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洁
【设计理念】
学习新课之前,我便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我发现学生早已知道苏教版二下《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的内容,并对“泼水”特别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到底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呢?我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立足孩子,通过“导学”,为儿童的真正学习导航。导,是教师指导、引导学生适切地学;学是在“导”之下的,有目标、有路径、有方法、有评价、有发展地学。
1.导预明学,为儿童真正学习点亮航标灯。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仅凭教师经验判断显然不能完全把握学生的起点,因此我以预习单的形式了解学情。预习单可以用符号、图画或简单文字等来完成,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通过引导预习,我明白了学生的收获点、共识点、易错点、质疑点,这为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我们点亮了航标灯。
2.导法激学,为儿童的真正学习荡起双桨。
创设情境法。入情入境的课堂,能够调动情感、激活思维。这节课,我以傣族小姑娘邀请学生参加泼水节这一情境贯穿始终。真实、鲜活的情境,把学生卷入了文本中。
游戏活动法。让学习真正发生,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结合教学规律和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游戏活动法激学:傣族姑娘邀请学生闯关,认读自己认为难读的高频词,解决预习时不懂的词语,这就饶有趣味而又扎扎实实地落实了字词句教学,为下面的朗读感悟做好了铺垫。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灌”和“泼”的动作时,我让学生用同桌互助的方式读与演;在交流“你想把吉祥如意的清水泼给谁?”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回答,从而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适合儿童、吸引儿童的方法,为学习的大船荡起了双桨,提供了动力。
3.导评促学,为儿童真正学习扬起风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个可能进行评价的环节,我都心中有数,这些评价会随着教学的生成而发生,并且我更加注重的是以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态度、习惯等。当然,我会把更多的评价机会留给学生,引导他们互相评价,从而学会诊断与反思。
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以生为本的体现,因人施评、促进发展,正如为航行的船只扬起风帆,帮助船儿更加快而省力地前行。
4.导用慧学,为儿童真正学习拉响汽笛。
教会学生“运用”是语文课程的要义之一。通过预习,我了解到,学生读了课文,最想看一看泼水的情景。因此,第一课时我直击“泼水时的画面”。重点抓住“灌”和“泼”这两个动词,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来明确词意,并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泼水动作,通过对比,体会“灌”和“泼”用词的准确。
此外,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清水所包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得不够深,因此,我调动学生的经历、体验,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在何时、何地见过或听过吉祥如意这个词,从而明确其象征意义。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支点,让他们说说“你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给谁,对他送上什么祝福”。学生不同的表达,会展现出以“吉祥如意”为中心的丰富画面,使清水的象征意义更丰满。
在既定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我再次出示学生预习时的问题,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去交流、碰撞。
“教无定法”,我依据儿童立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满足了他们的心理期待,这就为我与学生的航行拉响了汽笛,一路欢唱前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泼”“幸”“吉”“如”“味”,认识绿线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泼水时的画面”,理解清水所包含的象征意义,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
3.基于学生疑问,解决质疑点。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猜谜互动,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我的姓在春节的时候经常被用作祝福的话送给别人,我们会祝亲朋好友“年年有余”。说到年年有余,我们会想到春节。余老师再说一组词语,看看你能想到什么传统节日。(出示《识字1》词语猜节日)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词语给大家猜一猜。(出示:傣族、吉祥如意)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泼水节)相机学“泼”,并完成课题板书。
【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上课之初,学生对教师不够了解,教师将自己的姓氏融入猜谜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谜语的选择体现了前后联系,其内容选取的是《识字1》里的传统节日,正好引出本课即将学习的傣族传统节日。】
师:这吉祥如意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欢乐的泼水节。
过渡:有一个傣族的小女孩愿意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你瞧,她来了!
