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量名”既能表示无定,又能表示有定,还有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用法。本文沿用陈平先生提出的四组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概念,单独对“一量名”的指称类型进行界定,并着重分析其定指、及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用法。
关键词:四组概念 一量名 定指 类指
一、“一量名”指称性简析
陈平提出了“有指、无指”“定指、不定指”“实指、虚指”“通指、单指”等四组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概念。四组概念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进行划分,其中有不同又有交叉。例如,定指与不定指的差别对于有指成分有意义,对于无指成分则没有意义;实指与虚指的差别对于不定指成分有意义,定指成分则都是实指。通指成分在语义上有两个特点:首先,语境中个体形式的人和物都不能划归此范畴,在这个意义上,通指与无指有相似之处;其次,通指成分相当于实际语境中确定的一类人或物,在这个意义上,通指与定指又有相似之处。而单指中既有定指的又有不定指的。“无定”相当于“不定指”,“类指”相当于“通指”。本文采用“类指”这个名称。
(一)有指与无指
如果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语境中的某人或某物,我们将之定义为有指成分,否则为无指成分。如:
(1)前年五月,她在那个西餐厅做服务员时,结交了一位贵客。
抛开时间名词不算,句中共有“她”“那个西餐厅”“服务员”和“一位贵客”四个名词性成分。其中三个都是实有所指:“她”和“那个西餐厅”代表着语境中说话人及受话人都认识的两个实体。“一位贵客”也代表实际语境中的一个实体,尽管一时无法将这个实体与某个具体的人相联系,但我们都相信这个人的存在。名词性成分“服务员”则与其他三个有所不同,它在这个语境中表示一种身份而不是某个实体,我们无法将与同语境中某个具体的人划为等号。说话人在提及“服务员”时,出发点是它的抽象属性,而不是语境中实际的具有该属性的某个人,因此“临时工”在此为无指成分。
“一量名”既可以表示有指,又可以表示无指。如:
(2)雍士杰曾是一名菜农,今年50多岁。
(3)因为经济不景气,酒店老板辞退了一名临时工。
例(2)、例(3)中都有一量名结构,例(2)中“一名菜农”指的是句中主语雍士杰的职业,而不是实体,为无指成分,例(3)中的“一名临时工”指的是在酒店就职的身份为临时工的一个真实的人,着眼点是一个实体,为有指成分。
(二)定指与不定指
如果说话人在使用某名词性成分时认为受话人能将其指称对象与语境中某个实体等同起来,并能将其与该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同类实体相区别,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定指成分;若说话人语料受话人无法区别,则为不定指成分。如:
(4)那天,一辆草绿色的解放牌卡车悄无声息地滑至淮海别墅顾而巳家门……车停稳后,只见跳下一群身着去掉了领章、帽徽的空军服装的人。他们一进屋,就把守好每扇门窗,拉好窗帘。
“一辆……卡车”和“一群……人”的所指对象均为实体,读者无法根据任何语境信息将之与其他同类事物相区别,所以为不定指成分。而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淮海别墅顾而巳家门”的所指对象是独一无二的,读者应该能够轻易识别。至于“车”和“屋”两个名词,读者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它们所指即为前文提到的解放牌卡车和淮海别墅顾而巳家;同样,“他们”“门窗”“窗帘”的所指也都很明确,这5个名词性成分都是定指成分。
“一量名”既能表示定指,又能表示不定指。如:
(5)屋门“哐当”一声被踹开了,一个黑衣大汉冲了进来。
(6)咱家小狗跑过来围着我转,一条小尾巴还一个劲儿地摇来摇去。
两个句子中的“一量名”结构有所不同,例(5)中“一个黑衣大汉”在受话人的角度难以明确地与某个实体联系起来,为不定指成分。例(6)中“一条小尾巴”很明显指的是句中“咱家小狗”的尾巴,受话人能够轻易地将之与同类实体相区别,为定指成分。
(三)实指与虚指
说话人使用某名词性成分时,若其所指为语境中实际存在的人或物,该名词性成分为实指成分;若其所指只是虚泛的概念,在语境中存在或不存在实体皆可,则为虚指。实指与虚指的基础是说话人的主观意图,同受话人无直接关联。如:
(7)老杨想娶一位北京姑娘。
此句可理解为老杨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且是北京人,该名词性成分指的是实实在在的人,为实指成分;也可理解为老杨正找对象,条件为女方是北京人,该名词性成分旨在强调姑娘的身份,是一个虚泛的概念,为虚指。
(四)类指与单指
若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为某类人或物,则为类指成分。相反,若其所指为某类中的个体,则为单指成分。例如:
(8)一个人胸无大志便不能成大事。
(9)后来,汪若海就来了……看到一个曾经那么要好的朋友变成这样,我们都有些难为情……(王朔《动物凶猛》)
