图、调查评价等资料,直观地表达调研的成果。
3.4保障性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建筑的改造利用。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积较小,人均居住面积紧张,充分利用乃至扩张使用空间的需求就更强烈。例如阳台封闭作为户内空间,空调外移加大阳台或窗下空调位改为户内使用空间、坡顶加设窗户、露台等的不规范改造,出现安全隐患和邻里纠纷(图6)。
户型之间及户内存在干扰。由于多采用一单元多户的平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小公摊,为满足规范的采光、通风要求导致凹口多,凹口部分房间的视线、噪声、气味干扰大,对结构整体性也不利。入户门的开启方向所产生的投诉较多,空调的安装及使用不合理,干扰时有发生,影响建筑的立面形象。
布局的协调性不足。结构柱及竖井管线布置不合理,厨房、卫生局面积过于紧凑,厨房的实际使用台面小,冰箱无法入厨。卫生间淋浴空间无法独立分区使用。各户内空间大小、形态及设备设施的设计与居住需求存在矛盾(图7)。
3.5居住实态调查总结
保障性住房设计应经济、紧凑、实用、协调,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不确定使用的空间和构造处理。重视相邻住户厨房、卫生间及卧室的噪声、视线及排气的相互干扰。 关注墙、柱、设备及管线的布置,为住户提供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的空间,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关注卫生间、厨房的大小和实际使用要求,充分利用住宅设备设施的最新发展,关注家庭生活的变化和需求,适度增加储藏空间。
模块设计是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模块按照不同层次分为单一功能模块、单位模块、单元模块,根据主次分为核心使用模块、附加使用模块。作为保障性住房各层级模块化设计要满足规范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通过对家具及其使用空间和家庭活动的分析研究,界定最小使用要求、合理使用要求及舒适使用要求,实现同一类型模块设计的层次变化,提高标准化设计的适应性。
4.1家具模块设计
家具反应生活状况与品质,对室内空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家具由早期低矮的几、案到高形家具扶手椅、束腰圆凳,反映了从席地坐到垂足坐的居家活动转变。家具高型化及随后成套家具的出现,对室内空间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图8)。
现代社会洗衣机、冰箱、电视、空调、个人电脑等电器的产生以及厨房、卫生间的设备与设施的发展,提高了生活品质,也对室内居住空间提出了不同要求。最典型的例子是电视从CRT到背投再到当下的液晶电视,对起居空间的尺度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积紧凑型的保障型住房设计应该关注家具、电器的当下使用和未来发展要求。
家庭的多数功能是依托家具展开实现的。根据住房不同使用功能空间将家具模块分为门厅、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六大类,每一家具模块既包含自身尺度也包含其合理使用空间等相关信息(图9)。
4.2功能空间模块设计
同一功能空间内的家具模块通过合理的组合方式形成该功能空间模块设计。功能空间模块设计取决于家具模块配置标准、组合方式、空间比例尺度及门窗位置等。
厨房是家庭中电器设施、各类管线和家务劳动相对密集的功能空间,其功能模块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根据实态调查,福州地域饮食以海鲜和煲汤类为特色,煲汤类通常制作时间长,炊具数量较多,微波炉、烤箱、电饭煲等家用电器普遍使用。设置排气道、竖向管线临排气道布置、冰箱入厨、在洗涤池与灶台之外至少布置一个600mm长台面作为厨房设计的基本要求,当厨房宽度不足时采用一侧窄台面布局。标准厨房模块共3个(图10)。
卫生间是具有私密性的便溺、淋浴结合洗漱等功能的空间,也是家庭中电器设施、各类管线相对密集的功能空间,是气体、噪声干扰和渗漏高发区。三洁具卫生间其功能模块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m2。福州地域气候夏天高温湿热、冬日阴雨湿冷,居民普遍每日淋浴,干湿分离、独立的淋浴空间是卫生间功能模块的基本要求。根据地域生活习惯,洗衣机不设在卫生间。标准卫生间模块共3个(图11)。
卧室是家庭中的休息、睡眠空间,有的也具有学习、观看电视的空间。卧室设置衣柜并至少设一个床头柜,双人床两侧留通道,床的长边不临窗布置作为卧室设计的基本要求。单人卧室面积大于5m2、短边寸大于2 200mm,双人卧室面积大于9m2、短边尺寸大于2 700mm,兼起居的卧室面积大于12m2。
起居室是使用功能复合、最体现家庭个性差异的空间,具有交往交流、看电视、学习阅读等功能。多数起居室宽度要满足最小观看电视要求2 700mm,长度满足2人或3人沙发的布置,起居的使用面积大于10m2。
餐厅是以用餐为主兼可作为交流、学习的空间,餐厅宜靠近厨房布置,餐厅与起居空间融合可以扩大空间感受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用餐空间的短边最小尺寸为2 000mm。
阳台是洗衣晾晒、休憩眺望、绿植美化的空间,福州地域气候条件适合花卉生长,亦有养殖鱼类的需求,阳台空间应尽可能加长加大,同时满足洗衣机的使用要求。阳台最小出挑尺寸1 200mm,合理出挑尺寸1 500mm~1 800mm。
4.3户型模块设计
户型模块设计涉及面积标准的问题。户型面积要紧凑合理以体现保障的性质,并考虑建筑全寿命使用的前瞻性适应性,还要考虑建筑层数以及标准层面积对公摊比例的影响。
