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6-10-31 18:18金悦峰
成才之路 2016年28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

金悦峰

摘 要:从情智交融、引领大学生身心同长,教学统一、促进课堂有机融合,反思调整、推动方法与时俱进,彼此交融、关注大学生创新意识四个方面,研究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创造潜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情智交融;教学统一;反思调整;彼此交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23-01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有时存在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的现象,各种策略层出不穷,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少涉及;过于重视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历练,各种动作技巧花样繁多,却未能最终形成能力;过于重视集体共性的素材,却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机和创造性。鉴于此,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整体性提升,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创造潜能。

一、情智交融,引领大学生身心同长

大学生无论是在身体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已经渐趋成熟,个人的独立性和尊严感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不应该仅仅关注自身所教的课程,还要将知识传授、智力发展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起来,为大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个性。比如,在尝试学习一个体操动作时,教师为大学生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和技巧,并通过视频录像等方式进行再现,甚至做好了充足的保护措施,但班级中总有几个学生不敢尝试。此时,教师并没有纠缠在动作要领的指导上,而是通过语言的激发,鼓励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让这些胆怯的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毅力与勇气是当代大学生相对缺乏的一种品质,在本次的体操训练中,教师就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内在心理的成熟糅合在一起,锻炼了大学生的勇气与毅力,为后续的体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统一,促进课堂有机融合

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句名言,对于当下高校体育教学仍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随着高校大学生不断成熟,很多教师都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放任自流的心理,即大学生都大了,完全有能力自己管好自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做起了甩手掌柜,技巧一讲,就完全让大学生自行练习。殊不知,教学就是教师与大学生双方彼此对话的过程,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一次花样跳绳的练习中,教师要求设置多种多样的花式跳绳的方法。当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商讨并积极尝试跳绳的同时,教师并没有“退居幕后”,而是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探究中,或出谋划策,或提出建议,或改良创新,与大学生一起探寻、一起创造、一起尝试。有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被进一步调动,加上教师及时点拨与建议,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各个小组呈现的跳绳花样也就各不相同,展示出完全不同的精彩。

三、反思调整,推动方法与时俱进

时代在飞速进步,教育的步伐也丝毫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尤其是高校,其发展的节奏更加频繁快捷。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已经越来越无法胜任当下的教育工作。因此,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反思传统教学策略与当下高校体育教学实际状况的矛盾点与差异点,积极尝试从实用性、创造性以及可执行性等方面展开思考,切实改变传统理念下固有的教学结构与模式,真正唤醒大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发展潜力。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单纯地进行讲解示范,大学生则机械反复地进行练习。这种僵硬、枯燥的学习模式,已经与当下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形成了较大反差。因此,教师需要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选择与大学生身心发展最为密切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四、彼此交融,关注大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应当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将教学的核心聚焦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历练上。纵观当下,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呈现出两种方式,即健康技能与娱乐体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促成这两个方面的高度融合,让大学生在获取技能、形成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式娱乐,也要在放松身心的娱乐过程中夯实与历练体育技能。这样,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以“设置跳绳花式”为例,不少大学生在开始阶段都认为跳绳能有什么花样,不就是普通的跳?教师则鼓励大学生通过设置游戏的方式,多尝试、多实践、多练习。而在自主摸索与实践中,大学生探寻出众多的跳绳花样。这便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大学生将跳绳技巧与自身的娱乐体验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不仅承载着强身健体、提升活动能力的重任,同时也承载着促进大学生心智成熟、培养创新意识的重任。只有按照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课程特点,紧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适切的教学手段,才能增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华胜.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优化策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2]乌卫星.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7).

[3]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8).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