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2016-10-28 10:38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网约车楼市权利

热议楼市

@新浪财经:新华社刊发题为《剪除楼市毒瘤刻不容缓》的评论称,“当前,房地产市场秩序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很多家庭是拿出几辈人的积蓄买房,房地产市场秩序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中国容不下一个百病缠身的房地产市场。”

@财经网:【地方财政50%以上来自卖地 依赖土地的时期已过去】地方政府是本轮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大部分地方财政受益于土地,不过,“土地财政”终将难以为继。

@华尔街见闻APP:【瑞银:楼市调控政策比较温和 不会导致市场崩盘】瑞银中国首席汪涛称,楼市调控政策比较温和,不会导致市场崩盘。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的增长在10月和11月会放缓至约10%,12月接近零增长。

@理性的白痴:红脸白脸都被一个人演了

@证券日报之声:【前9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9% 楼市火爆带动房地产相关税收高增长】财政部19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达11222亿元,同比增长4.9%。前9个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21400亿元,同比增长5.9%。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中国房地产热助长银行高风险操作】中国禁止用贷款付首付。2016年早些时候,非银行放贷机构提供的此类融资激增,监管部门随之进行了整顿。不过,随着银行扩大房贷发放,出现了高风险操作的新迹象。

@新财富杂志:【陈功:房价上升,只是泛滥的资金在追求暂时的狂欢!】未来的资产泡沫破灭一旦发生,将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一是危如累卵的债务危机可能会爆发;二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会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非不可能发生;三是人民币汇率可能会暴跌,这将加剧资产价格下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国内资金再度大幅外流,进入“贬值-资产贬值-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

@明眼识金:中国楼市真正的毒瘤不在市场,如果不是土地财政制度导致的高地价,哪里会有这么多问题。

网约车新规

@马靖昊说会计:我认为此新政不合适,不符合天理良知。外地人在北京有炒菜的权利、有剪发的权利、有扫大街的权利、有盖楼的权利……也应该有开专车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权,难道只有在户口所在地才算是公民吗?

@薛兆丰:【四大谬误亟待纠正,喊多少遍双创,不如放网约车一马】 一、应该以行为管人,而不应该以身份管人;二、应该以平台来管服务,而不应该以车型来定服务;三、按发展定配套,而非按配套来限发展;四、共享经济是有偿经济,而非免费经济。

@刘胜军改革:【改革的核心症结还是利益】张维迎:三大城市的交通监管部门当然会以安全、交通拥堵、消费者利益等等为打击网约车找理由。但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维护出租车公司的既得利益。历史上每一次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都会触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都会采取各种办法加以阻挠。

@诸大建:与分享经济初心冲突,滴滴打车先低价后高价,诱导老百姓从公共交通出行转向汽车出行,是给城市交通转型帮倒忙。

@中国网:【新华社三问网约车细则:特大城市出行路在何方?】一些舆论质疑,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必须具备本地户籍,显然属于“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的情形,因此直接违反《行政许可法》第15条规定。

@阳光投资A:这次网约车新规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草案就是企图把网约车按出租车的模式管起来。最关键的思路其实就是维护数量管制。根本思路是维护既得利益,不是规范网约车的经营。看看成都的方案,再看看沪深的方案,就知道沪深运管局的套路了。

@RU李华芳:特斯拉Tesla汽车宣布,将在以后所有车型上安置相机、雷达和电脑,完全无人驾驶。很多时候,改变制度的是技术创新。

猜你喜欢
网约车楼市权利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读者观点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权利套装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