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鼻康等药物对家兔传染性鼻炎疗效的研究

2016-10-29 05:37周建萍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5期
关键词:病兔家兔氏杆菌

周建萍

(甘肃省秦安县畜牧兽医局,甘肃秦安 741600)

兔鼻康等药物对家兔传染性鼻炎疗效的研究

周建萍

(甘肃省秦安县畜牧兽医局,甘肃秦安741600)

兔传染性鼻炎是兔场经常发生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般传染较慢,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容易恶化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等特点,是生产中最为顽固的疾病之一。所以选择合理的预防或治疗措施对控制该病显的至关重要。本试验使用自然感染的家兔进行兔鼻康,鼻肛净,喹乙醇和替米考星液药物疗效的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鼻肛净治疗传染性鼻炎效果最好,转阴率达100%,喹乙醇和兔鼻康对于控制传染性鼻炎均有良好的效果,效果好于单纯使用替米考星。本试验结果可为临床防制和治疗传染性鼻炎用药提供参考。

家兔;传染性鼻炎;呼吸道传染病;巴氏杆菌;波氏杆菌

兔传染性鼻炎病原为巴氏杆菌,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典型病型。是规模化养殖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由于其高传染性、高发病率、较难根除,严重影响兔的生长和繁殖,因而危害甚大。研究表明[1],引起传染性鼻炎的病原有多种,如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巴氏杆菌、李氏杆菌、肺炎球菌、化脓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它们既可单独引起发病,也可共同作用发病,而混合感染最为多见。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一般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四季皆发,尤以气候突变的春秋和多雨潮湿闷热的夏末为甚,重点威胁仔幼兔健康,且死亡率高。该病为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感染患病,很难治愈,直接影响兔业生产。传染源主要是病兔,带菌动物也是传染源。若将病兔或带菌兔引入兔群,平时不表现症状,但当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不好,笼舍过分拥挤潮湿,气候骤变,通风不好、营养不良,强烈刺激性气体刺激,长途运输及其他疾病等因素的作用,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诱发本病,发病率在60%以上,防治不及时,危及兔群,可造成全群覆灭[2]。本病的潜伏期不定,急性型的为1~2 d,慢性型的为5~10 d。以浆液性、黏液性或黏液脓性鼻液为特征。患兔鼻端周围被毛潮湿,从鼻腔流出分泌物,由于病兔经常抓擦鼻部,可将病菌带到眼内、耳内或皮下,因而引起化脓性结膜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当细菌下行到下呼吸道时,可以引起肺炎、脓胸等[3]。

不同的兔场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除了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家兔传染性鼻炎的发生与环境密切相关,但也存在种间差异和年龄段间的差异。而在环境因素中,有害气体的含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本病的发生应首先控制环境。同时选育抗病力强的优良种兔等也很重要。

秦安县某养殖户所养的獭兔在2016年3月下旬爆发了传染性鼻炎,严重影响了商品兔的生长,使部分兔只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使用抗生素治疗传染性鼻炎是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易造成耐药性的发生,使疗效降低,目前又研制了一些中药制剂,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临床效果较好。所以,合理安排用药方案和用药程序,已成为目前防制传染性鼻炎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试验使用自然感染的家兔进行兔鼻康,鼻肛净,喹乙醇和替米考星液(5%)药物疗效的对比试验,以期为临床防制和治疗传染性鼻炎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饲料

4~5月龄患病家兔(獭兔),未经“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疫苗等其他疫苗免疫,东湾镇某养殖户提供,来自发生传染性鼻炎的兔群中(凡是鼻腔流出分泌物而排除感冒和异物性刺激所造成者均列为传染性鼻炎阳性患兔,作为试验动物)。病兔共40只,公母均有,单独饲养在隔离室,常规饲养,按该品种的营养需要配置的全价饲料(自配)。

1.2试验药物与试剂(见表1)

表1 试验药物与试剂

1.3试验方法及分组

试验兔逐只称重,将病兔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病情较轻(甲),病情较重(乙)2大组,每大组20只,随机分为4小组,每组5只,分开饲养,每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见表2,表3)。

表2 病情较轻(甲)分组及治疗方案

表3 病情较重(乙)分组及治疗方案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转阴用药5日后,临床症状消退,无鼻液,无打喷嚏和咳嗽现象,鼻腔黏膜炎症消失,10日后用0.4%的煌绿溶液2~3滴作滴鼻试验,经过18~24 h后观察,无化脓性鼻炎反应的为阴性,判定为转阴。

1.4.2好转用药5日后,临床症状减轻,几乎无鼻液,无喷嚏,咳嗽和鼻腔黏膜炎症明显减轻,10日后用0.4%的煌绿溶液2~3滴作滴鼻试验,经过18~24 h后观察,有化脓性鼻炎反应的为阳性,证明仍未愈或带菌,判定为好转。

1.4.3无效用药5日后,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甚至病情加重或者导致病兔死亡的判定为无效。

2 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2.1.1鼻孔周围被毛的变化(见表4,表5)试验前患病动物鼻孔周围被毛均为湿润或非常湿。

表4 甲组病兔鼻孔周围被毛随治疗时间的变化

表5 乙组病兔鼻孔周围被毛随治疗时间的变化

2.1.2鼻孔分泌物(见表6,表7)试验前患病动物鼻孔分泌不等量浆液性物质。

2.1.3煌绿溶液滴鼻结果统计经煌绿溶液滴鼻试验检验,设计的8种方案对于传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经统计分析,几种治疗方法差异显著等级序列分别为:鼻肛净(甲B,乙B)→喹乙醇(甲C,乙C)→兔鼻康(甲A,乙A)→替米考星(甲D,乙D)(见表8,表9)。

