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2016-10-31 17:07陈子扬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
关键词:想象创作情境

关 山,陈子扬

(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天津 蓟州 301901)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关山,陈子扬

(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天津 蓟州 301901)

20世纪以来,法国演员哥格兰提出,演员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双重人格:自我和角色(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第一自我是扮演者,由它完成创作构思,形成创作概念。第二自我是第一自我的工具,由它去表现第一自我想象中的人物。本研究以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途径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自我与角色(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情感转化途径是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最终达到创造出特定的人物形象角色的要求。由于演员在角色的创造中,只能是以自身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创造角色时,不论与自己有多么不同的角色创造,都必须从自我(第一自我)出发,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演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体验,抑制演员与角色的差别之处,发展与角色的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内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的要求,在表演时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的状态,最终化身角色(第二自我)。

转化;创造;想象;体验

20纪以来,法国演员哥格兰提出,演员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双重人格: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第一自我是扮演者,由它完成创作构思,形成创作概念。第二自我是第一自我的工具,由它去表现第一自我想象中的人物,自我(第一自我)与角色(第二自我)的情感转化途径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创造出特定人物形象——角色的要求。演员在角色的创造中,以自身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不论与角色有多大差别,都必须从自我(第一自我)出发,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抑制与角色的相差之处,发展其与角色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里改造自己适应角色的要求,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的状态,最终化身角色(第二自我)。

一、演员在表演中离不开第一自我的控制

(一)第一自我。演员扮演角色时,作为角色创作者和监督者的演员本人,第一自我是扮演者,由它完成创作构思,在表演中第一自我是灵魂,由它形成表演概念。

(二)第一自我要求对“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演员到角色的实质就是从演员到角色的“我”,而角色的“我”又是演员。“我”字是无论如何摆脱不开的。演员进行基本功训练也好,掌握表演技巧也好,塑造角色也好,都是“我”字当头。如果对“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就等于失去表演艺术创作中的灵魂。

我们去看待一件事,如果用理性客观的态度,往往这件事准确度会高些。所以我们要时常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缺点,这样在创造角色过程中,寻找与角色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角色和把握角色。

二、演员在表演中离不开“第二自我”的控制

(一)第二自我。第二自我是演员扮演角色时所化身的角色,第二自我是第一自我的工具,由它去表现第一自我最终形成的想像中的人物。

(二)体会角色的情感过角色的精神生活。指演员在表演时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要设身处地的生活在规定情境中,同角色一起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有顺序的,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的创作过程。这是体会角色的前提,体现的内心依据,体会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演员创造出角色的精神生活,所以每次表演都要体验角色,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代表人物是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要求演员在创造角色时要有意识的体验角色,正确的生活在角色里,由此产生我就是的真实感和信念,间接的用有意识去影响下意识,唤起并诱导有机天性和下意识的创作活动。当演员了解并感觉到他的内部和外部的生活是循着人的天性的全部规律在规定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着的时候,就能显露出下意识的严密角落,流露出所需要的情感。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是有情感的,我们是感情的动物,没有情感的东西是不能成为艺术的。试想如果艺术失去了体会情感,在塑造角色时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恨不起来,作为从事表演艺术的演员来说是很可怕的,如果那样,怎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有情感的人物呢?试想如果观众已经对演出失去了兴趣,没有动之以情,哪里还能留得住观众有兴趣的去观看,哪里还能去教育启迪人呢?所以体会角色情感,过角色的精神生活对塑造人物起着很大作用。

三、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途径

(一)想象。我(第一自我)生活中的行动,都是此时此刻产生的真事,而演员(第二自我)在舞台和银幕上的表现都是按作者给予的规定情境中进行的,是靠演员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之后通过合理想象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的,演员(第二自我)根据自己阅历和知识面,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并加以艺术构思和创造,真实生动地体现在舞台上,而舞台上不断变化的规定情境一切都是虚构假定的,这就要求演员通过想象在规定情境中真实地活着,以假当真、用真实的感受和态度来对待舞台上的一切,合情合理地展开舞台行动并用真情实感表现出来。

(二)表现。演员塑造人物应有深切细腻的内心体会,准确鲜明的外部表现,这样创造出的人物才会表里如一,形神兼备。表演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演员沉迷在自我体验的享受当中,而是要把这种对于人物的体验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让观众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悟。

(三)感受。是一种能够在艺术虚构的情境中感受客观事物刺激的能力。演员在舞台上应非常敏锐真挚地去感受剧情所提供的事件事实所产生的影响,台上对手的一举一动,只言片语,甚至一个微妙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叹息等给予的刺激,都会引起相应情绪体验。

(四)判断与思考。演员能够在虚构的规定情境中,要像在生活中一样此时此地即兴地去判断与思考,演员的惯用语就是真思考,这也是从第一自我到第二自我的一个转化途径。一定要有这个过程,特别是巨大心理冲突的地方,否则所扮演的人物苍白无力十分虚假。

(五)注意。演员在转化成角色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并不断下意识地发展下去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尽力克服私心杂念,沉迷于舞台上所发生的事件,为表演中的行动创造出目的,从而进行下一步行动。

(六)从自我出发。由于演员在角色的创造中,只能是以自身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他创造的角色,不论与自己有多大差距,都必须要从第一自我出发,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演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体验,抑制演员本人与角色的相差之处,发展其与角色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里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的要求,在表演中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的状态最终化身成为角色,这就形成演员创作角色双重生活的转化。

四、结论

演员在创作中过着一种双重生活:演员本人的创作生活与感受,同时也过着角色的生活与感受,体会着规定情境中的喜怒哀乐。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辩证统一,双重生活共同协调与促进,这也是演员必须解决的矛盾,在第一自我与第二我之间合理转化。两者既矛盾又统一。最后形成了演员创作角色时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合理转化途径。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2000(3).

[2]梁伯龙.电视表演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2002(1).

[3]李冉冉.电影表演艺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1998(8).

[4]刘汁子.电影表演控制论方法[M].中国电影出版,1996(6).

关山,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助教;

陈子扬,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讲师。

J912

A

1007-0125(2016)10-0140-02

猜你喜欢
想象创作情境
快乐的想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一墙之隔》创作谈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作随笔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