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头皮下肿块的诊断价值

2016-11-01 07:28亮,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毛根脂肪瘤放射学

丁 亮,张 敏



·影像医学·

CT对头皮下肿块的诊断价值

丁亮,张敏

目的:探讨CT对头皮下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头皮下肿块患者共12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24例中,男92例,女32例;120例单发,4例多发;良性占93.7%(120/128),恶性占6.3%(8/128)。按其来源可分为来源于头皮软组织肿块和来源于颅骨肿块,病变类型最多的前3位为脂肪瘤(44/128)、表皮样囊肿(19/128)、外毛根鞘囊肿(17/128)。 结论:CT能明确显示头皮下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形态及与邻近颅骨的关系,对诊断能起到较大的帮助,是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头颈部肿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头皮下肿块的发生率较高,来源比较复杂,表现各异,术前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能否实施外科手术及手术范围,所以其影像诊断非常重要[1]。我们收集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探讨CT在头皮下肿块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有完整头颅CT影像学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皮下肿块病例124例(128个病灶)。其中男92例,女32例;年龄16~90岁;120例单发,4例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皮下肿块,可有疼痛或无明显临床症状,质硬者移动度差,质软者可有一定的移动度,伴有或不伴有溃疡。

1.2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双排或Philips 16排螺旋CT机,横断位或冠状位扫描,层厚5~6 mm,层距5~6 mm,电压110~130 kV,电流100~300 mA,FOV 194~309 mm。

2 结果

2.1临床特征头皮下肿块良性者多偶然发现,因短期内增大明显和/或疼痛就诊,病史可长达30年;感染性病变可有破溃、红肿等症状;恶性病变多有疼痛、破溃、出血,并可有腥臭味;部分可无明显症状。

2.2性别与部位124例中男92例(74.2%),女32例(25.8%)。良性病变中男性占74.1%(86/116),女性占25.0%(30/116);恶性病变中男性占75.0%(6/8),女性占25.0%(2/8)。肿块发生在枕部占46.9%(60/128),额部占21.1%(27/128),顶部占21.1%(27/128),颞部占10.9%(14/128)。

2.3病变种类来源于皮下软组织肿块共117例患者,共121个病灶。脂肪瘤44例、表皮样囊肿19例、外毛根鞘囊肿17例(含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1例)、恶性肿瘤8例、皮脂腺痣及皮内痣7例、感染性病变6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纤维瘤及纤维组织瘤样增生3例、钙化上皮瘤3例、脂溢性角化病2例、皮肤附件良性肿瘤向毛源性分化2例、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各2例、头皮血管瘤及骨化性肌炎各1例。来源于颅骨的肿块7例,其中骨瘤及嗜酸性肉芽肿各2例、血管瘤1例、炎性反应性病变1例、坏死骨碎片及少量增生纤维组织1例。

2.4CT表现脂肪瘤境界清晰,呈丘状或类圆形,其中40例可见包膜样影,CT值-52~-180 HU。34例密度均匀(见图1),其余10例可见分隔样影(见图2)。

表皮样囊肿中10例为软组织密度,CT值30~66 HU(见图3),其中有2例含有散在点状钙化;6例为水样密度,CT值4~17 HU;3例为脂肪密度(见图4),CT值-60~-154 HU,其内未见分隔。18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1例合并感染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并可见积气。

外毛根鞘囊肿均为稍高及高密度,CT值为32~110 HU,境界清晰,其中12例含有钙化(图5),呈球形或类圆形;1例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表现为丘状软组织影,未见钙化。

2例皮样囊肿及1例皮脂腺囊肿均为脂肪密度(见图6~7),其内未见分隔,测CT值-112~-142 HU,另1例皮脂腺囊肿为水样密度。钙化上皮瘤中2例呈软组织样密度,其中1例含有钙化,另1例表现为单纯结节状钙化(见图8)。骨化性肌炎呈卵圆形,其内可见多发高密度钙化影(见图9)。皮脂腺痣及皮内痣、脂溢性角化病表现为以头皮为基底向外呈结节状或丘状软组织隆起(见图10)。

