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金
从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情况来看,第21题是以函数与导数、方程与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的导数问题.这类试题,由于其试题新颖,综合性高,方法多样,技巧性强,所以难度往往很大,给不少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突破这方面的内容便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几道例题,给出破解“函数与导数”试题的七种非常规技巧,化陌生为熟悉,使这类问题的求解也具有一定的通性通法,极大降低解题难度.
1 利用导数的定义
例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文20)已知函数f(x)=(x+1)lnx-a(x-1).
(Ⅰ)当a=4时,求曲线y=f(x)在(1,f(1))处的切线方程;
(Ⅱ)若当x∈(1,+∞)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
解(Ⅰ)所求切线方程为2x+y-2=0(过程略);
(Ⅱ)当x∈(1,+∞)时,f(x)>0等价于a<(x+1)lnxx-1.
设g(x)=(x+1)lnxx-1,x>1,
则g′(x)=x2-1x-2lnx(x-1)2.
设h(x)=x2-1x-2lnx,x>1,
则h′(x)=(x-1)2x2>0.
所以h(x)在(1,+∞)上单调递增,因此,当x>1时,h(x)>h(1)=0.
所以g′(x)>0,故g(x)在(1,+∞)上单调递增.
设φ(x)=(x+1)lnx,x>1,则g(x)=φ(x)-φ(1)x-1.
于是limx→1g(x)=limx→1φ(x)-φ(1)x-1=φ′(x)x=1=lnx+x+1xx=1=2.
所以a≤limx→1g(x)=2,故a的取值范围是(-∞,2].
点评若采用分离参数法,在得出函数g(x)在(1,+∞)上单调递增后,无法求出最小值,分离参数法失败了.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启用洛必达法则解决,但因高中没有学习洛必达法则而受质疑,干脆放弃分离参数的方法另谋它法.故而本题的参考答案用的是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求解.本文使用了导数的定义,既避免了繁琐的分类讨论,又没有使用超纲的洛必达法则,且整个解答过程极为简洁,无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2 先充分后必要
例2(2015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第18(3)题)
设实数k使得ln1+x1-x>k(x+x33)对x∈(0,1)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
解设g(x)=ln1+x1-x-k(x+x33),则g′(x)=(x2+1)(-k),注意到g(0)=0,若x∈(0,1)时,g′(x)≥0(0 此时g(x)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g(x)>g(0)=0符合题意,因此k≤2. 又当k>2时,可得g′(x)=kx4-(k-2)1-x2,所以,当0 因此g(x)在区间(0,4k-2k)上单调递减,所以g(x) 所以,所求k的最大值为2. 点评不等式含参恒成立问题,常规方法是“分离参数法”和“构造函数法”,但有时解决起来很困难.笔者探究发现,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关注端点效应,如本试题前半部分求解得出的仅是原命题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再证其必要性即可. 3先必要后充分 例3(合肥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g(x)=ax3+x2+x(a为实数). (1)试讨论函数g(x)的单调性; (2)若对x∈(0,+∞)恒有g(x)≤lnx+1x,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略; (2)令f(x)=lnx+1x,则f′(x)=1x-1x2, 因此,f(x)在(0,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f(x)min=f(1)=1. 对x∈(0,+∞)恒有g(x)≤lnx+1x,则必有g(1)≤1,即a≤-1. 当x∈(0,+∞),a≤-1时,g(x)=ax3+x2+x≤-x3+x2+x,设h(x)=-x3+x2+x, 则h′(x)=-3x2+2x+1,当x∈(0,1)时,h(x)单调递增;当x∈(1,+∞)时,h(x)单调递减. 所以h(x)max=h(1)=1,于是g(x)≤f(x)=lnx+1x.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 点评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常规方法是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如何分类,分类后如何破解问题是难点,而且学生对分类讨论较为畏惧.另辟蹊径,可以利用不等式恒成立的必要条件缩小参数的范围,然后再作充分性论证,这样常能达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4分离函数法 例4(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理科数学21) 已知函数f(x)=x2ex-lnx.(ln2≈0.6931,e≈1.649) (1)当x≥1时,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 (2)证明:当x>0时,不等式f(x)>1恒成立. 解(1)函数f(x)在[1,+∞)上单调递增(过程略); (2)f(x)>1等价于exx>lnx+1x3.令g(x)=exx,h(x)=lnx+1x3. 一方面,g′(x)=(x-1)exx2. 当x∈(0,1)时,g′(x)<0,g(x)单调递减;当x∈(1,+∞)时,g′(x)>0,g(x)单调递增. 所以当x=1时,g(x)=exx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e.
