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策反馈评价体系是一个政策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也是政策制定者掌握政策对被管理者产生影响的具体方法。由于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其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完善将影响、左右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政策反馈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抑制和消除政策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够根据时代变化,及时调整业务指导,发挥引导作用。本文从政策反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建立要素入手,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自身特点,探索具体评价指标以及体系运行模式。
一、政策反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
政策反馈系统(Policy Feedback System)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系统,其特点是多层次、多网络。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政策反馈系统反馈来自于政策对象,而公共政策作为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对对象系统必然有某种改变或反应,并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此外,反馈也来自于与对象系统有某种关联的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以及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评估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政策评估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从而调整、修正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通常,主体针对一项政策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各种评价,包括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执行的评估、政策结果的评估。
政策评估基于两个层面:
(1)事实层面:事实层面评估的目的是向人们说明一些事实,不涉及价值冲突。比如,政策结果是什么?政策目标是否达到?该政策是否是该结果的原因?政策的成本有哪些?是否有效率?等等。
(2)价值层面:以特定的价值标准来判断政策的影响,比如,公平性。但不同利益主体对这些价值标准的定义可能会存在差异。
政策评估应当注意政策预期的影响和非预期的影响,每一项政策在设计时都指向特定的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因此,这些问题和群体是评估时首先需要想到的对象。首先必须明确哪些是政策的目标群体,什么是政策的预期目标。进一步预测政策可能产生预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非预期的结果。政策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预定的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
关于成本的影响: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既应包括公共开支,也应当包括私人开支。
(2)间接成本:除了直接成本外,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计入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能是无形的,或非货币的,但需要以货币衡量。
(3)机会成本:政策评估的时间具有长期性,每一次评估工作对下一次政策的修订都是至关重要的,失误的评估将计入机会成本。
政策评估的分类:
(1)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
(2)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
(3)预期评估、现实评估与综合研究评估
二、建立安全管理反馈评价体系的意义及必要性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建立一个科学的政策评价体系,对政策过程的评估和监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其意义在于:
(1)政策评估是政策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手段。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保护国防科研生产秩序的最前沿和基础保障,政策制定和执行必须得到落实,且切实可行。政策主体必须时刻保证政策具有有效性,对政策发挥的作用进行及时监控。当发现政策出现偏差或者政策对目标产生不良影响时能及时制止,及时抑制和消除政策对行业的不良影响。
(2)政策评估是调整、修正、延续和终止政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反应出来的时代特征越发明显。在时代进步的同时,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政策需要与时代相适应,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及时地调整、修正相关政策,在系统内单位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补充政策相关制度,在政策明显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时终止相关条款,使安全管理政策可持续发展。
(3)政策评估有利于政策资源的配置。每一项政策的出台与落实都将配置相应的政策资源、管理资源,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整资源,及时弥补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弱点,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管理成本,避免短板效应。
(4)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途径。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引导下,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出台都要做到科学与民主,政策评估就是制度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发现目标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与之适应又是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三、安全管理政策评价指标的研究
建立安全管理政策评价系统就是要科学地建立一系列能够发现行业现状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反应出来的变量,及时修正政策,加强正面引导,合理调配管理资源。
(1)对人员结构指标的建立。其中包括对单位人员总数、人员学历、年龄结构,以及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结构、人员属性、用工方式、年龄结构等指标。通过单位总人数与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人数的比值能够反应出单位安全管理的工作压力,通过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用工方式和学历结构可以反应出安全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通过两年以上指标反应出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由正式职工比例下降,合同制以及临时聘用人员比例增加,在对政策进行修订时就应该着重对合同制及临时聘用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2)对单位基本属性指标的建立。其中包括单位产值、单位办公环境、地理位置、周边经济状况、单位收入在当地的水平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应出单位的经济水平。及时掌握系统内单位经济状况,能够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对经济状况不同的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分级达标,减轻安全管理工作对单位造成的负担,与单位的科研生产相适应。
(3)对单位突发事件指标的建立。其中包括单位发生的火灾、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案件等情况建立指标,通过这些事件的数量、原因的分析,能够清楚反应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及发展趋势,合理调配管理重点,有效控制发案。
(4)对单位经营状况的指标。其中包括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改制、重组、合并、裁员、破产等指标。分析行业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能够预估安全管理工作下一个五年的变化情况。对于情况逐年增多经营状况,分析其安全管理工作的风险点,对风险点进行控制,将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做到具有前瞻性。
四、评价体系的具体运用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政策评价体系运行的主要成果是:安全管理白皮书与支撑政策修订的数据支撑。
安全管理政策评价体系以年度为单位开展,以调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范围包括政策执行的相关单位,调查对象包括安全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分领导层与执行层,每单位根据总人数比例计算被调研人员人数。调查问卷以选择题形式进行,数据统计由各集团公司进行,调查结果不作为评价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依据。
调查结果每年发布安全管理现状白皮书,客观反应目前安全现状。并将指标数据列入数据库,与往年结果形成曲线图,提供给政策制定者。
当关键指标触发修订要求时,启动安全管理政策修订程序,向政策制定者建议修订现有制度,并列出详细的修订需求与必要性,使政策修订工作适时开展,并且修订依据充分翔实。
五、结束语
安全管理政策评价体系以及指标系统的建立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要推动政策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评估的不确定性、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因果关系的不易确定、有关人员抵制、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政策评估的经费不易取得等问题,但是对国防科技安全管理政策评价体系建立的探索是非常有益于国防科研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