其余良性软组织肿瘤无特异性,感染性病变中有4例境界不清。

恶性肿瘤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其中3例鳞状细胞癌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密度不均匀,相应头皮正常三层结构消失,其中1例伴溃疡形成(见图11)。本组病例恶性肿瘤均未引起颅骨破坏。骨瘤表现为以颅骨外板为基底的骨性隆起(见图12)。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局部可见死骨及软组织块影。颅骨血管瘤为梭形低密度影,中心蜂窝样改变,颅骨外板皮质缺失,略呈膨胀性。1例病变与血管瘤表现相似,病理为坏死骨碎片及少量增生纤维组织。颅骨炎性反应性病变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区。

3 讨论

头皮软组织包括皮肤(表皮、真皮、皮肤附件及皮下组织)、浅筋膜、颅外肌(颅顶肌、耳外肌、颞肌)和帽状腱膜及颞筋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颅骨外膜五层结构。CT上通常只能显示三层结构:最外层为表皮、真皮及附件形成的1~2 mm厚的线状中等密度影,其下为皮下脂肪及浅筋膜形成的低密度含脂层,一般厚5~8 mm,贴近颅骨的最内层视部位不同而不同:于颅顶肌、耳外肌、颞肌及腱膜部所在部位则相应较厚,呈与肌肉等密度,其余部位则几近于直贴颅骨。由于头皮软组织的解剖特点,其肿块的来源比较复杂[1]。

从本组病例结果可以看出,脂肪瘤最为常见,CT表现为脂肪密度,诊断较为简单。其次为各类囊肿,常见的有表皮样囊肿、外毛根鞘囊肿、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是起源于胚胎第3~5周发生移位的外胚层神经管,表面有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薄膜,其内主要成分为角蛋白与胆固醇,少数其内容物内含有液体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纯脂成分,还会有出血、钙盐沉积[2-3]。外毛根鞘囊肿是来源于毛发根部的囊性病灶,多数有钙化及角化物,是一种皮肤附属器肿瘤[4]。皮样囊肿含有皮肤附件如毛发、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5]。皮脂腺囊肿为先天潴留囊肿,内容物为皮脂[6]。诸囊肿成分较为复杂,CT表现取决于其内成分,典型的水样密度较为少见。

当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以类脂成分为主时,表现为脂肪密度,与脂肪瘤难以区分,本组中有6例误诊为脂肪瘤。张兰等[5]认为脂肪瘤密度相对均匀,CT值更低;但本组病例中脂肪瘤内分隔发生率较高,与前三者相比密度差别不明显。诸囊肿有可能因感染或其内含高蛋白、陈旧出血、钙化而表现为高密度;本例中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未见高密度表现,而外毛根鞘囊肿及大部分表皮样囊肿表现为高密度,形态类似。从本组病例结果可以看出,外毛根鞘囊肿较高密度表皮样囊肿密度更高一点,且钙化发生率高,形态多样,可为点状、结节状及条状,多分布于外周带,部分外毛根鞘囊肿可被钙化覆盖;表皮样囊肿的钙化发生率较低,为点状,分布不均匀。外毛根鞘囊肿与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表现类似,难以区别,常需要通过病理鉴别[4]。

实性密度肿块中钙化上皮瘤及骨化性肌炎亦多发生钙化。钙化上皮瘤是起源于毛囊的外根鞘细胞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钙化、骨化是其特点,表现为皮下类圆形或扁平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点状及斑块状钙化[7-8]。骨化性肌炎是以肿块内异常骨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表现为片状、层状及团块状钙化[9]。本组病例显示,与常发生钙化的外毛根鞘囊肿相比,钙化上皮瘤的形态不如前者饱满,前者多呈球形,而皮下单纯结节状钙化影,则要考虑钙化上皮瘤的可能;骨化性肌炎的钙化特点是随着病理病程的演变而变化[9]。

