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2016-10-31 10:21本刊综合
时代金融 2016年22期
关键词:银行业转型经营

本刊综合

7月7日,“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来自银监会、国内各大银行的众位大佬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共同“把脉”中国银行业。本刊整理众大佬的精彩言论,供读者参考。

银监会于学军:银行业面临2004年以来最严峻经营压力 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经济压力日渐增大的原因造成。现在我们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这样他们压在手里的不良贷款就可以逢凶化吉、迎刃而解,呈现柳暗花明的效果。

但实际上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过去30多年来所依据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挑战,而新的增长模式尚未确立,所以我们面临着艰巨的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去产能,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本身这将是一个过程。因此,中国银行业不良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我认为应该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需要摒弃临时观念、力戒浮躁的思维,要立足长远、扎实工作,这样才能渡过这样的一个困难时期。

杨再平:银行业必须要换新的活法 突围势在必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银行业必须要换新的活法。他说:“2011、2012年那两年我每天要应对银行业暴利的舆论,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律师要起诉银行,舆论几乎一边倒指责银行暴利。我当时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非正常的状况,可能过几年如果我们再来讨论银行业困境,甚至救助银行,那就是悲剧,这个话就过了两年,银行业好日子已经过去,已经陷入困境了。”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未来五年仍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银行业面对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预计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超2000亿美元;“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商机,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

他指出,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银行经营压力日益严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未来五年仍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些机遇包括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银行业区域和业务格局深刻地调整。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给银行业优化业务结构带来了战略的机遇,金融媒体推动综合经营及非息收入较快增长。加快银行盈利模式转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革等。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银行利润增速四年间从30%多跌到接近零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他指出,前些年,很多银行在繁荣期高歌猛进,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侯,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代表的规律在长周期中起作用了。我们都习惯了顺周期经营,对风险则是有意无意地漠视。所以,摒弃短期的激进,回归长远的理性,使银行长期保持稳定的RAROC回报,这就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

交通银行牛锡明:银行不能自娱自乐,要支持实体经济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表示,在新的转型发展期,银行特别要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发放贷款后利润当期就增加,但3年后才会出现风险,5年后不良贷款会增加,7年后会形成损失。这种利润与风险的错配,往往使我们只看到利润而忽视了风险。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并没有到底,风险并没有完全的释放,现在正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谁风险管理得好、质量稳定,谁就是赢家。作为银行,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是银行的最基本原则,看银行不是看一时一事,而是看一生一世。百年银行取决于三个因素,历史、文化、银行家,历史的传承、风险文化的积淀、优秀的银行家才是百年基业的法宝。

他指出,银行转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坚持银行的本业,发挥银行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根本,银行不能自娱自乐,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表示,作为一个过去被普遍认为金融不太发达的国家,中国的银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过去曾经被认为技术上已经破产的一个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他说:“我们百年来第一次名列全球银行业的前列,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我们感到非常地幸运,能够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亲身经历这个波澜壮阔的岁月。”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金融创新必须坚守金融本质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提倡金融创新必须和坚守金融的本质结合起来,鼓励金融创新必须和加强金融监管结合起来。他讲到,为了实现文明的进步,文明的不断试错是不可避免甚至无法逾越的,所以要想金融业、银行业的改革、创新、进步能够不经过任何困难,不遇到任何坎坷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例如,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也感到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文明保守力量的。这种文明的保守指的是在开拓创新的同时,不忘却传承和坚守;既对任何新事物时刻保持敏感和抱有热情,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对新名词新术语的简单崇拜和盲目跟风。这种文明保守的存在会减少试错的成本,会有助于及时校正进步的路径。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经济L型增长格局下银行应该如何转型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认为,在经济L型增长格局下银行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回归本源,稳健经营。要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属性,牢固树立金融衍生于经济、服务于经济的正确理念,坚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建共荣,不能掉入“脱实入虚”、自娱自乐的陷阱。

二是坚持特色,差异发展。未来一般性、普遍性的金融服务,会明显过剩,银行要想适应市场、赢得客户,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差异化、特色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把握趋势,持续创新。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普惠金融是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表示,以往人们提到普惠金融,往往想到的就是“扶贫”、“三农”等,以及特殊群体服务、弱势群体帮扶等专项工作。他认为普惠金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他认为,在银行业转型和突围的关键阶段,普惠金融不仅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应尽义务,也是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银行业转型经营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转型
沣芝转型记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