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楠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00)
论角色真实情感的塑造
贾 楠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戏剧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也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术。演员是戏剧演出艺术的中心,他运用自己的表演艺术塑造出完美的舞台形象。这些完美的舞台形象必须是有鲜活的生命力、强烈的感染力的人物形象,所以,真实的情感是必不可缺的。本篇论文就是通过分析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戏剧动作与情感、怎样塑造角色的真实情感,来提高演员自己对于角色情感的塑造和把握。
情感;塑造;真实;体现
斯氏体系的“动作为核心”、“动作分析法”的确是克服表演做作、形式主义、直接表演情感、表演结果的一副良方。无论在表演创作,还是表演教学中,都广泛运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艺术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元素如何把握呢?动作为核心,艺术感觉怎么办?艺术情感怎么办?表演创作中的情感问题在戏剧理论与表演理论中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表演创造应具有情节魅力、性格魅力,还应有情感魅力、感染魅力。
表演艺术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表演的情感,舞台的情感,是戏剧表演的一个重点。缺乏情感体验的形象是没有感染力的,“一切要从心出发”,用真实的情感去交流才能得到真的共鸣。新老艺术家们都一致强调了情感在艺术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苏珊·朗格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她认为,艺术不是经验世界的摹写,而是对实在的发现。艺术必须充满情感,然而情感的自发流露却非艺术追求的目的,情感也不是艺术唯一和决定性特征。因为艺术不仅仅是表现,同时还包括再现与解释。艺术中的情感也不再是个别情感,而是变化了的情感、形式化了的情感。艺术这种表现性符号的出现,为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赋予了形式,从而使人类实现了对其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
艺术表达情感有它自己的规律,而戏剧与表演在表达、表现情感时就应遵循“动作与情感”的关系规律。动作与情感的区别在于,动作是由本人意志决定的,是有目的的,即我想这样做,就可以这样做,由自己的意志转移和掌握。任何动作都是由人的意志产生的,而情感有时却恰恰与意志相反,如:我不想哭,使劲控制但却大哭了起来。情感是抓不住的,不能招之即来。动作是情感的捕获器,是情感的诱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告诫我们:“形体动作的‘小小的真实’可以带来思想、情感和体验的‘大真实’,反之则带来‘大不真实’。”关键不在于形体动作本身,而在于这种动作能帮助我们激起一种心理感觉,作为起动、诱饵、桥梁,动作可以诱发情感,传达思想,塑造性格与人物形象。
(一)寻找角色的生活实感
演员的“迷恋”是创作的推动力,分析剧本的目的是要找出“迷恋”的刺激物,缺了这个,就不可能有什么可称之为创作的地方。演员要经过透彻的分析,更彻底地深入角色的心灵,以便研究这个心灵的组成元素,它的内在和外在本性以及它的全部精神生活。研究剧本生活的外部条件和事件,对角色内在精神生活有很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演员从自己的心灵上找出与角色情感相同和相适的情感、体验、元素,以接近角色。
我认为要寻找的是对剧本与角色的生活实感,从心灵深处感觉到这是一段什么样的生活,我要扮演的“我”和“我的对手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在毕业大戏《补天》中,我饰演的班长潍坊和连长有一段“还鞋”的戏。在演这段戏时,我起初无法找到那种带有政治牺牲精神的情感,于是我就先找出潍坊这个角色的性格、思想、情感、家庭环境等特点,然后从自身条件出发寻找与角色交汇之处,用心延伸。潍坊虽然是班长,但也是22岁的女孩子,在那个年代她是不会有爱情经历的,对于和杨连长的感情,是她的第一次,所以,单纯、执着。她不能接受嫁给张羊倌,也是因为她深爱连长,在她看来“金可送,银可分,爱情怎么可以拿去送人呢?”她不理解连长的这种牺牲精神,所以开始坚决拒绝。当连长告诉她,张羊倌在战场上救过他的命,如今年迈还在孤身一人放羊,作为一连之长,他不能自己贪图享乐,看着他人受罪。他的仁义最终动摇了潍坊的坚决,她忍泪接受了连长还来的鞋子,也成全了他的仁义。在演出的时候,我几次都是强行控制自己的眼泪,心再痛也不能哭出来,最后还是忍不住地泪流满面。那时,我的大脑很空白,有点晕眩的感觉,真的是觉得自己要失去这个“爱人”了,连呼吸都是痛的,那一刻我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合二为一,达到了“我就是”的境界。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需要的情感,不是从外部去索取,而应该从演员自己身上找,逐步地让角色活在演员的心里,活在演员的形体里,活在演员的情感里。
(二)塑造角色情感的多种方式
1.开掘“潘多拉盒子”的“情绪记忆”法
当我们扮演的某些与自己个性比较相近,又比较有把握体验其情绪的角色时,我认为应该先从体验入手,运用“情绪记忆”去接近角色的心灵,即运用自己在生活中体验过的类似的情绪记忆,使自己2.要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感觉到角色的心情,促使自己理解与把握到角色这时的情感与情绪状态。在《日出》片段的排演中,我就是运用自己曾经在街上救助过一个小乞丐的情绪记忆来转化为陈白露救助小东西的角色情感。
在谈到情感的表现力的问题时,首要要做到“情动于衷”,也就是说真实的体验是表现力的内在根据,是感染力的基础。很多表演艺术家都认为“神贯而动容”,没有真实的体验而是去表演情感的外部状态和标志,只能是产生没有生命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还应该认识到在体验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情感表现形式的准确、鲜明、生动和优美,要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要在演员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调动起演员形体、表情、声音、语言各个方面因素,才有可能把演员真挚的体验充分地表现出来,也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核心——体验与体现的关系。
3.感觉、直觉——通向情感的一条渠道
如果说情感、情绪难以捉摸,那么感觉则比情感具体,似乎更容易体验和掌握。我认为演员可以通过感觉直接引发感情。人的感觉包括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就像我们摸到开水会觉得烫手,从心里产生抗拒接触它的感觉一样,运用心理性的舞台感觉技能加以掌握与表达,就既能与具体的情境相融合,又能激发起应有的情感、情绪的体验。
4.通过小品捕捉人物的情感与心态
通过一些含有人物关系的小品排练,来寻找角色的情感。在排练《补天》之前,我们就做过这样的小品,可以不是在剧本中发生的事件,比如:潍坊和连长之间的,潍坊和班里姐妹之间的。
5.情感与性格塑造
找准特定性格的角色情感的表达方式是演员情感塑造的重要课题。角色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和他的思想情感紧密联系着的,而不同角色的不同气质又造成了人物情绪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演员要在规定情境的发展变化中,从角色的思想变化中创造出角色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在表演中,演员只有始终把握住人物性格,才能准确地体现出情感,寻找到情感的表现方式。
在戏剧表演的学习中,真实的情感塑造看似是一门很深奥的课题,可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那么这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其实剧本中的角色和我们是一样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把它们记忆下来,作为自己以后表演的素材,这样我们才能够塑造出具有性格魅力、情感魅力、感染魅力的角色。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林洪桐.表演学习手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J812
A
1007-0125(2016)09-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