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路径选择

2016-10-31 10:59马春紫
时代金融 2016年23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

马春紫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

实行对主导产业贷款贴息及财政补贴。为了推动产业升级,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贷款贴息及财政补贴。只有经济转型才能保证产业升级,所以一方面由政府牵头引入资本投入,设立专门的产业升级专项基金。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大量的技术创新与更新改造,而且也要进行相应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包括结构调整和产业级次的调整。通过由政府为主导统筹安排,政府设立专门专项基金,才能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财政支持并引导担保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产业转型主体是中小企业。财政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除了表现为给予相应的贴息贷款与财政补贴,由于中小企业的本身的抵押能力与外部可提供的担保能力较弱,它们一般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那么另一种重要的财政支持方式,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引导担保业服务于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可以通过政府设立专门的财政激励措施,引导相应的企业、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区一级的政府扩大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激励各区政府科学规划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的各项专门激励措施,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奖、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奖、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型企业引进奖等奖项。必须通过设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发挥有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带动相应的区政府、企业、专门的科研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将预算中鼓励节能支出包括其中,通过理论实践与国际经验分析,节能是表现出一种公益性的行为特征,必须由政府出资支持。节能投资是通过市场与企业为主体,作用于能源使用单位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投资与生产新型的节能设备投资。但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财政节能资金,发挥节能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全社会节能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税收政策支持体系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

不断完善相应的高科技产业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有关科技方面的税收立法,尽快对于科技税收优惠实行单独方面的立法,以便提升科技税收的权威性。积极推动税收优惠从流通环节向研发环节转移。加大企业风险投资的税收支持力度,为了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设立相应的企业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对于重复投资科技创新型项目的企业给予免税或退税优惠政策等。可以通过放宽计税工资的扣除金额,加大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特别是一些取得各种特殊成绩奖励、津贴的科技研究人员免征个人所得税。加重对于土地保有课税收。我国目前使用的土地保有税收标准是是10元/m2,土地保有成本比较低,不能促使使用者节约土地[161]。对于不进行开发,或者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土地加大土地保有环节的税收。

(二)支持和鼓励节能的财税政策

出台促进节能投资的税收政策,在所得税上从优化产业结构角度给予倾斜。

对于节能所使用的设备与技术改造型生产设备的投资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对于最终生产的节能型产品企业采用一定期限增值税即征即退、免征或减征政策。对于一些高能耗产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引导节能消费的税收政策,将未纳入高能耗产品、资源消耗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对不同能耗燃油或燃气按照税额予以征收。对于研究节能技术开发、相应的技术转让和相应的技术咨询等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循环经济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越来越强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推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既能减轻资源环境成本压力,又能提升产业的自身竞争力。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成为产业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开采—产品生产—再生资源研发—再生资源产品生产”的物质生产反复循环的流动过程,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尽量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毁坏性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四、以产业高端集聚为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

关中天经济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相比,无论是从聚集区规模、产业竞争力、空间布局,还是从分工协作水平、创新机制上来看,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等方面。大多属于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面临着突破瓶颈、技术升级的艰巨任务。因此,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需将市场能动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发挥应有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在实施集聚区创新战略时,需着重提升核心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担当技术创新的领头羊,并推向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国有企业带动型多为纵向式特色产业集群,需要培植出若干可与竞争的企业,增强聚集区的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同时,要从产业组织的专业化、集聚化,经济制度的市场化、竞争化,技术研发的互动化、合作化三方面共同推进老工业区实施集聚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从技术创新与扩散、外部战略投资的引进、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塑造、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入手。

五、产业结构优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投入对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特别是突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包括各行业届的领军人才与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人才引进的力度和服务水平。创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基金。建立企事业单位专门的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企业把引进高科技人才的安家费用、科研启动经费等按照一定的相应比例纳入成本核算体系中,并对于一些特殊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时给予政府财政补贴。

创立高层次人才创业扶持基金,鼓励高层次人才创业。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海归海外人才大多拥有专利,其创办的企业也多属于高新技术和高端服务领域。根据已有的科研和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的市场环境是不利于提升初期的高科技企业,无法仅仅单靠市场的力量去完成新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所以,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通过政府财政的扶持有利于实现高层次人才的价值,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有利于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调整科研资金投向方向,通过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利益共享。财政资金可以通过股权投入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支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税收伴我成长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