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版“铁娘子”

2016-10-27 20:12曲蕃夫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利德铁娘子党魁

曲蕃夫

作为典型的撒切尔主义的支持者,梅却表态支持留欧,这其实和她退欧的政治信仰是不甚相合的。梅在英国脱欧公投过程中的表现,体现了一个冷静和成熟的政客应有的专业素养:她退可守住现有的位置,进可以挑战首相的空缺

伦敦时间7月11日上午,原计划还要进行两个月的英国保守党党魁选举出现戏剧性转折,一周前刚刚获得正式提名的两位候选人之一的安德莉亚·利德索姆突然宣布退选,这使得她的竞选对手特丽莎·梅(Theresa May)不战而胜,确定成为新一任保守党党魁。

几小时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官邸前宣布,自己将在完成本周三(7月13日)的议会“首相问答”环节后,前往白金汉宫向女王递交辞呈,当晚,特丽莎·梅将会正式接任英国首相一职。她也将成为继1979年上任的撒切尔夫人后,英国第二位女性首相。

如未来不主动辞职的话,新官上任的“梅首相”,可以在唐宁街10号居住将近4年,直到2020年5月的大选。在今后这几年里,英国的政治焦点,有且仅有一个:脱欧。而特丽莎·梅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也在于此。在出任首相后,特丽莎·梅需要带领英国走出退欧引发的震荡,在国际舞台上找到自己新的角色定位。

现实版《纸牌屋》

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不仅仅让诸多政治分析人士惊掉下巴,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发巨震,更不啻于为在英国政坛投下了一枚核弹。

支持留欧的卡梅伦首相第一时间宣布自己将会辞职。在英国的议会民主制下,一旦首相辞职,保守党作为本届议会中的多数党,其新任党魁将自动出任首相,无须经过大选。于是,执政的保守党内部为了争夺首相之位,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纸牌屋》的戏码。

前伦敦市长、脱欧派领袖鲍里斯·约翰逊挟公投胜利之势,意气风发地打算接任党魁,却不料被自己在脱欧阵营内部的亲密搭档、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背后捅刀。戈夫抢先声明自己将参加党魁选举,并称约翰逊不适合领导保守党和英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为领导了脱欧宣传,已注定很难获得绝大多数留欧派议员支持的约翰逊,只得黯然宣布自己不会参加党魁选举。英国政坛历次党魁选举中“大热必死”的铁律再次得到验证。

卡梅伦内阁中的二号人物、财政大臣奥斯本早早表示自己无意参选党魁,外交大臣哈蒙德亦没有野心,卫生大臣亨特经过考虑后最终没有报名。这样,内阁里头的几位核心成员中,只剩下内政大臣特丽莎·梅和司法大臣戈夫宣布参选。但是,戈夫在之前的戏码中实在显得不太光彩,即使是支持脱欧的议员,对他的所作所为也颇有反感,认为他不能代表脱欧阵营。而且戈夫宣布参选时,为了淡化自己“背后捅刀”的预谋色彩,竟宣称自己“能力有限,之前从未想过要做首相”,被《太阳报》讥讽为“史上最烂的求职申请”。

如此,原本在党内资历甚浅、甚至不是内阁成员的能源国务次官利德索姆女士从斜刺中杀出,竟也获得了相当一部分脱欧派议员的支持。在英国的政治体系中,政府各部由内阁成员负责领导,头衔为“国务大臣”(Secretary of State),如内政大臣、外交大臣、司法大臣等,而“国务次官”(Minister of State)是配合国务大臣工作的非内阁成员。这两个头衔,意思经常被理解反了。

到最后,共有5人正式报名参加党魁选举。根据保守党的规章,党魁选举首先由330名保守党籍的现任下院议员进行若干轮投票,每轮获得最少票数的候选人将被淘汰,直至最后决出两名候选人。按计划,两人将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宣传,并在9月由全国的保守党注册党员投票决定胜者。在7月5日进行的首轮议员投票中,前国防大臣福克斯得票最少遭淘汰,得票倒数第二位的现任就业和退休保障大臣克拉布宣布退选。这两人都明确表示将会支持梅成为党魁。7月7日,第二轮投票中,戈夫仅获得46票支持,惨遭淘汰。而梅和利德索姆分获199票和84票,成为最终的两位候选人。

