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研究

2016-10-25 07:23张凯焱
现代语文 2016年8期

摘 要:本文在逐一分析平遥方言语气词用法的基础上,从时体范畴的角度,对平遥方言语气词进行了再研究。文章从绝对时制与相对时制的角度对语气词表达时范畴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从完整体与非完整体的角度对语气词表达体范畴的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平遥方言语气词在时范畴与体范畴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平遥方言语气词在发挥时体功能时的范围与受到的限制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平遥方言 语气词 时 体 绝对时制 相对时制

关于汉语中有无语法范畴,学界存在争论。一种观点是汉语没有语法范畴,因为语法范畴只能是词形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另一种观点是,汉语有语法范畴,因为语法范畴为各类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前者是狭义的语法范畴,后者是广义的语法范畴。对于语法范畴的不同定义,相同点在于二者认可其本质是对语法意义的归纳,差异在于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所涵盖的范围。

“时”与“体”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语法范畴,表达时体范畴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动词重叠式等。其中,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动态助词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表达时体,人们关注得比较早,研究比较深入;动词重叠式形式固定,用法表较简单;而语气词,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语气,表达时体范畴的功能潜藏于表达语气功能之下,配合句中其他表达时体范畴的成分一起,构成完整而丰富的时体内涵,因此比较复杂,尤其是方言语气词。

平遥方言中,常用的语气词有14个,其中“啦”“咧”“哇”“来”“的”除了表达语气以外,还兼表时范畴、体范畴。本文对以上几个语气词在表达时体范畴时的具体用法进行陈述。

一、表达时范畴

时范畴,即时制。时制问题受到高名凯、吕叔湘等诸位先生的关注,对时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李铁根在《“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中提到:“所谓时制,指的是事件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或与另外一个参照时间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时制有两种基本类型: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前者指事件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后者指事件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以外的某个参照时间所形成的时间关系。”[1]这是对时制、绝对时制、相对时制较为完整清晰的定义。平遥方言语气词在表达时制范畴时,在绝对时制与相对时制方面具有非常清晰的界定。

(一)绝对时制

绝对时制以说话时为参照,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

1.过去

平遥方言语气词中,“来”是唯一可以表达“过去”范畴的语气词,其他语气词出现在表示过去含义的句子中时,只表达相应的语气,不具有时体功能。同时,“来”也只表达“过去”范畴,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来”可以作为句中唯一具有时体功能的成分来传达句子的时制,此时,“来”本身含有“不久前”“刚才”等时间概念。例如:

(1)我吃饭来。

例(1)结构非常简单,主谓宾结构“我吃饭”加语气词“来”,表达普通话“我刚才在吃饭”义。

当“来”与表达“过去”的时间名词连用时,不再含有具体的时间概念,只是笼统地表示过去。例如:

(2)夜来(昨天)我去太原的来。

2.现在

平遥方言语气词常用“咧”与“正”搭配表示现在,少数情况下,“正”会被省略。例如:

(3)外头正下雨咧。

(4)外头下雨咧。

例(3)与例(4)在语义表达上没有区别。

3.将来

“啦”“咧”“哇”“的”这4个语气词在平遥方言中都可以表达“将来”范畴,其中,“啦”需要与时间名词或者时间副词“快”搭配使用,其他3个语气词可以直接加在动词后面构成句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三者存在区别,“咧”为简单陈述时间即将开始,不含有语气成分;“哇”在表示“即将”的同时,含有请求、要求的语气;“的”强调完成所述动作、事件需要位置的转移。例如:

(5)地明(明天)就农历十五啦。

(6)紧走上两步哇,快下将雨来的啦。

(7)准备碗筷哇,吃饭咧。

(8)不用等兀家(他)啦,咱们吃饭哇。

(9)走哇,咱们吃饭的。

例(5)中“啦”与时间名词“地明”一起表示将来;例(6)“啦”与时间副词“快”搭配表示将要。

例(7)分句中的“哇”表示要求听话人准备餐具,“咧”用来陈述“吃饭”这件事即将开始。例(8)同样表示“吃饭”这件事即将开始,但交际语气比用“咧”的句子明显得多。例(9)则强调要完成“吃饭”这个动作需要位置的转移,可能是从客厅到餐厅的短距离位移,也可能是从家里到饭店比较长距离的位移。