另一方面,h′(x)=-3lnx+2x4.
当x∈(0,e-23)时,h′(x)>0,h(x)单调递增;当x∈(e-23,+∞)时,h′(x)<0,h(x)单调递减.
所以当x=e-23时,h(x)=lnx+1x3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3e2.
注意到e>13e2,从而可知对x>0都有g(x)>h(x),即exx>lnx+1x3,即f(x)>1.
点评当函数不等式中同时出现ex和lnx时,直接应用导数证明很困难,甚至需要多次求导,导致思维受阻,此时若能从函数不等式分离出ex或lnx,再利用导数证明,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5重要不等式
例5(2014年新课标Ⅰ理21)设函数f(x)=aexlnx+bex-1x,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为y=e(x-1)+2.
(1)求a,b; (2)证明:f(x)>1.
解 (1)a=1,b=2(过程略);
(2)由(1)知f(x)=exlnx+2xex-1,从而f(x)>1等价于xexlnx+2ex-1-x>0,
由常见不等式ex≥x+1,得ex-1≥x,所以-x≥-ex-1,
所以xexlnx+2ex-1-x≥xexlnx+ex-1=ex(xlnx+1e),
令g(x)=xlnx+1e,x>0,则g′(x)=lnx+1,
当0
所以g(x)≥g(1e)=0.由于取等号的条件不同,故xexlnx+2ex-1-x>0,从而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课本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高考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解题能力的基本生长点.不等式ex≥x+1及其变式lnx≤x-1(x>0)即是课本中的一个重要不等式.只有全面“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系统地掌握蕴含其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
6切线分隔法
例6(2016年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f(x)=ln(x+1)x.
(1)判断f(x)在(0,+∞)的单调性;
(2)若x>0,证明:(ex-1)ln(x+1)>x2.
解(1)f(x)在(0,+∞)上单调递减(过程略);
(2)因为(ex-1)ln(x+1)>x2ex-1x>xln(x+1)(x>0).
设g(x)=ex-1x,h(x)=xln(x+1),注意到g(0)=h(0)=1,
则易求出函数g(x),h(x)的图像在点(0,1)处有相同的切线y=12x+1.
下面证明两个不等式成立即可:
ex-1x>12x+1(x>0)ex>12x2+x+1(x>0);
xln(x+1)<12x+1(x>0)ln(x+1)>2xx+2(x>0).
这两个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易证(过程略).
点评 试题本质是通过等价变形,作出草图,发现函数y=ex-1x的图像与函数y=xln(x+1)的图像有公切线y=12x+1,且y=ex-1x的图像在这条公切线的上方,y=xln(x+1)的图像在这条公切线的下方.
7变更主元法
例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第21题)
已知函数f(x)=lnx-kx+1(k为常数),函数g(x)=xex-ln(4ax+1),(a为常数,且a>0).
(1)若函数f(x)有且只有1个零点,求k的取值的集合;
(2)当(1)中的k取最大值时,求证:ag(x)-2f(x)>2(lna-ln2).
解(1)k的取值的集合为{k|k≤0或k=1}(过程略);
(2)由(1)知,lnx≤x-1,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
而4ax+1>1,故ln(4ax+1)<4ax+1-1=4ax.
于是,k=1时,ag(x)-2f(x)=axex-aln(4ax+1)-2lnx+2x-2>axex-a·4ax-2lnx+2x-2=axex-2lnx-2x-2.
设h(a)=xexa-2lna-2x-2lnx-2+2ln2,则h′(a)=xex-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