因梅和利德索姆两人均为女性,从那时起,英国就注定将会产生第二位女首相,只不过,大家都以为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到9月才能揭晓。虽然在议员投票中,梅的支持度明显领先,但最终做出决定的是遍布全国的十几万保守党党员。梅在欧盟公投中的立场和卡梅伦保持一致,支持“留欧”,而利德索姆则选择了站在“脱欧”一边。考虑到保守党的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和居住在乡村的传统士绅阶层,这些人大多在公投中选择了脱欧,因此,利德索姆并不缺乏获胜的本钱。

但是,之前长期在巴克莱银行任职、从政资历不长的利德索姆,在大好局势下,祸从口出,犯下了难以饶恕的错误。在赢得候选人资格后,接受了《泰晤士报》的专访。谈及女性从政的问题时,志得意满的利德索姆表示,自己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因此她更在意国家的未来。更过分的是,她强调了一句“梅一定很难过,她没有孩子”。

利德索姆此言一出,骂声如潮水般袭来。梅与丈夫结婚36年,感情稳固,没有生育是因为健康原因,梅本人也多次为此表示遗憾和难过。

在英国,这种针对竞选对手私人生活的评论和攻击是主流社会难以容忍的。利德索姆起初并不服气,辩解说报纸完全扭曲了她的原意,“令人恶心”。但《泰晤士报》毫不示弱,马上在推特上公开了采访的音频和抄录的文字稿,证明她确实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仅仅一天后,7月10日,利德索姆不得不公开向梅道歉,表示为自己的“幼稚”感到内疚。梅表示自己不会计较,但此事并未平息,众多保守党内的大佬纷纷发声,表示不信任利德索姆有出任首相的能力,并要求她退选。于是,又过了一天,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利德索姆宣布自己因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攻击”而退选,这样,梅就被保送成为保守党的新任党魁,同时入主唐宁街10号。

回顾这次退欧公投及其后续的历程,身为高级内阁成员的梅,最大的特点就是“审慎”。对于退欧公投,她只是明确了自己和首相一致支持留欧的立场,但她并没有积极参与各种宣传活动,在媒体上更是惜字如金,很少表态。在随后的党魁选举中,她更是以一种稳坐钓鱼台的气魄,团结尽可能广泛的力量。眼看着自己的对手一个个自爆,她最后竟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前近三个月登顶首相宝座。

出身普通的“四朝元老”

梅全名特丽莎·玛丽·梅,婚前姓布雷西尔,出生于1956年10月1日,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的父亲休伯特是一名英国圣公会的牧师。与她的多出身富贵家庭、从小就入读昂贵私校的保守党同事们不同,特丽莎并不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她成长于一座普通的教区牧师住宅中。不过,梅自小成绩优异,13岁时就考入牛津郡最好的公立女子中学,后进入牛津大学圣休学院(St Hughs College)地理专业就读,1977年毕业。值得一提的是,梅在牛津圣休学院还有一位著名的学姐,就是缅甸国家顾问兼外交部长、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

在牛津大学的一次保守党组织的学生舞会上,通过后来成为巴基斯坦女总理的贝娜齐尔·布托的介绍,特丽莎结识了她的学弟、小她两届的菲利普·梅。菲利普16岁就考入牛津大学,主修历史,更担任过全世界最富盛名的辩论社团牛津大学辩论社的主席。两人因为对于板球运动的共同爱好很快坠入爱河,1980年,24岁的特丽莎和20岁的菲利普结婚,她从此成为了“梅夫人”。

业余生活中的梅,喜欢细跟尖头的高跟鞋,会把鞋子放在透明的塑料盒中欣赏,据说她收藏的鞋子装满了两个鞋柜。她出门永远化着精细的妆容,穿着合体的裙装,带着政客那种职业的微笑,偶尔也会来几句英式幽默。她深爱自己的丈夫,朋友们说,当两人一起出现时,“他俩看上去都更年轻了”。她还是个狂热的烹饪爱好者,家里有上百本菜谱。她从不在网上订食物,就喜欢推着购物车逛超市的感觉。

