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 要】看电影逐渐成了当下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观影的同时,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中也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文化,从电影中了解这些音乐的创作背景及艺术形式,会使得观影更有趣味,也能学习到丰富多彩的世界音乐文化。
【关键词】电影;世界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54-01
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电影作品中浸染着不同的音乐与文化风俗等,不但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观众来说,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聆听插曲等音乐片段,也可以感受不同的宗教及文化风俗。所以更多的了解电影中的音乐文化,对于提高自身的观影趣味和音乐审美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除西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作品创作的重要灵感和源泉,而我们对民族音乐的“不屑一顾”会成为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的牵绊,此刻,不妨坐下来,让从我们熟悉的电影作品中寻找“美味”又独特的精神食粮吧。
一、美国电影中的世界音乐
拥有最广泛FANS的电影莫过于美国好莱坞的超级大片,然而事实上美国大片的音乐也需要从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1997年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可谓誉响全球、家喻户晓,其中的插曲《我心依旧》成为了乐迷心中经久不衰的音乐回响。而观影者对于世界音乐的不熟悉,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认识,例如《泰坦尼克号》插曲中爱尔兰锡哨的音色,常有人误认为是苏格兰风笛的音效,故而认为这是一首苏格兰风格的音乐作品。然而事实上,整部影片是一部具有浓郁爱尔兰艺术气息的作品,且充满着爱尔兰风格的音乐及器乐,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请来了美籍爱尔兰乐队“盖尔的风暴”来演奏影片中传统风格的爱尔兰曲子,并使用了爱尔兰锡哨、爱尔兰风笛,小提琴,羊皮鼓,曼陀铃等民族乐器。例如男女主角在三等舱跳舞时伴奏的舞曲,运用多种爱尔兰风格器乐为舞台上的踢踏舞伴奏。影片开始时的女声哼唱如天籁般宁静、悠远,仿佛通过声音隧道把人带入那个尘封的记忆年代。若没有读懂电影中的音乐,作曲者与导演的良苦用心就无人体会,对于电影本身的爱尔兰情结也无从体会,甚至被错误的认识引向错误的方向,更影响了观影和聆听音乐作品的视觉与听觉感受。
再看美国著名的歌舞片《音乐之声》,当目光关注到插曲唱段的民族因素时,你会发现其中著名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是采用了阿尔卑斯山地区独特的声乐演唱技巧——约德尔唱腔,若对这种声乐类型不了解,很多人会感觉这种唱法怪诞甚至是搞笑。其实约德尔是一种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特殊唱法,多用真假声转换。在瑞士音乐里,约德尔作为人们在山顶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并且后来演变成当地的传统音乐。这样一部带有自传性的戏剧作品,作者玛丽亚·冯·崔普也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这样的生活背景与电影故事的生活场景相吻合,当我们理解了插曲《孤独的牧羊人》的创作背景,也就很容易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二、印度电影中的音乐文化
南亚音乐圈的核心国家无疑是印度,而印度拥有众所周知的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宝莱坞,不但拥有成熟的电影制造业,也拥有众多观影人群。印度电影中总是不遗余力地展示本国独特的艺术文化,所以我们在观影的同时,对其中的音乐等应多加关注。2015年印度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印度最美丽的地区之一克什米尔进行拍摄。克什米尔地区从相当长时间之前就由于暴力冲突而成了禁区,关于印巴纷争的政治问题也是讳莫如深。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常陷入紧张,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而此片通过一个印度大叔帮助巴基斯坦小女孩找妈妈的暖心故事为背景,加上喜剧情节的巧妙处理,一方面展示了印巴两国不同宗教信仰等矛盾,另一方面也督促政府、民众关注印巴政治问题对于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剧中穿插大量的歌舞片段,在表现印巴两国不同的宗教信仰与艺术种类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巴基斯坦的艺术标识,如两人去神殿祈祷神明帮助时,影片拍摄了巴基斯坦的宗教音乐“卡瓦利”,卡瓦利是伊斯兰教通过富有感召性的音乐召唤世人与信徒信从真主的宗教音乐形式。在这里唱词既体现了对于神明虔诚的信仰,也凸显了两人寻找父母的决心与毅力,用此音乐来鼓舞人心,很好地配合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其中运用了塔布拉鼓、簧风琴等民族乐器,讽刺且具有戏剧情节的是,男主角作为虔诚的信仰印度教的婆罗门贵族,为了一个敌国的哑巴女孩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与信仰,怀着矛盾的心情踏入伊斯兰教的神明殿中诚心祷告,既无奈又充满绝望,让人心生恻隐。而卡瓦利歌者的唱词写出了二人内心的酸楚,也写出了对于二人的可怜与不忍。在不了解“卡瓦利”这一音乐形式时,观众或误以为只是简单的歌舞音乐旁白,错过欣赏这一精彩的宗教音乐。
参考文献:
[1]洛秦编著.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2]杜亚雄.世界音乐地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