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世琦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试析“金钱”对赵本山小品情节转折及人物塑造的作用
恒世琦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在赵本山小品中,金钱成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和编剧特色。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金钱”对赵本山小品情节转折及人物塑造的作用,并剖析“金钱”被赋予的深层内涵。
赵本山小品;金钱;转折;人物形象
据统计,以1991-2011年春晚的119个小品为样本,对“钱”出现在小品作品中的概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钱”在历年春晚小品中出现的概率为26.9%,在赵本山参与的二十个作品中,“钱”出现的概率为85%,远远超过其他同类作品。本文分析“钱”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创作小品剧本时,高潮部分最为重要,高潮之时往往是出现转折之时,是矛盾冲突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在这一部分,所塑造的人物和事物的本质最鲜明地表现出来。再看赵本山小品,情节出现转折之时往往离不开金钱,以《策划》、《心病》等最为典型。
在小品《策划》中,策划人听说白云、黑土家的公鸡下了蛋,于是产生了让白云给公鸡蛋代言的想法。策划人给出了两万元劳务费,并提出违约了要双倍赔偿,白云爽快答应,于是开始一系列的代言活动。之后故事出现了转折,鸡被儿媳妇炖了,他们决定想办法去掩盖鸡没了的真相,并想方设法不拿出这笔赔款,这便是动机。在这个作品里,他们解决的办法就是让策划人自己中套,黑土问“肉值多少钱”,策划人说:“咱就说这一块儿,您要不拿个两千,就没权利吃上。”之后黑土分别问他鸡心、鸡肝等部分价钱,最后“够数了”,故事以“你抱是抱不走了,但你可以把它端走。这两万块钱你也拿回去吧。在这儿吃也可以,权当是我请你吃了两万块钱的大餐”的完美结局告终。在这个作品里,人物行动的转折就是因为金钱,白云黑土不想赔这个钱,通过卖鸡肉的手段,最终得逞。
在小品《心病》中,这种转折作用更为典型。心理医生赵大宝原是给因彩票中奖屡次抽搐的老范看病,在作品的发展阶段,大夫步步引导,多次提到“钱跟生命比起来简直一文不值”类似的主题,让老范走出钱的困扰,而当老范提到中奖捐款后剩下的两百万元钱要和大夫一人一半时,大夫抽了。金钱是两个人发病的诱因,更构成戏剧性转折,打破了人物内在各种力量的平衡,使行动外化为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折。
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心理学的实际运用是密不可分的。矛盾是小品的灵魂,而人物的动机是产生矛盾的根源。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动机作为内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功能[2]。赵本山小品能够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作为原始动机,进而使整个作品表达流畅,人物在物欲的支配下行动合乎情理,是其编剧上的重要特色。
人物性格的塑造对整个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的性格通常是在具体的规定情境中表现出来,赵本山的很多作品,都旨在表现金钱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情景。很多时候,“钱”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在小品《送水工》中,赵本山饰演的送水工更承担着“假爸爸”的角色。儿子回来为了孝顺“养父”,给送水工衣服和钱,他都假装穿在身上。在故事结尾,高秀敏饰演的母亲给他假扮孩子父亲的报酬时,他没有收,他为这位母亲的付出所深深感动,并让小伙子好好孝顺妈妈,体现了其善良和温情的一面。再谈由范伟饰演的儿子,他是位学识渊博的海归博士,更是个知恩图报的年轻人。当看见“养父”后,不仅为其准备衣服,并献上不菲的稿费。这里的钱不仅体现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表现了真诚的感激。由高秀敏饰演的母亲更是伟大的,为了儿子撑起这个家,她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体力劳动,而且用心良苦,向儿子隐瞒自己靠成衣店为他赚学费的辛酸事实。同时,她还有些小心眼,生怕雇来的“老伴”拿走儿子的东西,因为她深知钱的来之不易。这种“小心眼”与母亲的正面形象并不冲突,相反使这个角色更加真实,更有表现力。正是因为“钱”的运用,才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面对金钱的诱惑,人们的做法往往可以更加真实地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