但在政治生活中,梅则全然是一副“铁娘子”的做派。在步入政坛之前,她曾供职于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之后成为了一名金融咨询师。1986年,梅代表保守党参选伦敦默顿区的区议员成功。虽然区议员并非是全职工作,但在接下来的8年里,梅还是展现出了自己“善于做事”的优势,而这恰恰是很多政客最稀缺的优点。“头脑清醒”“有大局观”“持重”的梅,成功吸引到了保守党高层的注意。

在经历了两次不成功的国会议员选举后,1997年,梅首次当选梅登黑德选区的国会议员,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政客,而那一次的大选,保守党在时任首相约翰·梅杰的带领下遭遇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最大惨败,丢掉了超过一半的席次,而工党则刮起了“布莱尔旋风”,一扫过去18年被撒切尔夫人压制的低迷局面,英国政坛从那时起进入了布莱尔以及其继任者布朗的13年的“双布时代”。

惨败下野后,保守党进入了漫长的重建期,但梅的政途却顺风顺水。1999年,她成为第一位进入影子内阁的1997届新晋议员。在先后转任影子内阁的教育大臣和交通大臣之后,2002年,她更被任命为保守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主席(英国政党主席主要负责党务工作,与党魁不同级)。

从1997年到2005年,在野的保守党领导权一直动荡,共经历了4任党魁。2005年,时年只有39岁的卡梅伦当选保守党党魁。梅作为四朝元老,成为影子内阁中的下议院领袖。这个职务负责安排处理保守党议员的议会事务,相当于秘书长,梅在这个职务上积累了相当的党内人脉支持,这为她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被污名化的“女魔头”

2010年,在野13年的保守党在卡梅伦的带领下终于胜出大选,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上台执政,梅被卡梅伦任命为内政大臣。此后6年中,卡梅伦进行过数次内阁改组,包括2015年保守党胜选后的独立组阁,梅都一直稳稳地执掌内政部,成为了英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内政大臣之一。

在英国政治体系中,内政大臣一职的名气虽然通常没有财政、外交大臣响,但实属高位,手中更握有诸多强力部门,如全国的边境管控、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警察系统、甚至有军情五处的特工等等,其职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加上国家安全部。也因此,内政部在传统上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应该由女性掌管的部门。

梅上台后,对过去工党政府的很多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10年5月,上任还不足两周的梅,就推动议会立法废除了工党政府引入的《身份证法》。此项法律自从2006年通过以来,争议极大。在一个没有强制身份证件传统的国家,很多英国百姓一直担心身份证制度会导致个人隐私和数据的泄露,更厌恶生活在一个时刻被警察管控着的国家中。梅果断废除了所有已经发出的身份证,并销毁了数据库内的所有存储资料。

2011年8月,伦敦警察在北伦敦托特纳姆区的街头射杀了一名黑人马克·达根,以此为导火索,伦敦和英格兰部分城市爆发了骚乱。骚乱分子点燃建筑,砸抢商店和超市,甚至出现了十几二十岁的青年在电视直播的镜头前,公然烧毁警车。这是梅自上任内政大臣后遇到的最大考验。

梅一方面谴责暴徒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坚持拒绝授权警察使用高压水龙和催泪瓦斯等武器。这当时被部分媒体批评为“软弱”,但梅坚称“我们维持英国治安的方式不是通过高压水龙,而是通过与社区的和解和共融”。骚乱平息后,大学和社会机构展开的独立调查大都证明,梅的克制举动确实避免了警民矛盾出现进一步激化。随后2012年伦敦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奥运期间的安保工作也展现出了相当的水准。梅为此受到了好评,但她表示,这都是奋战在一线的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和专业的志愿者团队的功劳。

梅在内政大臣任上,最受争议的政策是对移民的大力限制与管控。为此,不少在英的华人留学生几乎要把这位“梅姨”妖魔化成为巫婆一样的人物。自从梅参选党魁以来,笔者几乎每天都会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些平时甚少关注英国政治的留学生朋友们时常分享关于梅参选的文章和动向,而评论则无外乎是对这位“女魔王”深深的怨念:“一年一刀,刀刀砍向留学生”“移民越来越难”“我就是被她逼走的”……

