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对德阳院前急救效率的影响

2016-10-27 07:29刘小琴黎君彦何顶秀陈忠毅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德阳市卫生院乡镇

刘小琴,黎君彦,鄢 涛,姜 伟,何顶秀,陈忠毅



·论著·

灾后重建对德阳院前急救效率的影响

刘小琴,黎君彦,鄢涛,姜伟,何顶秀,陈忠毅

目的通过比较2008年汶川地震重建前后德阳地区院前急救情况,分析灾后重建对德阳市院前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和查看120出诊记录等形式,随机收集了德阳市2007年度和2011年度“120”网络医院的出诊记录资料;2007年度为对照组,灾害救援后的2011年度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病例数量、疾病构成比方面的差异,以及两组在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和急救时间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灾后重建,德阳市的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和加强;灾害救援前后相比,院前急救病例基础的人口学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120调度时间、到达时间和返回时间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1.79±0.63)min vs (2.36±0.52)min,(13.81±5.23)min vs (15.13±6.34)min,(13.25±5.18)min vs (14.02±4.66)min;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6.82% vs 9.03%)。结论灾后重建促进了院前急救效率的提高,也是解决制约德阳院前急救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有效方法。

院前急救; 灾难; 重建; 地震

重大的突发卫生应急事件除了挑战应急处置能力外,对医院的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也会相应地起到促进和改善的作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德阳市不仅处在重灾区,而且处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通过此次灾害救援和灾后的重建,为德阳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院前急救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机遇[1],积极推动了院前急救的发展,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2],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收集

制定《德阳市120网络医院急救资源现状调查表》,对德阳市120网络医院急救资源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本地区医院共13所,其中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1所。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急诊人员配备、急救物资配备和应急救援物资配备四个方面[3]。调查表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急救呼叫时间与地点、初步诊断、病情摘要、行车里程等。调查前,随车医生经统一培训记录单的填写,由专人负责核对存档。疾病诊断分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统计分类。

2研究对象及分组

随机抽取德阳市急救中心2007年度及2011年度共计两年所接诊的急诊病例,两年共计32 044例,其中,2007年度接诊的11 32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度接诊的20 719例患者为研究组。

3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各种急症或原发慢性病突然加重;患者难以忍受病痛,或危及生命的各类病症;呼叫“120”;调查表信息完整[2]。未满足以上标准的病例均未纳入此次研究。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地震前后急救资源的变化

与地震前相比,重建后的德阳市120网络医院、急诊病房和开放急诊病床数量,较地震前有明显增加,尤其是院前急诊医务人员和急救设备配备较地震前有明显增加,急救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见表1、2。

表1 地震前后德阳市120急救网络医院设备和院前急诊医务人员配备对比

表2 地震前后德阳市120急救网络医院急救设备对比

在地震前的2007年,德阳市11所网络医院均设有应急办公室,而只有6所医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体系,其中3所医院配备了应急救援队;到灾后重建后的2011年,所有的13所网络医院均设有院内应急指挥中心、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体系,配备了专业的应急救援队,对外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升高。

2地震前后院前急救数质量指标

2.1院前急救病例基础资料对比对照组(2007年度)院前急救患者11 325例,男性6 160例,女性5 165例,男女性别比为1.19∶1,年龄1天~99岁,平均(44.84±18.88) 岁。研究组(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20 719人,男性11 501例,女性9 218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年龄10个月~99岁,平均(45.15±17.27)岁。两组性别(χ2=3.690,P=0.054)、年龄(t=1.490,P=0.1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出诊半径分别为(8.27±3.25)km和(8.20±4.40)k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0,P=0.105)。地震前(2007年)农村出诊(明确乡镇属地患者,或急救半径>5km)共4 491人次,占39.66%;城区出诊(急救半径<5km)6 834人次,占60.34%;地震后(2011年)农村出诊8 398人次,占40.53%;城区出诊12 321人次,占59.47%。两组农村、城区出诊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4,P=0.126)。

2.2院前急救时间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120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等方面,均有明显缩短,病死率下降(P<0.05);现场抢救或处置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

2.3院前急救疾病谱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院前急救病种前五位基本一致,依次是创伤、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等。但疾病构成比有所不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创伤病例数在2011年度明显多于2007年度,见表4。

表3 院前急救时间和病死率对比

表4 院前急救疾病谱前五位对比

讨 论

1地震前后德阳市院前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

地震前后德阳地区院前急救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种构成比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呼救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23∶1,平均年龄(45.01±17.48)岁。虽然在震后院前急救的病例数较震前有明显的增加,但院前急救的前五位疾病仍然没有变化,依次是创伤、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