课题按照45m2、60m2、75m2、90m2、105m2等5类通常的保障房户型标准进行户型设计,户型面积级差为15m2。除75m2设计4种标准户型外,其余户型各有2种标准户型,共12个标准户型。同一面积标准布局的差异性与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户型位置的采光通风条件、居室数量等差异。每个标准户型在内部空间布局,户型的标准化与灵活使用,以及不同类型户型之间的演变与接口,户型配置、面宽控制及利用等方面均有一定特色。每个标准户型的户型净面积及各主要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进行计算标明,以方便户型比较及选用(图12)。
4.4单元模块设计
考虑到保障性住房容积率较高,单元模块按照较为常用的建筑高度54m 以下(18 层左右)及100m以下(34 层左右)的住宅设计交通及疏散,对公共交通核心部分设计了2 个基本的交通核心筒模块,满足消防、无障碍、担架使用等综合要求。在置换使用不同的交通核心筒模块时,注意公摊比例及电梯服务标准。在12 个标准户型模块的基础上,根据户型组合平面的合理面宽、使用面积系数以及户型组合的合理性、多样性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形成了7 个典型的户型组合平面图,涵盖了从4 户到 7 户的多样性。这些户型组合平面,经过设备专业的初步配合及优化以及结构专业的概念设计及初步电算,具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图13)。
4.5标准化设计的使用
7个户型组合平面图可直接选用进行总平面及单体设计,也可根据户型比例及组合需要,从12个标准户型中选取户型重新进行组合设计,形成更符合项目需求的组合平面图。在不同的组合平面中同一户型标准的户型,使用面积系数会有一定差异。由于使用面积系数计算的复杂性,考虑到保障性住房面积控制较严,使用标准设计的组合平面时应根据具体项目的底层及屋面机房层的设计进行面积复核计算。对于7类户型标准之外的户型以及特殊地形条件的建筑单体,可依据标准化设计的思路另行设计。本标准设计将立面设计留给项目建筑师进行自由发挥,通过凸窗、阳台及建筑材质的变化实现建筑形象的多样性。通过与实际工程模拟比对,标准化设计成果可满足3.0~3.3的容积率开发强度,日照标准可满足大寒日1h~3h的要求。对高厚比相对较大及体型变化较大的户型组合平面4及户型组合平面4.6进行了结构电算,其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5.1在地域气候条件与居住实态下,通过精细化设计实现从家具、功能空间、户型到单元平面的标准化
在一定的面积标准下来探讨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模拟居住家庭的生活实态和需求。在面积标准化的条件下对厨房、卫生间实行精细化、标准化设计。对两类空间的最小尺度和合理尺度进行分析,确定不同户型标准下的合理设计。相对统一进深和无凹口户型设计方便户型拼接,保证结构整体性与经济性。
5.2总平及户型组合的灵活性,户型日照、采光、通风、抗震条件好
平面具有可生长性,采用标准户型的同时,单元平面可以实现从一梯4户、一梯5户直至一梯8户的可能。可以适应从18层到百米以下户型设计要求。对用地条件(面宽及进深)的适应性强,可以形成小面宽的塔式,也可以是短进深的板式,甚至根据总体的需要可以形成转角围合式的单元平面。可以根据不同的面积配比需要对标准层进行设计,组合灵活方便,一个单元平面可以实现全部户型。标准层面积大小可以保持户型合理的公摊率。通过接口部分的空间变化可以形成入户平台等开敞的空间实现合理拼接。
5.3通过功能可变性提高户型适应性,建筑功能寿命与物质寿命相协调
75m2、90m2、105m2户型引入多功能使用空间,通过6m2左右的多功能空间,为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可变使用空间。多功能空间可作为书房、儿童房、老人房或是保姆房甚至是个性化的休闲娱乐空间。部分起居空间通过封闭阳台形成开放或半开放的居住空间,为多居住人口的家庭使用提供可能。
5.4集中的设备管线布置为减少干扰、方便管线维护、更新提供可能
厨房、卫生间等管线集中的空间尽可能沿公共走道布置。管线的布置考虑厨卫部品的成品化。安排充分的收纳空间,方便使用。
5.5以住户的生活场景为依据对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
用餐空间作为家庭交流重要场所,通过与起居空间的融合,提高空间的舒适度。控制卧室、起居空间的面宽与面积,根据地域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完善卫生间、厨房的使用功能与空间。
(1)地域居住特色及评价体系。体现地域居住特色反映地域在采光、通风、日照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居住特色是本标准设计的出发点。标准户型设计的空间协调性、利用率、灵活性、复合性、可变性以及单元组合平面的标准层面积、面宽、进深及体型系数的合理性是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也是标准化设计完善的重点。
(2)精细化、模块化之下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设计通过实施与部品化、工业化的衔接,才能发挥更大社会效益。通过实践和实际使用者的评价是标准化设计完善的重要动力和途径。
(3)户型模块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延伸,例如120m2、135m2,提高标准化设计的使用范围。