另外,从说话时间与事件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来看,“咧”的时间差最小,“哇”次之,“的”较大,“啦”最大。

语气词在表示绝对时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示绝对时制的语气词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时间链,如图所示:

(二)相对时制

关于相对时制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此采用李铁根《现代汉语时制研究》中采用的分类方法:事件以某一指定的时间为参照点,若事件与这个参照时间同时存在,则为同时;若事件发生与这个参照时间有先后关系,则为异时。异时又可分为先时(事件在参照时间之前发生)和后时(事件在参照时间之后发生)两类[2]。这种分类方法将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简明且科学。

我们可以粗略地用“相对时制=参照时间+事件(+说话时间)”表示相对时制的结构。相对时制与绝对时制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参照时间,参照时间既可以是一段具体的时间,也可以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参照时间中不会出现语气词。语气词往往出现在表示事件的那部分句子中,配合副词、动态助词等成分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参照时间中出现语气词的情况极少,集中表现为用某一事件正在发生的时间作参照时间。例如:

(10)正洗头发咧,停咾水啦。

例(10)中,“洗头发”这件事正在发生的时间是句子的参照时间,“咧”与“正”搭配表示事件正在发生,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相同,为同时。

相对时制中,同时与异时的区别在于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的先后关系。除例(10)这种情况以外,语气词只会单纯地影响事件时间,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的关系则依靠表示时间的关联词语、名词、副词、短语以及动态副词来表示。这种情况下,语气词不具有表达相对时制的功能。

(三)绝对时制与相对时制的混合

李铁根在《“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中提到“相对时制同时异时的区分不限于句子,短语中也存在相对时制问题”[3]。如“下咾课去你家”是个连动短语,没有绝对时制,但有相对时制,是异时、后时。以这个短语为基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则可以增加不同的绝对时制。例如:

(11)下咾课去你家的来。

(12)下咾课去你家的哇。

上文在介绍语气词在绝对时制中的作用时提到“来”表示过去,“哇”表示将来。例(11)表示“下咾课去你家”这件事发生在过去,是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陈述;例(12)表示这件事将要发生,是对之后行为活动的安排。

这进一步说明,语气词在绝对时制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表达体范畴

长期以来,学界对“体”的称呼不尽相同,分类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最早提出了体的概念和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分类[4]。戴耀晶在《现代汉语时体系统》中将“体”定义为“研究与时间关联着的事件”,把“体”分为完整体和非完整体两大类型,前者是从外部观察事件,后者是从内部观察事件[5]。邱闯仙在《山西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初探》一文中,以各位学者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平遥方言特色,对平遥方言的体系统进行了分类,如下图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符合平遥方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在笔者深入研究平遥方言语气词体功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所构建的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助词为主体,揭示了平遥方言在表达时体范畴方面的特色。实际上,在平遥方言中,不仅是助词,语气词在表达体范畴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完整体

平遥方言语气词中,“啦”是表示完整体最主要的语气词,他既可以表示完成体,也可以表示经历体。

1.“啦”在完成体中

“啦”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动作、事情的完成或事态的变化,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名词后,体范畴主要针对动词,因此“啦”用在动词或者动宾短语后是其体范畴最主要的用法。例如:

(13)吃啦。

(14)兀家(他)回咾学校啦。

例(13)中的“啦”直接用于动词“吃”后,表示“吃”这个动作的完成,具体来说,是指“吃饭”这件事情的完成。例(14)中的“啦”用于动宾短语“回咾学校”后,表示“回学校”这件事情的完成。

“啦”在表示完成体的时候,常常与动态助词“咾”搭配使用,构成“V咾O啦”结构。不过该结构不仅可以表示事情的完成,还可以表示事态的变化。例(14)既表示他回学校这件事情的完成,又强调他从家回到学校这一事态的变化。