笔者也曾是留学生,深知留学生毕业后大都想争取留在英国工作数年,攒经验又体会文化,而这其中也有一些人希望争取走上移民的路径。但民主本就是个人出于自己利益做出的选择的加总,每个人的个体感受就是政治本身,也是民主制度的精髓。

不过,客观上讲,之前工党政府执政的13年,大概是英国对移民控制最松的时期。不仅仅推出了一些方便移民留英的签证政策,而且对于数量难于统计的非法移民,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即使抓住,也要面临极其繁琐和漫长的法律程序,还不一定能够成功遣送。法律的漏洞,让移民成为了一种行业,假结婚、假材料、挂靠虚假学校等等作弊手段也曾一度风行。大量移民的涌入,确实推动英国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这也对英国的本土就业市场造成了相当的冲击。这种冲击的效应,在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体现得愈加明显。

保守党2010年胜选时,就承诺要把每年净流入英国的移民人数(入境人数减去出境人数)保持在“数万”的水平上。但如今,6年过去,这个数字不降反升,2015年竟已达到了30万。除了把责任推给工党政府留下的历史包袱之外,保守党政府在控制移民流入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梅的承诺一次次跳票,这大大挫伤了保守党的形象。控制移民人数的失败,对于6月份退欧公投的逆势通过起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既然欧盟内的移民完全没有办法控制,刀自然只能砍向非欧盟的移民。梅担任内政大臣的6年中,先后停止了“高技术劳工签证”和“毕业后工作签证”这两条路径,非欧盟留学生毕业后想留英,只能争取在短短三四个月内找到有资质并有空余配额的企业担保办理工作签证,或者选择投资创业并创造就业岗位获得企业家签证。

梅还将难民庇护申请的终审权收归内政部,并通过“快速通道”制度处理庇护申请,对非法移民的拒签遣返率大大提高。2012年起,非欧盟公民与英国公民结婚后,获取永居的等待期从两年提高到了五年,而且对英国公民的收入水平都做出了限制,每年必须超过18600英镑,否则就无权为配偶或孩子申请签证……以上这些“冷血”“不近人情”的政策,更是让梅坐实了“铁娘子”甚至“女魔头”的形象。

但事实上,英国的政治体制里,政务官由民选议员充任,而事务官是通过官僚系统层层考试选拔。梅作为内政大臣,只是首相指派的一个岗位,移民也好,警务也罢,这都不是她的专业。政府收紧移民,抬高签证门槛,这是过去6年的大势所趋,不是梅一个人的决策,她只是恰好负责此事而已。同理,即便是梅在内政大臣任上定下的政策,也不是在她成为首相后就一定要继续执行下去。对某个政客过往的政策有非议,这在民主社会里很正常,但上升到个人敌视甚至人身攻击,却大可不必。

新“铁娘子”的难题

脱欧公投所引发的政坛震荡,绝不仅仅体现在卡梅伦辞职上。过去两周里,英国政坛可谓是波谲云诡:最大反对党工党党魁科尔宾因为在留欧阵营的宣传中表现不力,被部分工党议员逼宫要求下台,但他坚持不接受,更粗暴地解雇了影子外相希拉里·本恩,这引发了工党影子内阁中如潮水般的大面积辞职。工党议员更是以超过80%的支持率,通过了对科尔宾的不信任动议。无奈按工党的党章,想推翻党魁,下院议员、普通党员、工会组织各占三分之一票数。科尔宾暂时还是可以获得几大工会和一些极左普通党员的支持,党魁之位虽摇摇欲坠但并没有丢掉。

议会第三大党苏格兰民族党(SNP)则持续向政府施压,以发起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相威胁,要求政府进一步将自治权力下放苏格兰议会。但是由于苏格兰民族党在今年5月的苏格兰议会选举中,并没能取得多数席位,因此一个少数派政府客观上已很难再次推动新一次独立公投。接下来英国要和欧盟展开谈判,一旦正式启动脱欧进程,感觉被绑架的苏格兰地位将十分尴尬。届时如果党内高层一招不慎,看似铁板一块的苏格兰民族党也难免陷入分裂。

至于本次公投的始作俑者,长期号召英国脱欧的右翼政党英国独立党(UKIP)党魁法拉奇,在公投获胜后,跑到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狠狠出了一次风头,也长出了一口恶气。随后,他宣布自己“功成身退”,辞任独立党党魁一职。完成了全部诉求的独立党今后往何处去?是会就此消亡还是转型重生?目前也只能观望。

