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望军
用一辈子来自我实现
□卢望军
卢望军
现任教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曾获岳阳县模范教师、岳阳县劳动模范、岳阳县课堂模式改革样板教师、岳阳市芙蓉百岗明星、岳阳市百姓学习之星、岳阳市党员学习明星等荣誉称号。这些年一直以“草根教师”之身份行走在新浪博客上,笃信“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之信条,以一颗童心玩博客,以一颗爱心待学生,以一颗慧心做教育,以一颗平常心安度平凡的教育人生。
我是一个敏感的人。
我的敏感来自于我对平凡的确认和对平庸的恐惧。我知道,以我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此生必将平凡;但我更加恐惧的是,仅有一次的生命可能碌碌终身。有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很多努力,不管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都是一种挣扎,一种对时间永远无穷而生命不断消逝的挣扎,一种对空间如此无限而身体只在方寸之间的挣扎。所以,我在寻找,寻找一种可以对抗无穷时间、超越无限空间的方式。
古埃及的法老们倾全国之力建造了巍巍金字塔,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孜孜矻矻雕塑出英雄人物的石像,庄子虽乘物游却心不染纤尘地留下了旷世之作。从金字塔的巨石上,从石雕的刻痕里,从《逍遥游》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他们平凡亦伟大,并梦想挣脱时间的束缚,在广袤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我,一个一线教师,在17年的荣辱褒贬中,依然能够用最初的心对待教育这件永远的事业,就在于我知道:一切的苦和累,都是自我实现的基石;所有的荣和耀,都是自我实现的驿站;当下所做的一切,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从来不是为了别的,而仅仅是——为了自我实现。
曾经,我是乡村中学的一个普通教师,每天满足于完成手头的工作,拿微薄的工资,过平静的日子,时间哗哗流淌了十多年,而我浑然不觉。直到2011年11月,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我在新浪博客开始了教育写作,开始坦率地自省,在蓦然回首中惊觉时间流逝得迅疾和无情,我才猛然觉醒:若再如此浑浑噩噩,必将碌碌终身。于是,我选择把我从事的教育当成一场漫长的修行,以求渡到自我实现的彼岸。我选择的途径是一刻接一刻的自我要求、自我砥砺、自我约束,是阅读、写作和旅行——用阅读提升自我,用写作对抗虚无,用旅行抵达远方。
教育,是生活写给我的情诗,而阅读、写作和旅行,是其中最华彩的三章。
人们常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而阅读,是成为精神贵族的最快方式。它没有门槛,不分贵贱,只要你决心摆脱平庸,一头扎进书堆,从此沉醉不知归路。
阅读,是我每日的必修课。黄庭坚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而每天要完成大量常规教学工作的我更是笃信“有五分钟即可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我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哲学使我能够片刻超越现世的安稳去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心理学使我更懂得人心深处的喜悦和忧伤,社会学使我在课堂上保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科普著作使我坚信人类应该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进步,教育教学著作引领我在教育的“大道”和“巧术”之间来来往往,欣赏一路的风光旖旎……“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使我不断拓展着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也使我不断拓展着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如果生命注定我只能在地上匍匐,那么,我希望通过阅读把自己变成一条波澜壮阔的河,奔涌向前。
如果说,阅读是最大最纯粹的快乐,那么,独乐不如众乐。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把班级共读当作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行走在班级共读的路上,我们每个日子都染上了淡淡书香。
我的班级共读是有规划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经验,我制定了每个学期的阅读书目。以五年级第二学期和六年级第二学期为例:五年级第二学期读的是《不老泉》《失落的一角》《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毛毛》,旨在让孩子们关注生命的共性,思考时间的意义;六年级第二学期,我们读的是人物传记,《林肯传》《苏东坡传》《居里夫人传》和《人类群星闪耀时》,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文学到科学,从个体到群像,旨在让学生亲近高贵的灵魂,从伟人的故事里汲取强健精神的养料。