2.“啦”在经历体中

“过”是经历体最主要的标志。平遥方言中,“啦”经常与“过”搭配,表示经历体。例如:

(15)这儿扫过啦,不用再扫啦。

(16)我看过这本书啦。

平遥方言中,经历体的否定和疑问常用“没啦”表示。例如:

(17)——你去过北京没啦?——没啦。

上句问“你有没有去过北京”,下句回答“没有”。

事实上,“没啦”中的“没”在平遥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读作[m??13],下文记为“没1啦”,一种读作[ma35],记为“没2啦”。前一种表示原本就没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后一种表示原来有过,现在没有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了”。

毫无疑问,“没1啦”可以作经历体的否定和疑问形式,那“没2啦”是否也与经历体有关呢?笔者认为,“没2啦”本身就有经历体的含义。《现代汉语时体系统》中提到,经历体所强调的是句子所表达事件的历时性[7]。“没2啦”所表示的从有到无的过程就是在强调某一事件历时性。例如:

(18)——有西瓜咧没啦?——没啦。

问句中为“没1啦”,答句中为“没2啦”。回答表示原本西瓜是有的,现在没有了,西瓜经历了从有到没有的过程。

(二)非完整体

平遥方言中,非完整体主要通过助词作补语来体现,如:“V+开”和“V/A+起”表示起始体,“V+上[x?](入声)”和“V+给”表示实现体,“V+的”表示持续体,这一部分在邱闯仙《山西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初探》一文中有详细的说明,笔者不再赘述。语气词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在“咧”用于进行体中。

平遥方言中常用“正+V/A+咧”或“咧”表示进行体。例如:

(19)我正睡觉咧,兀家(他)来啦。(正+V+咧)

(20)兀家(他)来得兀阵阵(那会儿)我正忙咧。(正+A+咧)

(21)——作甚咧(干什么呢)?——吃饭咧。(“咧”)

三、平遥方言语气词发挥时体功能的特点

(一)语气词发挥时体功能的范围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语气词在绝对时制与完整体中发挥的作用明显比在相对时制与非完整体中要大,可以说,只有语气词“咧”能够在相对时制和非完成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中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完整体是从外部观察事件,强调说话时间与事件之间相对独立的关系,绝对时制也是这样,站在说话时间的角度来观察事件,除了现在时,说话时间与事件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非完整体是从内部观察事件,说话时间与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相对时制中强调参照时间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一定存在联系,不存在独立性。平遥方言语气词中,“咧”经常与“正”搭配表示事件正在进行或表示绝对时间的现在,这一用法要求说话时间(相对时制中为参照时间)与事件之间存在“同时”的联系,因此,“咧”会出现在绝对时制中的现在、相对时制和非完成体中,而其他语气词对说话时间与事件之间的独立性要求较高,往往出现在绝对时制与相对时制的完整体中。

(二)语气词表达时体范畴受到的限制

语气词表达时体范畴会受到句中其他成分的限制,当句中没有其他时体标记时,语气词的时体功能就比较明显,如果句中有其他时、体标记,其功能就会比较弱。例如:

(23)咱们准备吃饭哇。

(24)咱们准备吃饭咧。

二者所表达的句义是相同的,尽管分别使用了语气词“哇”和“咧”。例句中的副词“准备”表示所发生的动作行为是将来时,是时的直接承载者。这时“哇”“咧”表时体范畴的功能较弱,更多地表达出的是语气词的功能。

综上所述,平遥方言中,语气词是表达时范畴和体范畴的重要方式,因此,语气词的时体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研究忽略了这一部分,往往更关注其在语气表达方面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平遥方言中语气词表达时体时体范畴的功能,归纳出了语气词在时体范畴表达中的范围和条件,希望能对完善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

2002,(3):1.

[2]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

2002,(3):10.

[3]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

2002,(3):11.

[4]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88.

[5]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33-80.

[6]邱闯仙.山西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

[7]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57.

(张凯焱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