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摘要:根据调查,现今人力资源市场供应和需求严重失调,很多来自高校的毕业生都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而各大企业也相继表示很多岗位需要专业人才。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以此对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做出了一些探讨,探讨发现唯有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这一宗旨,创业和就业相互协同,才能平衡社会人力市场的需求和高校资源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创业;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01
根据各项数据的统计,发现即便全国就业情况十分严峻,不堪入目,但大学生就业情况却始终保持稳定,甚至还有小幅度上升。就业率确实十分稳定,但仔细研究数据后发现就业质量却十分不理想,大学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大多都不匹配。而在产业机构调整的背景下,就业质量也变的尤为重要,企业的各大岗位都需要很多专业性人才,而大学生也希望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创业也就成为了就业的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各大行业相继出现了很多创业大学生,国家也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也出台很多政策去支持大学生创业。倘若创业与就业相互合作协同,那么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会随即变的越来越理想。
一、产业机构调整背景下就业及创业协同的意义
1.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合理的与学校资源协同,合理将学校资源最大化利用,这样也就减少了很多创业道路上的障碍,同时最大化的提升了学校资源的效益。高校利用自身资源来帮助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协同管理,使得创业成本大大降低,也加大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2.实现资源使用高效化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一直是就业方面的两个重要维度,而创业这一特殊形式,使得这两个重要维度大大受益,也极大发挥了创业的最终目的与效果。创业与就业相互协同后的效果,也远远的大于独立实施的效果。
二、就业与创业协同目前存在的障碍
协同讲究的是团队合作,从合作的内容来看如人、财、物资源,以及招生等职能部门,还存在很多如下障碍:
1.组织结构障碍
组织结构是协同的重要骨架,将行为、步调的协调和合作串连在一起。但现今,政府部门还未明确创业的主管部门,所以必定存在权责不明的现象,不同的管辖部门都对应着不同的高校,而常见的组织管理模式有如下三种:一是独立的就业处室分管就业创业,如台州职业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二是就业部门管辖就业,团委管辖创业,同时就业部门和团委都归属学生处。这三种也是当前高校组织结构基本模式,所以还存在很多障碍,需要多多改善。
2.信息共享障碍
为了更好的协同与合作,首先就需要做好信息共享,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创业都会出现信息壁垒。对此,作出了相应的调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个组织都有自己对应的完整全面的系统和管理,所以自然而然与外界隔绝,自己孤立生存。二是各个组织成员尚未意识到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而是将自己组织的信息据为己有,不愿与其他组织共享,认为这是自己发现的,就只应归自己独有。从而导致不好的后果,使得信息短缺,而最终也使得各组织环节无法很好的进行。
3.资源组合障碍
高校资源都有限度,并不是无限的,所以合理的分配利用资源也就十分重要,只有把人财物资源优质合理分配才能把组织的产业增加到最大化,如何分配利用也是社会各大企业的重点探讨之一。
三、就业与创业协同的对策研究
1.统一组织,集中领导
为了更好的协同,以及各个组织的信息共享化,就应实施统一组织,集中领导这一方针,这样才能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达到最终协同的目的。使得各个组织建立信任,才会相互团结协作。而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协同,首先就应该从教育管理部门入手,将各个大学内部创业管理统一组织,集中领导,使得组织骨架更加完整坚固,达成协同。
2.归口管理,分工协作
制定合理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并且明确分工各个岗位的职位,才能加大每个岗位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应该增加各部门员工的交流,让各个部门建立信任,使得更好的合作协同。然后便是整个单位也要建立严谨的协同制度,使得部门之间最大化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3.构建网络,交流信息
如何将“信息的独享”问题解决,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信息资源库,构建高校网络信息化系统。系统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信息资源分类,再统一录入资源库中,按不同等级岗位登记,每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有权共享资源,让信息得到最大化利用。建立一个合格的资源库不仅要有专业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而且共享的资源也要具有很大价值,所以要不断对其相应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使得资源的质量能够不断得到提升。所以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工作人员的效率,使得整个资源网络更加完整,具体,质量化。这样不论是信息的提取还是信息的录入,都会事先高效,无障碍。最大化的实现了信息共享。因此构建信息资源网络,以此来交流信息,是解决信息独享的最佳方案。
4.社会关注,整合资源
组织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才能最大可能性的加大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而上述所说的协同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优化之一,而要更大的整合资源,就应发起社会关注,为大学生创业提高更多的平台。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向当地政府争取更多资源与资金,更好的打好创业基础。二是各大高校对创业的硬件设施的投入还有待加强,与教学设施相比,投入远远不够,各大高校还应重视这一问题。三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资源不够,许多大学生都处于对创业十分模糊的影响,很少有真正的专职人员来指导他们。所以每个高校都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师资力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引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打开他们对创业的思路,最终使得大学生创业走向成功。想要做到上述几点,就应加大社会关注,让相关专职人员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指引大学生创业。然后有效整合资源,不断优化资源,使得资源能够充分共享,受益于整个单位,让每个组织相互流通,相互协同。
参考文献:
[1]钱益民.转理念重协同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4,(28):61-62.
[2]梁毓容.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C]//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94-94.
[3]郑艳妮.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同管理模式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10):99-101.
作者简介:李 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