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之我见

2016-10-31 20:02彭倍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

彭倍

【摘 要】所谓“改造国民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一个非常艰难和热门的话题,究竟什么是“改造国民性”,不同的学者对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老舍先生认为“改造国民性”究其本质就是要创造崭新的现代人格,只有新人才才能提供新思想,这也是老舍先生思想中难能可贵之处,他不仅仅要批评当今的国民性,同时还要构建新的国民性。

【关键词】老舍小说;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71-01

当中国经过了鸦片战争的洗礼之后,古老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屈辱的发展阶段,但是随后而来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抗争之后,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学者就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老舍小说中对于“改造国民性”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

一、将中西方优秀国民人格相结合的思想

虽然老舍自己没有亲身参与过“五四运动”,但是这从侧面也具有一定的好处,老舍既能够将五四运动中一些先进思想和爱国精神发扬光大,同时还能始终保持清醒和平静,这从很大程度上而言,老舍先生的国民性就是塑造新人格,从而实现救国救民的思想。例如:老舍先生的小说《老张的哲学》就清晰地体现出老舍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与自觉思想,但是由于是早期,老舍对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情感并不强烈。老舍先生真正开始对“改造国民性”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是在他的第二部小说《赵子曰》中,他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两种代表人物:第一种是以赵子曰为代表的文化层面上的畸形人;另一种是以李景纯为代表的踏踏实实的实干者。老舍先生认为即使你穿上了洋装,会说洋话你也并不一定是一个现代人,强烈的爱国情绪也绝不是能够救国的唯一途径。通过对赵子曰和李景纯两个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李景纯身上有很多中国国民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说:务实、踏实、肯干等优秀的品质。因此我们都能够通过阅读老舍先生的小说,看到李景纯身上具有双重影子,一个是农民阶级的影子,另一个是大侠者的影子,李景纯最后选择了大侠者的影子,并且想成为那样的人。因此老舍先生在这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健全人格的方法和重要概念,为实干。在老舍先生的角度来看,穷人具有文化心态,这让他对于古代一些玄学、道家等思想比较抵触,因此在老舍先生的小说中他毫不犹豫地追求了现代文明,但是也透露出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深深担忧,他对于中国国民性中的言行不一很蔑视。例如:他在《赵子曰》中对于中国青年学生的评价是:“虽然学生们热爱他的祖国,但是他们却反对配合学校的军事训练;虽然他们天天倡导救国,但是他们却并不敢去敢死队杀军阀。”这样的思想是不符合现实,不符合逻辑的,基于此老舍先生对于国民性中这种表里不一现象十分担忧。

二、对于国民性中自甘堕落思想的批判

老舍在他的小说《我怎么写猫城记》中,曾经写了这样一段话: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和无奈,军事与外交策略上的种种失败,让这些富有情感但是没有多大见解的人,比如我,很容易感到失望和愤怒。”通过这种语言的描绘,体现了老舍先生对于国民性自甘堕落思想的批判。老舍先生的小说作品是思辨的语言风格和美学艺术二者相融合的结果,他将讽刺艺术语言文字转变为抒情性的语言,综合运用了拟人、明喻、暗喻、排比、对仗等内容,这些语言表达形式不仅增强了文化作品的气势,同时还体现了丰富的美感,整个语言风格连贯、有序,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从而达到了意境深远、雅俗共赏的目的。例如:《猫城记》中只有一个具有多重文化人格的人,那就是小蝎,他是海归,留过洋,相比其他猫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知道猫国的结症所在,而且他认为猫国一定会灭亡,因此他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明白了结果都是失败,那么还不如得过且过,因此他以一种自我放弃的思想打发无聊的日子。当一个国家处于最上层的积极分子都呈现这样一种精神状态,那么这个国家灭亡是迟早的,这体现了老舍对于这种自取灭亡、自甘堕落思想的嘲笑和批判。在老舍先生的小说中,大多描写都是以心理描写为主的叙述性事件,整个小说描写十分的尖锐,全文都充满了深深的讽刺意味。老舍先生通过这样的描述,将议论与讽刺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他这种行为的具体描述,直接揭露出我国之所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原因。大量议论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小说的阅读性,同时还能够引发人们的深思,进一步增强小说的深度和讽刺效果。《猫城记》通过将哲理与议论二者有机结合,让小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进行了讽刺艺术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其文化内涵之丰富和语言功底之厚实,与此同时,老舍先生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延续着“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他就像火炬一样,照亮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程,从而为中国国民性的改造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赵园.艰难的选择[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彭 倍,女,成都人,讲师,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文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