2德阳市院前急救效率在灾害救援后得到明显提高

经过地震救援实践的考验,德阳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布和出诊半径虽然无明显变化,但院前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均较地震前的2007年度明显缩短,死亡率下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资料显示,德阳市院前急救效率在灾后重建后得到了明显提高,这可能与灾区急救医务人员快速的增加、大量先进急救设备的配备、急救培训的增加以及全国各省先进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对灾区县级市“一对一”帮扶密切相关[4-5];另一方面,也说明本地区院前急救人员的急诊、急救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

3德阳市院前急救发展中的问题

农村院前急救发展滞后,城、乡院前急救发展不平衡是德阳市院前急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德阳市灾后重建后院前急救效率(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和急救半径)接近或达到国内大中城市水平[6],分别为(1.79±0.63)min vs (2.16±1.10)min, (13.81±5.23)min vs (14.01±6.82)min,(14.16±4.55)min vs (12.12±5.96)min,(13.25±5.18)min vs (14.08±6.85)min,和(8.27±3.25)km vs (8.50±4.18)km;而农村120出诊到达时间为(14.38±2.76)min,明显长于市区院前急救时间(13.24±4.66)min,其中最长时间达41min,远远高于国家《院前急救医疗管理办法》对农村出诊20min的要求,均提示农村院前急救发展滞后于城区。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城乡院前急救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城区网络医院在各省市专业急救救援队的“一对一”的帮助下,得到快速的发展,院前急救效率已接近国内大中城市水平[6];另一方面,与东部发达城市地域构成不同,德阳地区以广大农村和丘陵地形为主,目前单纯依靠城区网络医院出诊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出诊的需求,而距离呼救最近的一线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建设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发展相对滞后,这种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德阳市院前急救效率低的重要原因[6-7]。第二: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师院前急救水平低。虽然乡镇卫生院在灾后重建中,医疗设备部分得到了更新,急救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未加入120急救网络以及乡镇医务人员急救水平参差不齐,院前急救观念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急诊出诊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偏远卫生院,由于缺乏基层急救专业人员和急救知识,一些捐赠的先进急救设备闲置或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急救资源的浪费[7]。

4德阳市院前急救保障体系发展展望——重视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将乡镇卫生院纳入120急救网络

一方面,依照国家《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和《院前急救医疗管理办法》,加快德阳地区县级急救分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急救分站的建设,逐步完善市(县)-乡-村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可采取城区120网络医院“一对一”方式加快乡镇卫生院急救建设,逐步将符合标准的农村呼救最前线的乡镇卫生院逐步纳入120网络医院,从而缩短农村出诊半径,将农村院前急救出诊时间缩短到20min之内,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效率[8]。另一方面,开展针对乡镇卫生院和农村急诊医师的院前急救培训,改变农村急救观念,传授先进的急救技术,使先进的急救设备在基层医院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效率[9]。

[1] 邵卫卫.强震巨灾推动应急救援发展-访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J].现代职业安全,2010,(4):50-51.

[2] 李春盛.加强急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017.

[3] 张慧,黄建始,段杰.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体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05-1508.

[4] 姜伟,何顶秀,黄楷森,等.德阳市城乡院外急救流行病学比较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9):838-840.

[5] 赵毅,裴雅春.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675-676.

[6]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30-1136. .

[7] 郭荣峰,车在前,李警雷,等.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1):1127-1130.

[8] 赵珊.青岛市农村急救网络建设:成效及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7):597-600.

[9] 鄢涛,王森,谭鸿,等.德阳市院前急救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2):1923-1925.

(本文编辑: 郭卫)

Effect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n first-aid efficiciency of Deyang city

LIUXiao-qin,LIJun-yan,YANTao,JIANGWei,HEDing-xiu,CHENZhong-y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Deyang618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n first-aid efficiency of Deyang city by comparing the first-aid condition before and after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rescue. MethodsPre-hospital emergency visit data of “120” emergency net medical hospitals in Deyang city in 2007 and 2011 were collec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emergency visit records and the emergency resources changes between 2007 and 2011 were compared. The data in 2007 and 2011 was design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of cases number,disease constituent ratio,visit time,arrival time,return time, and rescue time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Deyang first-aid resources were significantly optimized and improved after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P>0.05). The demographic dat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dispatch time,arrival time and retur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1.79±0.63) min, (13.81±5.23) min, (13.25±5.18) min,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n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ere (2.36±0.52) min, (15.13±6.34) min, (14.02±4.66) min,respectively. The pre-hospital death rate in the study group(6.82%)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03%,P<0.05). Conclusion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rural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will probably be the way to solve the development problem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in Deyang city.

pre-hospital care;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earthquake

1009-4237(2016)07-0411-04

618000 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鄢涛,E-mail:cqyt1998@sina.com

R 605.97

A【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16.07.008

2015-01-04;

2015-04-23)

猜你喜欢
德阳市卫生院乡镇
多彩活动 浸润成长——四川省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