我会对班级阅读进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方式便是班级读书会。我相信,阅读并不仅仅是看书,它还包括交流、质疑、猜测、共鸣、内化等等一系列深层的思维活动。在《小王子》的读书会上,我和孩子们探讨了“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变得更重要了”;在《青铜葵花》的读书会上,我们明白了如果在童年时就能够有一种对待苦难的从容,人生能多些坚定和幸福;在《不老泉》的读书会上,我和孩子明白了不老不死的虚无,而坚定了活在当下的信念……“与其看烂书,不如看云彩”,班级读书会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品位,使孩子们的阅读世界一片清明。
我的班级共读还是余韵悠长的。孩子们毕业了,我送给他们的毕业礼物是一本书——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我为他们一个个题词:“阅读是幸福的,此刻,当下,便是最好的时光。”有一个孩子,毕业之后将会离开岳阳去很远的地方读书,我送给他一套《汉字树》,我的寄语是:“希望你因为我,而爱上语文,更希望你因为《汉字树》而爱上中国文化。”我相信,阅读是一粒种子,落在孩子求知若渴的心田上一定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没有什么是比给未来的社会培养一群真正的读书人更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个阅读爱好者,我不遗余力地推动阅读。通过孩子,我带领家长阅读;通过校长,我引导同事阅读;通过讲座,我向一个个可能仅是一面之缘的同行推荐阅读。自觉觉人,觉人亦是自觉,我相信,在我推动阅读的时候,我也在不断丰满着自己的阅读经验。
我希望: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用书香氤氲每一个日子。
我愿意做一个阅读的点灯人,在我所到之处,点起一盏盏书灯。
我相信:一灯照隅,万灯照国;一灯照国,万灯照隅——而灯火辉煌处,便是自我实现时。
对于一个普通教师来说,如果有一种方式可以让轻飘易逝的生命变得饱满丰厚,那便是写作;如果有一条途径可以让繁琐重复的工作走向与众不同,那也是写作;如果有一个角落可以让不堪重负的心灵得到安宁喜悦,那还是写作——我的敏感常常使我感到生命的荒唐和脆弱,是写作,通过不断表述自己的灵魂,让我认清了生命的真相之后依然蓬勃地热爱生命。
我写学生,写他们的各个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写。我的博客上的“教育叙事”里,学生是主角,里面有他们的一颦一笑,有我固执地用文字为他们留存的点滴美好;在“阳光的味道”里,有我写给学生的一封封的信,《你,以为什么是普通人》是我对一个以只想做普通人为借口逃避刻苦学习的孩子的谆谆告诫,《我不是最在乎你的人》是我对宣称比爱父母更爱我的孩子的温柔劝告,另外还有我在给每个孩子私人定制的奖状中写下的专属颁奖词……比较特别的是“印象成长”系列,那是我给一个个孩子的成长礼物,字字真诚,当戴岩骅妈妈看完《印象成长·戴岩骅》后如此留言:“很久没有读到这种有真情实感的性情之作了,更何况我的孩子是文中的主角。看后,我的心里有满满的感动,也有深深的惭愧——感动于您付出的爱超越了一个母亲,惭愧自己作为母亲对孩子心灵的体察远逊于一位有教育责任、教育担当、教育情怀的老师。谢谢你!岩骅有幸,遇你为师;沁芸有幸,有你相助。除了老师这个角色,你还是一个才华横溢、勤奋不辍的笔者,温柔慈爱、尽职优秀的母亲,你的才华让我仰慕,你的德养让我敬重,如果可以,愿我们能够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当每一个普通的孩子都可以成为文章的主角,我的写作便不仅仅是为了表情达意,而是为他们的成长摇旗呐喊了。我寄托在文字中的爱是不分彼此的,每个学期,我都会给每个孩子写上一篇个性十足的评语,一篇评语三四百字,就是一个孩子该学期的素描画。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寒假,我给每个孩子写了一首小诗,并且将之做成了书签,送给孩子们珍藏。我写给何佳彧(小名蓁蓁)的诗是这样的:
赠何佳彧
像小草偷偷地钻出春的地面
你张开欣欣然的眼
你的快乐,何蓁蓁
像新月悬挂在柳梢头
你用色彩和线条诉说梦幻
你的诗意,何蓁蓁
像阳光洒在田间阡陌
你用大爱把每一个人温暖
你的善良,何蓁蓁
旋夕阳在指尖
舞流星于笔端
寄深情于文字
展美丽于笑颜
你的生命
何其芬芳,何其蓁蓁
而这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子也回赠了一首诗给我:
致卢老师
您是从盛唐走来的李白
口吐莲花
满笔诗情画意
让我时常迷醉
您是从霍格沃茨走来的哈利·波特
教鞭是您的魔杖
为我们变出各种魔幻课堂
让我万分惊叹
您是远古走来的女娲
捏出优雅的淑女
捏出文明的绅士
让我不断自省
您是从我心灵深处走来的恩师
既如我的母亲
又似我的知己
让我深深地深深地信赖
我常想,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个相互感应的生命场。爱孕育了爱,诗构思了诗。我把孩子们写进文字里,而他们也把我一点点地写进了心灵里。
我写课堂,忠实地、完整地记录我和学生在课堂上探索的足迹。我常常说课堂是安放身心的地方,与其虚度,不如绽放。课前,我认真进行文本解读,寻求最佳的切入点,设计最简约最精巧的课堂流程;课中,我与学生艰难而深入地对话,在教材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修路搭桥;课后,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打开电脑,凭着记忆把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思维碰撞一点点转录成文字。夜深人静处,思维活跃时,我仿佛拥有了超能力,再次回到了白天的课堂上,在语言文字里沉醉。我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了几十堂随堂课;而我的随堂课一经记录发布,往往又成了别人效仿的公开课。语文出版社的主编刘远先生就是通过我的博客认识我的,我的《马》《在山的那一边》《蝉》《杜甫诗三首》《我的老师》《小圣施威降大圣》六篇课文的课堂实录因此被收录在最新出版的《语文名师经典课堂》丛书里。
