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盈
小小的芯片,总能掀起巨澜。
2015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曾提到,中国每年因为芯片进口,要花费2000多亿美元,这笔钱与每年进口石油花费的金额差不多。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集成电路进口2313亿美元,多年来与石油一起位列最大的两宗进口商品。
对此,多名专家呼吁:必须加强自主研发,实现芯片国产化,保障国家安全。
事实上,早在2014年,工信部就已经正式公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设立了逾千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这个“香饽饽”引得多地采取积极措施跟进,至今热度不减。
而重庆,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更是加足了马力,致力于打造千亿产值芯片全产业链。
沉浮中起步
为何集成电路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是因为,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芯片,是一切人工智能的源头。
可以说,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石,是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长期以来,在智能手机、电脑终端上能自主研发高性能的“中国芯”,一直是中国IT人的梦想。然而,信息核心技术的一个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很多国外处理器生产厂商几乎垄断了各领域的芯片供应。
这个最薄弱的痛点,重庆更是感同身受。
近几年,重庆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产了大量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但偌大的生产量背后,却有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那就是终端中最核心的芯片生产制造。
重庆每年消耗全国10%、100多亿元的芯片量,但这些都需要进口。
其实,对于集成电路,重庆曾有过无比辉煌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片集成电路芯片就诞生于重庆永川的电子工业部二十四所。可以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萌芽,正是从重庆开始的。
然而,起步较早的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却因种种原因没能适时“生根发芽”,直到2004年前后才有了壮大的契机。
2004年下半年,全球知名动态随机存取内存设计、研发、制造及营销企业——台湾茂德科技打算在大陆投资建设新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基地。
彼时,在工业板块仅汽摩产业“一业独大”的重庆,也正在探寻产业结构变革的突破口,并把目标锁定为信息产业,计划引进数家有分量的电子企业,以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双方很快一拍即合。2006年,茂德在重庆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渝德科技。
艰难中发展
虽然承载了各方期许,但茂德的这个项目似乎生不逢时。
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中有一种“硅周期”现象:五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集成电路产品市场总会出现起伏波动,循环往复。
茂德在渝建厂时,恰遇波谷期。再加上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集成电路行业下滑,让茂德公司“入不敷出”。
母公司乏力,子公司自然难以幸免。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渝德科技运转艰难。
如何让刚刚重生的集成电路产业走出困境?重庆开始寻找新机遇。
当时,世界500强中航工业集团正计划拓宽发展领域,希望将航空高新技术迅速融入到新型显示、航空电子等新兴产业,以放大其核心优势。2010年中期,重庆提出希望中航工业集团参与渝德重组,引起中航极大兴趣。
经谈判,2011年5月21日,中航工业集团买下渝德科技位于西永的工厂。
随后,渝德科技更名中航微电子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集团由此成为首家进入集成电路领域的央企。
截至2015年底,中航微电子集成电路产量已由初期的每个月9000片增至2015年的每月3.7万片。
从2011年到2014年,来到重庆西永微电园的还有西南集成电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一批集成电路企业。
2014年9月,世界著名半导体公司韩国SK海力士的半导体项目在重庆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主要进行半导体后工序加工服务,包括封装、测试、模组等生产线。预计到2018年产品销售额可达15亿美元,有望成为国内产能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
经过几年摸索,重庆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发展。
机遇中壮大
要想真正做强集成电路产业,仅仅在封装测试一环取得突破还不行。
以SK海力士半导体项目为例,封装测试仅仅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中利润较低的一环。
集成电路产业链有上、中、下游,分别对应设计、晶圆制造以及封装测试。但在世界范围内,通常情况下,集成电路设计类公司的毛利率在60%左右,晶圆制造企业的毛利率一般维持在35%左右,而封测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仅为25%左右。
找准薄弱点,重庆再次发力。
2016年3月,重庆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又迎来了一位“大咖”——ARM公司。当今世界,手机芯片99%是基于ARM公司的专利,各种手机之外的移动通讯89%也是如此。
“跟ARM合作就是跟未来世界的巨人合作。”市长黄奇帆说。
与此同时,重庆万国半导体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也在两江新区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
此次引进12英寸芯片制造,完成了重庆多年来的心愿。
仅仅两个月后,重庆又与全球著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y)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重庆合资组建300mm晶圆厂,并于2017年投产。
除了招商引资,重庆还注重修炼“内功”——先后在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成立半导体学院,专门为集成电路行业提供人才支持,包括高端设计、研发、检测以及半导体产业一线的技能人才培养。
事实上,按照集群发展的思路,围绕原材料—单晶硅切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基座载板等六个关键环节,重庆已成功引进英国ARM、美国AOS、韩国SK海力士等一批全球一流的集成电路企业,基本构建起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尽管未来国际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竞争会日趋激烈,但对重庆来说,待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其承载的千亿级产业大梦想,必将成为令人激奋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