这时,再回头来看保守党。相比其他党派的持续混乱,梅的轻松胜选,可谓是用一种最高效和经济的方式,完成了领导权的交接。这在最大程度上,能让因为公投而严重撕裂的保守党重新团结起来。

作为典型的撒切尔主义的支持者,梅却表态支持留欧,这其实和她的政治信仰是不甚相合的。因此,自从梅宣布参选首相以来,就有不少媒体觉得,公投结果的退欧,恰恰成就了内心支持退欧的梅。她在确定当选首相后的简短演说中,更是明确传达了“退了就是退了,现在我们要成功地退掉”的信息。

梅在这次公投过程中的表现,体现了一个冷静和成熟的政客应有的专业素养:身为政府中的高级阁员,又是主管移民事务的内政大臣,如果她表态支持退欧,则一定会成为脱欧派的主将,那么她就必须参与公投前无休止的辩论,和自己内阁中的同事站在舞台的两端就一个个数字进行争辩。而如果审慎支持留欧,则自己大可以藏在首相财相等人身后,不用抛头露面,最后无论结局如何。她退可守住现有的位置,进可以挑战首相的空缺。而且,之前很少表态的梅,恰恰成为了现在保守党内最能够被两派议员都接受的选项。

梅在参选后,对自己党内的对手伸出了橄榄枝,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她表示脱欧阵营的两位主将约翰逊和戈夫都有机会进入她的内阁。“作为一个党派,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共同前进。我们不再是脱欧派和留欧派了,我们是保守党的政府,我们还有很多事儿要做。”

不过,就像是离婚后为了争抢家产而打上法庭的男女一样,欧盟与英国之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信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相当于欧盟“总统”)、卢森堡人容克公开宣称,自己会动用权力发起“总统禁令”,禁止欧盟委员会中任何一名委员和英国进行初步谈判,除非英国正式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启动为期两年的退欧程序。而展开初步谈判,在正式启动程序之前尽量分化瓦解欧盟各国,恰恰是英国当下的最优策略,也是梅在参选声明中一再提到的策略。

而接下来几年中,梅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她在内政大臣位置上一样,依然是从欧盟来英的移民问题。宣布参选党魁的每一位候选人,都被质询到了一个问题:那些现在已经定居在英国的欧盟公民应该怎么处理?梅的每一个对手,哪怕是支持退欧的戈夫和利德索姆,都明确表示保证现在已经定居在英国的欧盟公民不会被“赶走”,唯一一个例外恰恰是梅。她表示,考虑到那些定居在其他欧盟国家的英国公民(约120万)的利益,她绝不会在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对等保证之前,许诺给予在英的欧盟公民(约300万)任何居住权利的保证。

2017年,法国和德国都将举行大选,这也为英国与欧盟的谈判平添了不少变数。目前民调领先的法国总统候选人阿兰·朱佩警告英国,将考虑废除两国间的协议,撤除设在法国加莱的英国边境检查机构。这将导致数万聚集在英法海底隧道加莱一端的难民毫无阻碍地穿越隧道抵达英国。梅对此表示了谨慎的信心,认为自己可以说服法国退让,“作为首相,我愿意和法国朋友坐下来商讨那些不仅仅有利于英国,同时也有利于法国的条件。”

提前接任首相,也意味着梅需要提前走上国际舞台,在纷繁又充满变数的国际局势中,去寻求英国的角色和位置。梅上台后,第一次外交大考就将是在9月初于中国举行的G20峰会。此前从未有过外交工作经验的梅首相,将会在一个多月后的杭州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亮相,值得期待。

政坛上的梅,其“铁娘子”作风和成熟的政客范儿,颇有一些撒切尔夫人的气质。现在,成为英国第二位女首相的梅,也有了成为英国新“撒切尔夫人”的机会。

(作者系政治评论人,英国保守党华人之友成员,长期关注英国政治及在英华人参政)

猜你喜欢
利德铁娘子党魁
糖精是这样发明的
近两年去世的世界名人
经验的反面是匕首
经验的反面是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