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霖 廖祥六
摘要:订单培养是校企融合的重要途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当前订单培养存在的问题,创新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专业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总结了多专业的订单培养教学改革思路,期望为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多专业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2-02
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養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学校进行全面教学改革,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很多订单培养仅停留于表面,订单培养的效果不显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就开始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反思和改进,2013年我们开始尝试了多专业融合的订单培养模式,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多专业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多专业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从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中选拔一部分学生共同组建成一个订单班,在专业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共性培养的一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新华扬”订单班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订单班,具体操作是从原有的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畜牧兽医等3个专业大一学生中各选拔10名学生共计30人,组成订单班,从大二开始进行订单培养,学生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在订单班中再进行共性的培养,尤其注重综合素质、企业文化和企业需要的核心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且培养周期短,企业容易接受。对学生而言,既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又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式。
二、多专业融合的“新华扬”订单培养的教学改革
(一)校企联合确定“订单”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希望能尽快将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某岗位的员工,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的想法比较追求效率性,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对人才培养定位主要考虑社会整体要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等方面,所以人才培养过程相对较长,这与企业的现实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校与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论协商与论证,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最终确定了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饲料添加剂和酶制剂生产技术指导、产品质量检验、产品销售等岗位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核心思想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以及对具体任务的理解、认识和操作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从整体上提高。
(二)校企联合制定“订单”培养方案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充分协商,共同策划,在有效吸纳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新华扬”订单班的课程体系(见表1),改革教学模式,形成了适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从人、财、物等方面全面合作,采取“学校—企业—学校”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公司的酶制剂生产、检测、销售实际,以真实任务为载体,引入企业员工培训包、技术培训包等,按照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企业核心技能、企业管理技能的“四级技能提升”规律进行人才培养。让学生既掌握各自的专业核心技能,又掌握企业的核心技能,熟悉企业文化,懂得经营管理,毕业后能迅速融入企业生产、检测、销售实际,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同时具备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校企联合打造订单班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人才培养计划是基础,教师是关键,设备是保障。在本次合作中,校企双方都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让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都得到全面提升,公司人事部安排专人与我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务科进行对接,打造了一支由企业文化导师、企业技术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新华扬”订单班教学团队。学校教师大多从高校到高校,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对生产现场的了解相对欠缺;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员工规范熟悉,企业技术人员现场经验比较丰富,但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相对薄弱。为了进行优势互补,满足订单培养的需要,学校与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打造教学团队,学校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接受技术培训和学习,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到校参加教学方法培训,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开展教学讨论会,学校教师、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在一起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方式方法等,在研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双方教师共同执教,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四)校企联合推动“订单”教学
为保障订单培养质量,校企双方联合推动“订单”教学,加强对教学环境的建设,参照工作环境来建设教学环境。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执教,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通用技能、专业技能、企业核心技能、企业管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先进技术。教学上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教学注重原理,让学生明白所以然,能举一反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实践教学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通过仿真操作与现场操作训练,让学生能尽快掌握技术,毕业即能上岗。
(五)校企联合加强订单班的管理
订单班学生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为加强订单班的管理,订单班实施双班主任制。学校选派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订单班的学校班主任,负责订单班日常管理工作;“新华扬”公司选派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企业班主任,在日常胜过中,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同时负责订单班学生在企业参观、实训、实习期间的管理。
(六)校企联合共建订单教学实训基地
为创造与订单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校企联合建设实践教学场所相当必要。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产品、技术与设备支持,校企双方合作建设了集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既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又是员工的培训场所,也是企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场所。通过基地,学生可以接触企业的新产品、先进设备,感受企业文化,了解生产工艺,完成订单班课程的学习。同时,基地也为校企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员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搭建了平台。
(七)校企联合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订单培养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具体实践,学生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结果,因此,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实践效果的最好体现,校企双方需要共同来评估这一结果。我们经过跟企业研讨,制定了一套学生评价体系,包括专业评价体系和素质评价体系。专业评价体系包括:(1)通用技能;(2)专业技能;(3)企业核心技能;(3)企业管理技能。素质评价体系包括:(1)交流表达能力;(2)团队协作能力;(3)职业道德;(4)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5)自我学习能力;(6)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6)组织管理能力。
三、关于“订单”培养的思考
以订单班为纽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以让最新的行业技术和企业文化走进校园,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分地与市场接轨,也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同时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入职业人的角色,使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得到保证。但传统的订单培养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和所有专业,所以,在实际开展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需要不断的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探索订单培养新模式,让“校企合作”的内涵得到充实和拓展,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春等.高职“能力核心+订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88-92.
[2]邓志辉,卢庆林.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89-91.
[3]雷家彬.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4,(9):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