本组病例显示,多数头皮软组织肿块位于头皮下,少数肿块如皮脂腺痣、皮内痣及脂溢性角化病则以头皮表皮为基底向外呈丘状隆起;鳞状细胞癌形态多不规则,呈菜花状隆起,可突破头皮最外层,良性肿瘤则未见此症状;其余头皮实性软组织肿块特异性不大,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部分恶性肿

瘤亦可见侵犯邻近颅骨形成骨质破坏[5],但本组病例中没有发现。

来源于颅骨的肿块在实际工作中以骨瘤最为常见,多无症状,手术者较少,表现为颅骨外板的骨性隆起,诊断较为简单。其他的颅骨肿瘤均可引起骨质破坏,各有特点: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类圆形穿凿样骨质破坏,其内可见地图样骨质缺损及纽扣样死骨,并可形成软组织肿块[10];颅骨血管瘤起源于板障,后向外累及外板并向外膨隆,少数影响内板,个别穿破内板累及硬脑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引起的骨质破坏呈膨胀性,边缘锐利,外板部分缺失,内板变薄,中心呈蜂窝状,内有高密度斑点和纤维骨分隔[11]。

头皮下肿块成分复杂,种类繁多,CT能清晰显示头皮下肿块的大小、位置、境界、形态、密度及与颅骨的关系等。本研究表明,CT检查可在临床诊断、治疗头皮下肿块中提供参考,可以推广应用。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没有CT增强扫描,部分病变数量偏少。

[1]颜岩,吴秀蓉,黄远亮,等.CT对头皮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临床价值(附93例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4,13(4):229.

[2]SCHIEFER TK,LINK MJ.Epidermoids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a 20-year experience[J].surg neurol,2008,70(6):584.

[3]马焕,吕玲,张大福,等.体部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11):1861.

[4]杜纯忠,李先浪,冯秀芳.头皮毛根鞘囊肿八例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2,27(6):682.

[5]张兰,冉荣侃,苏立剑,等.头皮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CT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3):327.

[6]刘杰,万绪明,张新娟.头皮软组织病变的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7):1008.

[7]高宝军,戴捷,范治国,等.《请您诊断》病例94答案:儿童头皮钙化上皮瘤[J].放射学实践,2014,29(12):1495.

[8]傅强,崔立刚,陈文,等.钙化上皮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8):758.

[9]张斌青,杨静,郭会利,等.局限性骨化性肌炎45例影像学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8):1348.

[10]祁佩红,史大鹏,李四保,等.儿童和青少年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8):1344.

[11]王东军,仪孝臣,赵瑞峰.5例颅骨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6):1043.

(本文编辑刘畅)

Diagnostic value of CT in the masses of Scalp

DING Liang,ZHANG Min

(DepartmentofRadiology,ThePeople′sHospitalofXuanchengCity,XuanchengAnhui242000,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in the masses of scalp.Methods:CT,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of 128 lesions from 124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clinical symptoms,age of onset,sex,position of lesion,density of lesion,margin,and adjacent destruction of bones.Results:One hundred and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included,92 males and 32 females.There were 120 cases with singe scalp mass,and 4 cases with multiple scalps masses.120 cases (93.7%)showed as benign masses,and 8(6.3%)as malignant masses.According to the tissue origin,the masses may originate from the scalp soft tissue or the skull.Lipoma(44/128),epidermoid cyst(19/128) and trichilemmal cystst(17/128)are consided as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Conclusions:The position,morphology,density of mass and adjacent destruction of bone could be well indicated by CT,and this may produce an effective impact on diagnosis,CT scanning is the important assistant to clinicls.

head and neck neoplasmas;tomography,X-ray computed

2015-12-23

单位]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 影像科,242000

[作者简介] 丁亮(1982-),男,主治医师.

1000-2200(2016)09-1237-03

R 739.91

A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8

猜你喜欢
毛根脂肪瘤放射学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脂肪瘤,留还是不留
脂肪瘤多为良性但长这里要谨慎
冥婚
冥婚
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