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祥
童年的时候,每当大人们将一张张年画贴上房门,便知道春节即将到了,心里便充满了对过年的期待。
我的故乡在峨眉山麓青衣江畔的夹江,这里是以生产高档手工书画纸而蜚声四海的纸乡,也是享誉全国的书画之乡。故乡自古有春节贴年画的传统,这一习俗催生了年画创作和制作的兴起,成为与绵竹年画、梁平木版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这在《嘉定府志》和《夹江县志》上多有记载。直到数百年后的今天,夹江木版水印年画风采依旧,故乡人张贴年画的传统习俗依旧,并成为我年年春节里挥之不去的乡愁。
少年时候便知道,以木刻门神为主的夹江年画历史悠久,据传来源于明末清初,与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关。杀人魔王张献忠,对四川实施残暴统治,大肆屠杀不甘屈服的四川人,以至蜀中“血流漂杵”,清初的统治者大规模移民四川,其中移民夹江的人中有善画能刻者,把从故乡带来的门神画像临摹下来,雕成木版,印制涂色,使我的故乡也贴上门神像,长此以往渐成习俗。又传说因为夹江出生的嘉靖年间进士、明朝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庭,从京城带彩绘门神像回夹江,经过乡人的临摹、木刻而成民间文化,流传至今。
其实在张献忠举起屠刀之前,大约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夹江境内就有年画作坊存在,主要由“帖扎行”兼营。艺人们利用当地手工土法造纸的便利条件,制作一些相对简单的年画。据一些老艺人回忆,到清代末叶,位于夹江县城近郊的杨柳村、谢滩村一带,已经有很多年画作坊在大规模生产销售年画。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坊是“董大兴荣”和“董大兴发”两家商号。据说那时候,因为年画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除了那些生意很大的作坊一年四季不停业外,一般从事年画生产的中小作坊农忙时务农,闲暇时购置纸张、研制颜料、雕刻画板,秋收一过,就开始生产年画,一直要忙到腊月底。夹江年画除了满足周边地区的需求,还远销湖广及南方丝路沿线的滇黔地区,以至那里还有“黄丹门神能驱鬼”的民谚。至清末民初,年销量最大时,超过了千万份。其中仅“董大兴荣号”一家作坊,年制作销售的年画就有几十万份。年复一年,夹江年画便形成了自己独特流派,直到民国初年还十分鼎盛。
每次回到故乡,总要去夹江马村的万亩竹海中罗八爷,上世纪40年代曾在南京做过蒋介石的警卫,后来因家庭原因回到了夹江。因为这段历史,罗象庸解放后一直受排挤,直到若干年后才有机会参加工作,返回乡里跟父亲罗肇修学年画,1962年因生活困难又开始画,那时大多是偷偷地画。上世纪八十年代,终于敢公开画了,也画得多了,就拿到夹江城里去卖,几元钱一幅,后来二三十元一幅,就这样靠年画补贴他们的生活。周发文是省立师范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而是回到家里跟随罗老先生学习年画制作,成为夹江年画如今的传承人。过去我们城郊的谢滩村,有董、罗、陈、李四大家族制作年画,他是罗姓年画的传人,至今八十高龄,犹能进行年画制作。
夹江年画研究所的老乡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201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冯庆豪研究员造访夹江年画研究所,带来上世纪40年代馆藏夹江年画的复制照片,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年画复制照片,是民国时期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收藏并捐赠的作品,但是一直未启封。该馆为准备2013年春节年画展,首次启封所赠画卷,发现夹江年画33幅。在这些年画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年画作品右下角明显标识“董大兴发”、“董大兴荣”的字号,均出自夹江著名的年画大作坊,同时还有年画采购商家的字号。据冯庆豪研究员介绍,通常的年画人物题材均以明代以前为主,以清代人物为题材实属罕见。另据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吴泽全介绍,此次所赠的夹江年画复制图片,在夹江年画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将进一步还原夹江的民俗文化,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春节到了,预示着农历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这是故乡人普遍的心理需求,年画就是这种心理需求的艺术表达。因此乡亲们抽空赶腊月场,备过年货,买两张年画是必不可少的。回到家里,和着春联一块儿张贴。贴张灶神,希望来年每顿都有米下锅,不断炊;贴张财神,希望来年能够有财运,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贴张“福禄寿喜”,祝福全家人健康吉祥;贴张门神,将邪恶鬼魅拒之门外。总之,凡是农家的每一扇门,都有其表现的门神。正如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元日》一诗所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春节到来的时候,揭下旧的春联和年画,贴上崭新的春联和年画,一种新的梦想渐渐升起,一种浓浓的年味立即弥散开来。
而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望着那些年画心里就乐,总感觉过年的滋味真好。我还专门买了一本图画本,一张张地临摹那些年画,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近六年时间临摹了厚厚几大本。在离家的日子里,这些稚拙的临摹年画,便成为我慰藉乡愁的良药。在潮来潮去的当今社会,大有明星挂历取代年画之势,我深怕哪天回家就看不到年画了。因此,我开始了夹江年画的收集与收藏工作,回家拍了许多年画制作与成品的照片,准备时机成熟整理成册,给自己及后世子孙留一份念想。
前年的阳春三月,一个桃花盛开的时节。朋友邀请我回乡参加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在青衣江畔的凤山村,当我们穿行于万花丛中时,突然发现不少当路的墙体上,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年画扯人眼球。这些墙体彩绘年画,在保持夹江年画木刻水印的基本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线条更加圆润饱满,色彩更加艳丽多彩,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春暖花开的景象十分融合,真是画中有春意,画外春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