(4)住宅工业化要求位于产业链上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部品构件供应商协同合作。BIM技术在协同管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2012年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福州市建筑设计院福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课题,福州保障性住房课题组一行11人赴北京、深圳两个城市考察,整理完成考察报告。福州市建委向福州的18个设计单位征集到32个保障性住房方案,经过评审专家的综合评审,选定19个入围方案。对优选的7个方案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选出4个方案进行深化设计,2012年10月~12月完成对设计方案的三次深化并提交建委相关领导决策。2013年3月我院完成《福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课题组居住实态调查报告》。2015年1月重启编制工作,对厨房卫生间模块进行优化设计,2015年5月标准化设计图集成果公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2015年6月结合反馈意见修改,采用BIM技术对成果进行优化。2015年9月通过福州市政府相关会议。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各专业总工作为设计顾问对设计进行了指导,院BIM中心对后期设计成果进行了深化表达。
[1]赵冠谦,林建平.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孟建民,龙玉峰.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成果[Z].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刘东卫,蒋洪彪,丁磊.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及其技术演进[J].建筑学报,2012(4).
[4]龚梦雅. 我国集合住宅套型适应性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
[5]高颖.住宅产业化——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技术.及策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6]李敏.广州市50m2~70m2保障房工业化套型模块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图 片 来 源
图1摘自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官网
图2摘自 香港房屋委员会官网
图3摘自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
图4摘自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成果》 孟建民 龙玉峰
图5摘自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图》
其余图片为编制组自绘
《福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编制组
技术负责人:黄晓忠张友芗游志红
主要完成人:卓伟林力勇黄辉俞兆辉
宋洋欧阳杰黄希辉许建林莉薛芳
Research on the standardization design of the affordable housing under the regional condition
HUANG Xiaozhong
(Fuzhou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Fuzhou 350011)
To reduce soci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construction quality,standardized design is highly recommended during the rapid and massive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on the basis of critical reflec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achievements, we have achieved the works of affordable housing standardization design with Fuzhou living characteristics by the precise, modular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design,which will be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the standardized design and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Affordable Housing;Modularization;Decorate Product;Standardization;Adaptability
黄晓忠(1970.9-),男,高级建筑师,总建筑师。E-mail:423866474@qq.com
2016-08-05
TU201.1
A
1004-6135(2016)09-0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