当然,我也写我自己。进入我的博客,点开“风过有痕”,我就在这些温热的文字里,频频遭遇了过去的自己,也略略窥见了未来的自己。当我的博客点击量突破10万的时候,我写下了《等等我自己》,但是当点击量达到100万的时候,我却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我学会了从容;2012年2月,开学初,我写下了《新学期宣言:做最好的自己》;2014年2月,当我通过招聘考试来到梦想中的新学校的时候,我发现一切《不过如此》,我想,我懂得了淡定;从《成都行》到《西南行》到《南京行》,我用脚步亲近异乡的泥土,用文字叩问旅行的意义,为自己积蓄着阅历……一个经常被表述的灵魂一定是深刻而有定力的。如果说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那么,写作就是我的刻刀,让我一点一点地削去倦怠,磨平彷徨,切掉狭隘,把自己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如果说,老师的使命便是陪伴一群孩子走过一段成长的岁月,那么,一个汲汲于自我实现的老师一定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因为老师和学生就在同一条路上,以同样昂扬的姿态携手前行,休戚与共,忧乐相关。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无限感恩,因为我知道,对于教育,我从来不是奉献,而是得到——不是我把青春奉献给了教育,而是教育以其丰富广阔成就了我人生的多姿多彩;不是我把时间奉献给了学生,而是学生以其单纯天真唤醒了我的简单宁静,将我一次次拖离势利偏执庸俗的深渊。当日常生活被写成一行行文字,当所有学生被构思成一首首诗,当寻常人生被定格成一个个传奇,我相信,在横竖撇捺之间,在平平仄仄之间,自我实现正在进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心里,一直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冲动,在奔涌,在激荡,在催促我收拾行囊,去向远方。
2014年暑假,我前往成都参加了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会上,我接触到李玉龙、丁冬、郭初阳、傅国涌、蔡朝阳这样一些对教育有宗教般情怀的人,知道教育还有另外一种生态环境,教师还有另外一种生存状态,我整个人都被激发了,好像井底之蛙终于跳出井底,在井沿大口大口呼吸那天宽地阔。2016年暑假,我来到宜昌参加“语文湿地”第二届创造者大会,向王君、余映潮、肖培东这样的语文特级教师面对面求经问道,和无数散布在各地、平常无缘相见的人开怀畅聊,那流火的七月,那激情的宜昌,擂响了我生命的战鼓,使我稍稍倦怠的心再次斗志昂扬。我想,每一个人都需要常常参加远方的洗礼才能不断强健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不至于使生命的激情委顿消弭。
有时候,我也会去远方讲座。2014年暑假,我去了江西赣南,湖北荆州、洪湖、江陵,湖南郴州等地;2015年暑假,我到了贵州毕节,广西来宾、柳州,广东广州、佛山、惠州等地;今年则计划去往恩施、吉首、常德等地。很多地方,都只是以前我在地图上或者文学作品里头看见过的地名,而现在,这些土地上烙上了我的足迹。在远方讲座的日子是辗转辛苦的,有时候,我要在晚上赶路,窗外是明亮而遥远的万家灯火,窗内是不熟悉的方言在高声或低声地交流;有时候,当我清晨醒来,入眼是无比熟悉又无比陌生的酒店布景,是我匆匆地来又将匆匆地走的地方;有时候,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风尘仆仆的样子,我会问自己,行走的意义何在?有一天,当我在衡阳一所职业中专讲座完毕,校长带领全体老师起立向我致敬的时候,诚惶诚恐之中,我明白了:行走的意义,就是把远方变成脚下,也把自己变成别人的远方。
有时候,我会去远方旅行,尽管我并不富裕,但用于旅行的钱,我不能省也不想省。在阿坝州三千多米的高原上,看白云亲吻着山尖,我理解了藏族人民的圣洁,他们生活在离天堂如此近的地方;在庐山瀑布飞溅的水花里,我理解了李白的雄奇飘逸,胸中有丘壑,笔下才能有乾坤;在贵州毕节令人眼花缭乱的织金洞里,我理解了时间的苍茫和邈远,而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旅行,是一种自我流放,当把自己流放于熟悉的安稳的生活之外,才能遇见美,才能乘物以游心,才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才能实现在寻常生活里不能实现的那一部分自我。
读山读水读人物,写天写地写情怀。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应该有诗有远方。
我是一个敏感的人,我心里常常涌起对年岁渐长而一事无成的恐惧。我努力工作,想成就一点什么来对抗时间;我痴迷阅读,想解读前人关于生命的密码;我孜孜写作,想用文字记录随风而逝的岁月;我背包旅行,想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奇伟……我最想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微笑,告诉自己,我这样的一段与教育结缘的人生,是自我实现了的人生。
人生在世,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自我实现高居这座金字塔的顶端。“能够爬上金字塔顶端的,除了雄鹰,就是蜗牛。”我不是雄鹰,但是我愿意效仿那小蜗牛,走一步,再走一步;向上一点,再向上一点。当我站在那自我实现的金字塔的顶端的时候,我会欣慰,我会微笑,我会对自己说:曾经,我这么努力过,这样的人生,真好!
(责任编辑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