2.2分析

2.2.1由表8,表9可知甲B和乙B的转阴率最高,对病兔用药都有效,效果最好,其次甲C和乙C,甲A和乙A也取得了相当高的康复率,多数病兔已康复,但还有部分病兔未转阴。甲D和乙D组效果最差。

表6 病情较轻(甲)分组病兔鼻孔分泌物随治疗时间的变化

表7 病情较重(乙)分组病兔鼻孔分泌物随治疗时间的变化

表8 病情较轻(甲)试验结果

表9 病情较重(乙)试验结果

2.2.2试验结果表明鼻肛净治疗传染性鼻效果最好,喹乙醇和兔鼻康对于控制传染性鼻炎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使病兔康复,从而阻止疾病的传播,效果好于单纯使用替米考星。

2.2.3试验结果表明鼻肛净的应用是安全、有效治疗传染性鼻炎的药物,应该广泛的应用于生产中,喹乙醇和兔鼻康应用效果也可以,如果能够有效地把握用药的剂量和疗程,也可以用于防制和治疗传染性鼻炎。5%替米考星可能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大影响了试验动物的康复,因而不适合单纯用于治疗传染性鼻炎。

2.2.4对于症状较轻的用药2~3 d即可恢复健康,而且剂量较少,重者需要连续用药5~6 d而且剂量较大;合理安排用药方案和用药程序对防制传染性鼻炎有重要作用。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既节约药物,又节省人力物力。还可及早防止疾病的传播,减少损失。

2.2.5死亡例剖解:病变主要在呼吸系统,鼻腔内积有大量鼻滴,为浆液性,黏膜充血,气管内有分泌物,肺有大片出血斑,部分出现坏死。肝有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心、肾、膀胱等处均有充血或小点出血。可能由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所引起。

3 讨论与体会

3.1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占有主导地位,因为他们是家兔体内的常在菌,常可在家兔鼻腔黏膜和扁桃体内检测到。据有关资料[4],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300只新西兰和加利福尼亚兔以0.5%的煌绿溶液滴鼻检测,73%的被检家兔呈巴氏杆菌阳性;我国某省大型兔场普查结果显示[5],1991年9次普查结果,鼻炎兔为2 075只/27 291只,占总发病数的19.2%;1992年9、10月二次普查结果,有鼻炎兔为4 806只/9 172只,占总发病数的52.4%。说明带菌是一个普遍现象。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兔群中污染率很高。

国内众多学者经研究认为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及中草药等对此病有效[6]。笔者设计了4种治疗方案,结果表明,它们均有效果。

3.1.1鼻肛净鼻肛净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复合药物,其效果最佳,转阴率达到100%,与某些报道的试验效果并不一致,差距较大,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病原菌菌株的类型、毒力,以及以往使用药物的情况。

3.1.2喹乙醇据文献报道[7],喹乙醇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和抗菌作用,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从试验治疗效果来看,喹乙醇对兔传染性鼻炎作用比用替米考星液(5%)强。从治疗剂量说明喹乙醇对兔传染性鼻炎具有较高的疗效,最适剂量40~50 mg,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故可推广使用。

3.1.3兔鼻康兔鼻康的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为复方组剂,属广谱抗菌药。根据本次试验观察,该药物治疗鼻炎,疗效显著,对病情程度不同的病兔试验治愈率分别达到60%和80%。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消除。无不良反应。

3.2体会

经过一周的紧急防治工作,兔传染性鼻炎得到控制,兔群恢复平静,2周后趋于正常。

兔鼻炎属条件性致病,发病因素与外界环境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常呈暴发型流行。气候的突变、恶劣的环境等应激因素,均是造成本病暴发流行的诱因[8]。

该养殖场发病为3月下旬,正处冬春交替之际,气候多变,忽热忽冷,兔群机体抵抗力下降,故使本病呈暴发流行之势。因此,气候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预防暴发本病。

由于该场也未使用疫苗,导致兔群没有耐药性,使试验期间的疗效较为理想。也因为如此,该养殖户对传染性鼻炎缺乏足够的重视,兔场卫生条件差,才使得传染性鼻炎大量爆发和流行,今后要吸取教训。

在目前我国现有养兔条件下,任何单一方法治疗兔传染性鼻炎的效果都是微小的,只有多管齐下,方可取得理想效果。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合理建造兔舍,保证舍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消除应激因素,采用高科技产品(如除臭剂)将有害气体降低到最低程度;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死兔应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注重带兔消毒灭菌;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兔场,杜绝病原的传播;对现有种群严格选择和淘汰;培育无特定病原体(SPF)兔群;研制特定有效疫苗;研制高效药物,采取科学的用药程序。

[1]白跃宇,王克健.新编科学养兔手册[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

[2]郭新堂,刘长书,刘振国.兔传染性鼻炎及其综合防治[J].新疆农垦科技,2001,⑴.

[3]李玉杰,谢桂娟.乳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J].中国养兔杂志,1996,⑷.

[4]王永坤.兔病诊断与防治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佟承刚,鲍国连.家兔传染性鼻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4,⑵.

[6]谷子林,黄玉亭,任文社.鼻肛净等药物对家兔传染性鼻炎及巴氏杆菌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养兔,2000,⑶.

[7]黄建亮,徐圣平,林善正.兔传染性鼻炎的诊治[J].经济动物学报,1994,⑴.

[8]王福传,张玉焕.兔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养兔杂,1995,⑵.

[本文获甘肃省首届兽医系统征文比赛一等奖]

(编辑:赵鹏飞)

S858.291

A

1006-799X(2016)15-0006-03

周建萍(1980-)女,甘肃秦安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病兔家兔氏杆菌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家兔夏管防“三泻”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试析兔球虫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一例兔痒螨病的诊治报告
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与爆发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