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探析

2016-10-29 17:34李艳花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构建

李艳花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适应我国政府最新制定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相关政策内容进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极构建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了讨论,首先阐述了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现实意义,最后指出了单位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会计 构建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延伸,指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单位会计人员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业务处理办法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报告,为单位管理层有效控制和规划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支持和保障。管理会计与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联系紧密,能够实现会计活动与经济业务活动二者有机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服务,其操作程序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一定灵活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要想稳健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要想充分发挥我国财政的职能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行政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算分析与评价工作,使单位管理能够与现代化的财政制度相匹配,有助于我国财政治理能力的充分发挥。

三、行政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存在偏差

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引入管理会计时间较短,在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经验。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管理会计时只是照搬照抄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先进理论,却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合理使用。这样一来,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为管理会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直接导致单位管理会计内容、方式、方法选择不当,不仅不能起到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误导管理会计开展工作大方向,致使单位管理工作滞后。

(二)单位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特点,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单位在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一些领导过于关注如何使用资金,却忽视了成本效益问题,不知该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管理会计缺乏必要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度不够。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大同小异,没有从二者的内涵和特点上加以区分,不主动去学习管理会计应用的相关知识,难以为单位管理会计发展指明大方向。第二,管理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形式性。一些单位领导不仅没有给予管理会计一定的权力促进其开展工作,而且也没有对各个部门提出一定要求,要求其积极提高本部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致使各部门工作懈怠,不主动配合管理会计工作。

(三)单位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管理混乱。从预算编制角度出发,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过于草率,没有事先对单位项目和经济业务进行考察,只是根据以往的数据信息进行当年的预算编制。同时,一部分单位没有在预算方法上进行规范和明确,还存在着预算管理办法选择不合理的情况,直接影响预算结果的准确性;从预算执行角度出发,一些单位没有及时反馈项目开展过程中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致使管理会计不能根据相关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和风险防控措施。第二,没有明确岗位责任。一些单位没有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明确岗位权责,存在着一人兼多职的情况,没有充分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难以实现相互监督,不利于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第三,没有对会计业务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些单位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对管理会计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致使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无章可循,存在着一定随意性,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准确评估资金的使用效率,难以为单位制定未来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一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成本核算和现金制度都存在滞后性,使其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报告不能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出单位的真实运营情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间接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是否能够被充分运用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理论和实务掌握得不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会计人员学习主观能动性差。一部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一定滞后性,自身没有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角色的转变,自身不去积极接受管理会计的最新实务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第二,单位在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上投入不够,安于现状,仍然仅限于能够处理日常经济业务即可,没有考虑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性,不利于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行政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致性

首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管理会计时不应当只是照搬照抄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管理会计先进理论,而是应当“量体裁衣”,在充分考虑到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利用,尽可能地选择与单位管理状况一致的内容、方式、方法。其次,我国相关部门也应当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拨付一定的科研基金,充分实现科研资源整合,进而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为单位管理会计运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学习

首先,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当积极学习管理会计应用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加以区分,了解和掌握二者的内涵和特点上的不同,而且还要充分了解管理会计业务操作流程和作用,制定正确的管理会计发展与应用的大方向。其次,单位领导还应当给予管理会计人员一定的权力,使其能够顺利从各个部门取得信息数据。同时,单位还应当对业务部门提出一定要求,不仅要使其能够全力配合管理会计工作,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其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最后,单位还应加大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各个部门都能够了解到管理会计与单位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管理会计顺利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三)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

第一,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认真负责,不仅要充分结合以往的预算数据并事先对单位项目和经济业务进行多方了解和考察,而且还要规范和明确预算方式方法。同时,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还要实现项目和业务进程的及时反馈,全面掌握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第二,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还要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安排足够的人员充分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杜绝一人兼多职情况的发生,全面实现互相监督,进而促进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第三,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对管理会计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明确,并细化到各个细节中去,确保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章可循,尽可能地促进单位管理会计准确评估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此外,单位还应当重视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国家最新政策法规对自身会计科目设置、成本核算方法以及现金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其财务报表报告的准确、全面、及时性,间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效率。

(四)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单位可以将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成绩与绩效相挂钩,促进其积极转变角色,主动去学习管理会计、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第二,单位还应当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通过面授课、一对一讲解等形式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答疑解难,优化其知识结构,使单位管理会计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旭梅.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

[2]刘娟.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1).

[3]罗开造.试谈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

(作者单位:宁波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构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