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卖拐》、《卖车》中的大忽悠,通过对钱的追求,采用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才更加体现出性格中狡猾和利欲熏心的一面。再如《心病》中的范伟,因为彩票事件心病频发,从深层上看是一种小农意识的彰显。
我们分析“钱”,多是以钱作为一种道具,分析它在结构和创作上的作用。而把钱看做是利益的化身来谈小品主题,则是另一种视角。
近年来的很多小品中都会涉及到钱,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人们处于转型期中的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渴望相比从前更加强烈,虚荣、贪婪等人性的弱点体现得更为明显。赵本山小品中就还原了很多真实的小人物,他们是淳朴善良的农民,更是经济发展下的贫富差距增大的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真实的逐富心理被暴露出来,对金钱的欲望丝毫没有掩饰。赵本山的小品在还原并展现真实的人性方面,可以说是一种超越。
结合具体作品,可以看出金钱背后隐藏的时政问题[4]。首先是社会诚信问题,《卖拐》、《卖车》、《功夫》这三部曲就是最直接的社会缩影,坑蒙拐骗之严重,人们的道德缺失已然成为中国的最大弊病。在《卖拐》中,直接提到钱的台词并不多,在高潮部分真正卖拐时才有所提及,而钱却作为人物的心理驱动力,为了骗来钱,才层层铺垫,先是把人忽悠瘸了,再谈卖拐,到要自行车,可谓煞费苦心,之后的《卖车》也是异曲同工,更深入地揭示了社会上的行骗行为。在以钱为目的背景下,行骗者的狡猾和受骗者的可悲被形象地刻画出来,发人深思。值得欣慰的是,在《功夫》中,曾经的受骗者变聪明了,弱者的醒悟也为这一系列的小品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此外还有由钱衍生出的丑陋文化,这一点在《不差钱》中表达得淋漓尽致[5]。爷爷带着孙女不惜到最贵的饭店请客,是为了让孙女上星光大道演出。人脉文化体现出来,拉关系才能办事的事实在喜剧中演绎出来。星光大道俨然成为名利场的象征,只要打通关系,联系有权力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参加比赛的目的。同时,它折射的一种中国自古以来的官场文化,权钱交易在小品中得以外化。其实,这种揭示社会阴暗面的关于钱和利益的问题在赵本山早期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牛大叔提干》中,为了提干,不惜一次次陪领导吃饭,“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了胃下垂。”最难忘其中赵本山拎着乌龟蛋的镜头,针砭时弊,小品带有讽刺政治机制的社会批判形式,其深层意义得以彰显。此外还有面子文化,即过度的虚荣心问题。用花钱来满足虚荣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差钱》这部作品揭示了这一点。赵本山给小沈阳小费,就是因为消费不起又要面子,想让小沈阳帮忙掩饰点不起菜的真相。小品的喜剧效果也就在这饭桌上的一问一答中表现出来,极具幽默色彩,讽喻之意暗含其中。
赵本山的绝大部分小品,有关“钱”的内容广泛涉及,颇具现实意义,体现了大众化的感情。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社会后,钱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艺术作品中毫不避讳地反映这一现实,也是一种深层的进步。
[1]郑皓星.浅析传统戏剧高潮的流变[J].戏剧之家,2016,(2):37.
[2]梅传声,申来津.激励:动机的现实化和对象化[J].学术交流,2004,(9):32-34.
[3]贾彩凤.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金钱母题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的作用[J].语文学刊,2013,(2):89-90.
[4]张燕.传播学视野下的赵本山小品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
[5]王涛.从《不差钱》看丑陋文化[J].声屏世界,2009,(3):68.
J81
A
1007-0125(2016)10-0035-02
恒世琦(1991-),女,辽宁抚顺人,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