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琳
【摘 要】维吾尔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展现的是维吾尔族文化的深层意蕴。好的舞蹈服饰能够完美诠释舞蹈所塑造的形象,给整个舞蹈作品增光添色。维吾尔族舞蹈服饰并非简单的道具,若要在舞台上表现自如,平时的训练中就必须带入舞蹈服饰,这样才能达到人衣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维吾尔族;舞蹈服饰;课堂训练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79-01
在新疆民间舞蹈教学中,诸如为什么要引进民族舞蹈服饰,怎样使民族服饰进入舞蹈教学课堂,是舞蹈教学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服饰文化与舞蹈艺术的关系问题。本文要解读的是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维吾尔族服饰如何进入舞蹈艺术课堂等问题。
一、文化转型与维吾尔族服饰文化
服饰研究学者玛丽琳·霍恩认为:“在任何情况下,社会遗产都会随着发生在整个文化氛围中的变化而产生变更,因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在那个时代的服饰中留下它独特的视觉印记。”[1]伊斯兰教的传入,给维吾尔族文化带来了转型。
维吾尔族花帽款型的迥异,是文化与生态互动的结果,从而形成区域性差异。人们从花帽的材质、图案、色彩以及绣法上就可轻易分辨出花帽出自何处,戴花帽的人来自哪个地区。在民间,花帽的材质、图案、色彩以及绣法各有讲究,不同特色又反映出各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而“巴旦木朵帕”则是一种用巴旦木核纹样绣制的男士花帽,这是喀什地区的风格。将“巴旦木花”分别绣制在帽子的四周,形成围绕帽子花环形状,也是具有其内在含义的,诸如它象征人生四个阶段的经历。维吾尔族花帽色泽艳丽,种类繁多,样式各具特色。花帽采用的底色与图案颜色对比强烈,通常是以墨绿、紫红等为底色,图案配以蓝绿、橙红等纯色。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于是在服饰的装饰性纹样中,还是以植物纹样和几何图形为主。但西域绿洲农耕文化中,几何与植物纹样与色彩运用,在前伊斯兰时期早已存在,表明传统文化隐性基因生生不息,很难说完全是受伊斯兰教影响的结果。古老的、原生态的审美习俗从来没有退出他们的文化系统。这些色彩元素和图案纹样,出现在我们所见的领边、胸前、袖边以及裙边上就是很好的例证。维吾尔族服饰多以红色、蓝色、绿色以及白色为主,这些颜色也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红色是对火和太阳的崇拜;蓝色与上天是同义词;绿色是对生机勃勃绿洲的向往;而白色是纯洁的象征。
服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并形成鲜明的风格特征。作为在舞台上呈现的舞蹈艺术,舞蹈服饰不仅要保留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而且要能够完美展现舞姿。即便是创新,也要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因此,维吾尔族的花帽、辫子、大摆裙以及高跟鞋,成为了本民族舞蹈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无可替代地出现在舞台上。
二、舞蹈服饰进入课堂训练的必要性
服饰作为民族的文化表征,规范化的民族舞蹈服饰进入课堂,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而且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师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首先,要了解维吾尔族的文化,服饰文化就是一个有效路径。服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着维吾尔族的历史,体现着该民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其次,服饰能从外在的装束上赋予人们一种自信,穿着维吾尔族服饰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有一种对其文化的认同感。最后,统一的维吾尔族服饰,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维吾尔族的文化世界,无需考虑你来自哪里,是否会跳维吾尔族的舞蹈。你只需跟着老师的节奏,跟随音乐的指引,就能尽情徜徉在舞蹈艺术的妙境里,融化在维吾尔族文化的汪洋大海中。舞蹈服饰进入课堂训练有助于肢体的记忆和舞蹈技能的提高。毋庸置疑,课堂训练是为舞台演出奠定基础的关键。对于初学者来说,体验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的魅力,达到人衣合一的默契程度,平时的着衣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初学维吾尔舞蹈者而言,由一个从陌生到适应,再到“舞衣合一”的境界,是必须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的。花帽和辫子最能体现维吾尔族姑娘的特征,它也成为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象征。维吾尔族舞蹈有大量的旋转技巧和腰部动作,并且动作幅度较大。无论是急速旋转还是腰部动作,辫子既是一个审美符号,同时也会形成一些阻力,增加动作完成的难度。对于这些,我们只有去努力练习。娴熟的技巧是依靠平时的训练达成的,只有在训练的时候严格按照演出要求来完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平日的课堂训练中,因跪地起身踩到裙边,以致影响舞蹈动作不能顺利衔接的例子比比皆是。动作与服饰的契合,舞者对服饰的自如驾驭,是舞蹈艺术追求的完美境界。舞蹈服饰带入训练是提高舞蹈技术的有效途径,让服饰与肢体融在一起,让技巧在服饰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美)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M].乐竟泓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