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兵
去年因在台灣殺猫而揚名海外的留台澳生陳皓掦,本月又涉難敵心隱殺猫,儘管陳在很短時間內疇到一筆不少的保證金20萬台幣後,可以免即時監禁之災,不過,台灣愛猫人士並不願輕易放生他,當日,數百動保人士阻撓陳登車而去,出於保護嫌犯的人身安全,混亂之下,有警員無辜受傷,當然,這埸搔擾中,陳同學仍是絲毫未損的。
陳皓揚同學再殺猫事件曝光後,本澳各網路出現一片倒的指責,甚至連陳曾在澳就讀過的中學也被擺上台。直至目前為止,我們見到其所就讀的大學中學皆被扣上帽子加以批評。在此我想說的是,把個體事件上升為多發事件,進而歸責為學校品德教育環節的缺失,甚至動輒說什麼教育體制出了錯,倒是非常地不理性的。儘管網路是不用負責任可言,但不實言論也總是具誤導社會輿論之嫌,所以更需要給予即时的澄清。此外,更奇的是,本澳至今仍未有政治人物、社團、議員對此公開發表議論。同時,我們還見到大家的爭議點,為免害前程,校方要給機會他,為免其牢獄之災,父母要給保釋金,當全世界都在包容他的時候,有否想過,今日緃容他一再殺猫,他日,是不是要再緃容他隨機殺人?我們的社會是否還要再一次包容一個隨機殺動物者?
這也令我不禁聯繫到早前筆者一直思索的問題:到底怎樣的社會環境,能把一個人引向偏離人性軌道?以陳而言,外在環境尚算優越,外表看來高大俊朗,就讀台灣第一學府,可是就是這樣令很多人羡慕的條件下, 有何因素令一個在學青年成為一個虐殺動物者?據一些權威報導所指,虐童或殺人者,在殘害人類之前,多有虐待動物的行為,當虐殺動物满足不了之時,就會沉迷將魔手伸向人類的遊戲,而在歐美國家早把虐殺動物行為列為危害社會的高危險群。我更擔憂的是,我們的主流社會,竟對此案視而不見,甚至裝聾作啞,生怕一提了這事就給和諧社會添了亂子,給在學學生上了有害的一課。如此當事者,或當權者,毫無遠視的眼光和擔當的勇氣,甚至連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本可順手拈來,作為即時的道德教育教材,寧可捨近而求遠,這就等同穿著皇帝的新衣,以為一不知,二不提,就不關我事了。俗話說,默認等同支持,等同鼓勵,有不當苗頭,不是去干預,最終還不是要全社會為此埋單。
或許,有人說,我是在危言聳聽,批評人家容易,做事難。是,我認同,做事難,做人難,培育人更難,所以才有“十年樹木,百人樹人”之說。願天下的為人父母者,為師尊長者,為官主事者,都能抛開干系論,面對問題,正視問題,勇於解開心結,最終為青年人健康成長共同營造一片潔淨的天地而努力。事實上,很多事都是可以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才能減少社會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