【穿着传统服饰的傣族小姑娘对小朋友说话,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成了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探索者。由此,本课“傣族姑娘邀请大家参加泼水节”的情境开始创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傣族小女孩录音,出示自读要求。
学生默读小提示,自主读课文。
师(播放傣族小女孩发送邀请函的录音):小朋友们敢挑战吗?我们一起来闯闯字词关。
出示预习单:学生易读错的高频词,指名读词。去拼音开火车读。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但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格外感兴趣。以游戏闯关赢得傣族姑娘邀请函的方式,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与教学内容和谐地结合了起来。出示的生词都是学生们自己觉得难读的词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师:有( )个小朋友不知道( )词是什么意思。(根据预习单填空。预设:傣族、西双版纳、象脚鼓点、凤凰花)
【设计时,我关注了学生因民族差异、经历体验缺乏等造成的不易理解的事物。结合预习单,我发现学生与我的预设大致相同,但是没有人提出不理解“傣族”词意,因此实际教学时进行了忽略;我预设的“象脚鼓”,学生疑问更多的在于“象脚鼓点”,因此实际教学时作了改变。】
师:你的呼唤让凤凰花美美地开了,凤凰花后面还藏着小朋友们在预习时读得不太通顺的句子。花的数量越多,句子越难读哦,你敢挑战吗?(出示预习时学生选择的最难读的三句话,指名读。)
三、捕捉画面,感悟欢乐
1.从动作中感受欢乐。
师:挑战都完成了,听听傣族姑娘是怎么说的吧!(播放傣族姑娘邀请参加泼水节的录音)
出示默读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
找一找泼水时的画面,用横线划出来;
再读一读自己划的句子。
【根据学情,教者直击学生迫切想了解的泼水场面,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文章中的信息,并关注学习习惯,教授阅读方法。】
师: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谁找到了?(指名找出“灌”和“泼”)。
师:请同桌一边读这两句话,一边做这个动作。
【以动作来理解词意,还原了生活场景,学生身临其境,自己灌得兴奋,泼得开心,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欢乐,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让“灌”和“泼”的动作变得立体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对学生内心体验的关注,更有利于让他们沉浸于文本之中。】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演一演?
师:除了灌和泼还有什么动作呢?(指名说:浇、洒、淋、喷……)有这么多动作,课文却使用了灌和泼这两个动作,这动作多么有力量啊,这力量中迸发出了无比的欢乐!谁愿意参加泼水节,给我们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
【对比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确,实际上是关注课文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师:小朋友们,傣族人民是用什么来灌的呢?
(瓢)瓢的右半部分为什么是个瓜呢?
师:傣族人民就是像这样,你拿瓢,我端盆,互相泼水。(板书:互相泼水)提醒注意互的笔顺。你知道互的部首吗?(指名说。回顾练习2查字典方法)
师:在泼水的过程当中,你追着我,我追着你,这就是“互相追赶”。还是这两句话,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然后互相评价。
师:还有谁愿意参加泼水节。(指名读。评价时关注:湿淋淋、人人、个个、笑开了花)
师:现在,让我们亲身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播放视频)再指名读,生评。男女生赛读。
2.从象征中升华欢乐。
师:为什么他们身上湿淋淋的,还这么开心?(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师:原来这不是一般的水,而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板书:吉祥如意)吉祥如意这个词,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或听过呢?(指名联系生活说)
【“吉祥如意”这个词无法用语言直观地表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把“吉祥如意”放入具体的情境中。结合课标提出的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来说自己想把祝福送给谁,送上的祝福也就是对吉祥如意的理解。教师抓住了课文的留白,激发了学生想象,让智慧不断生长。】
师:谁愿意把吉祥如意的水泼给大家?
师:你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给谁?
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
我想把清水灌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
我想把清水洒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
我想把清水 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
我想把清水 在 身上,祝 。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此处,教师提供思维支点,给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以抓手,给予词意抽象的“吉祥如意”以丰富的内涵,让清水的象征意义更加丰满。同时,该环节联系上文,把多种动词运用在句式中,在理解和运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真正让学生在理解后运用,以表达丰富理解。】
师:欢乐的水在泼洒,幸福的情在流淌,让我们把更多的幸福送给别人。(齐读)
补:(出示预习单)有小朋友在预习的时候问,“怎么能不欢乐呢!”这句反问句为什么用感叹号呢?(指名交流)原来,小小的感叹号传递出了大大的欢乐!
师:小朋友们得到的幸福真多!(出示预习时学生觉得易混的字“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它的小姐妹(出示“辛”)。看看她们的帽子,你发现了什么?(相机出示口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看看裙子,你又发现了什么?(“羊”字少一横)我们一定要把幸福的“幸”牢牢记在心中。
教师解决预习单上的其他问题。
补:很多小朋友问,为什么课文说“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为什么“谁身上泼的水多,得到的幸福就多”?(生自由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会被忽视,因为从成人的角度看,泼水就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传统。而让学习真正发生,就是要把课堂交给孩子,让孩子进行头脑风暴,他们总能给人惊喜。孩子们会生发出更深入的解读,这样的解读能真正让孩子感受到“泼水节”的魅力,领悟“泼水节”的内涵。】
师:原来,傣族人民和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人们爱水、惜水,认为水能够清除污垢、消灾解难、净化心灵。所以傣族的泼水节和我们的春节一样盛大、隆重、欢乐。
师: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比较发现,学习生字
师:泼水节临近尾声,我们也是依依不舍,傣族小姑娘还给我们送来了三朵凤凰花,背后还藏着三个字。出示(吉、如、味)
师:谁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魔法棒,帮助大家找准口的位置,写好口的形状。(师范写,生书空。生描红、仿影、临写。)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