“一量名”既能表示类指,也能表示单指。例(8)中,“一个人”指的是整个人类,为类指成分;例(9)中,我们能清楚地判断出,“一个曾经那么要好的朋友”指的是汪若海这个人,为单指成分。
二、“一量名”的定指、类指及兼类用法
“一量名”结构被称为无定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表示不定指是“一量名”结构的本职功能。然而,“一量名”结构表示定指的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示类指的用法也是屡见不鲜,甚至还存在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现象。
(一)“一量名”表定指
关于“一量名”是否能表示定指这个问题,学界的回答多数是否定的。陈平(1987)所列表示定指的结构中不包含“一量名”;唐翠菊(2002)认为不但表虚量的“一量名”不能表示定指,表实量的“一量名”也不能表示定指;王红旗(2001)、沈园(2005)、陆烁(2009)等都详细讨论了“一量名”的指称功能,但都没有提到它能表示定指。然而,单从受话人能否确切辨识出其具体所指对象的角度来看,“一量名”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表示定指的。
杉村博文(2002)提到了“把”字宾语位置上的类似现象。例如:
(10)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曹禺《雷雨》)
杉村博文指出,该句以“无定分析形式”代替了“有定指称形式”,也就是说,用无定形式表达了本该由有定形式来表达的内容。只有在说话人、受话人都对“把”字句中把“把“后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心照不宣时,才能使用此表达方式,而这正是典型定指成分的使用要求。
小句宾语的主语、动词或介词宾语等位置上的“一量名”也有可作定指解读的情况。例如:
(11)听说王强他们去了张玲家。真没想到,他们竟然去打劫一个寡妇。
(12)我在院门口等米兰时,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我变得有恃无恐,神气活现地站在大门口伸着脖子张望,我甚至希望过路的院里同龄女孩子留下来观看我和一个那么高大美丽的女人的约会。(王朔《动物凶猛》)
显然,例(11)、(12)中的“一量名”说的分别是前文的“张玲”和“米兰”。这与回指性定指成分(anaphoric definiteness)相类似,但是这两个例句中的“一量名”真是一种回指性定指成分吗?一个带无定标记的形式怎么用来定指呢?我们认为,“一量名”本身并无定指功能,上述“一量名”的定指来自与其共同构成同位短语但又承前省略了的“人称代词/专名”①。
黄瓒辉(2003)讨论了代词“他”的紧邻预指(adjacent cataphora)用法,即“他”与其所预指的对象位于同一小句内切紧邻在一起的对象。黄文指出,这种“他+NP”结构可作为一个整体充任句子的主语、定语和宾语,其中的NP是一个指称成分,与前面的“他”所指对象相同。从“紧邻、复指”两个特点来看,黄文所说的“他+NP”俨然是一个同位短语。②黄文提到,这类“他+NP”中的NP可以是光杆名词短语、指量名短语和数量名短语。在此仅举NP为“一量名”的例子。(黄瓒辉,2003)
(13)小院宽敞,装满了阳光,他一个老人舍不下这么多阳光。
(14)他一个大地方来的洋学生,怎么就好上了他们这个土头土脸的闺女呢?
根据黄文对NP的定性,上述两个“一量名”都是指称性的,所指对象与“他”相同。
刘街生(2003、2004)指出,构成同位短语的两个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相同,同时二者之间还间接存在着一种“实体”与“属性”的关系。我们认为,“人称代词/专名+一量名”式同位短语也是如此。人称代词/专名与“一量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指称同一实体,但二者的指称地位又不相同:前者是一个独立的指称成分,它对所指实体的指称是相对直接的;而后者相对更侧重该实体的某一项属性特征(property),是借某个特征来指称该实体,而这一指称最终是通过结构上与之同位的人称代词/专名实现的。③“人称代词/专名+一量名”式同位短语的前件有时可以承前省略。例如:
(15)只不过这样一来,就弄苦了莫元惠,害得她一个老太婆一年到头两头跑。(罗学蓬《日本女俘与中国远征军连长》)
(16)只不过这样一来,就弄苦了莫元惠,害得一个老太婆一年到头两头跑。
由例(15)与例(16)可见,“她”隐去之后,从句法表层来看,似乎是“一个老太婆”独立回指“莫元惠”,给人以定指的感觉。事实上,真正起指称功能的是与之同位的那个隐形的“她”。就目前的考察来看,凡带有定指意味的“一量名”前面都可以在基本语义不变的前提下补出一个恰当的人称代词或专名与之共同构成一个同位短语,如例(9)、例(11)。
综上所述,“人称代词/专名+一量名”式同位短语后件的“一量名”,在前件成分承前省略的情况下,被二次解读为带附加信息的回指成分,从而带上了定指的语义特征。这种定指性特征来自承前省略的隐形人称代词/专名。④
(二)“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
“人称代词/专名+一量名”式同位短语既可用于陈述客观事实的写实句,如例(17),又可用于表达说话人某种主观判断或态度意向的非写实句,如例(18)。两类句子同位短语的前件都有可能承前省略,如例(19)、例(20)。
(17)现在儿子没了,空落落的石窑洞里只剩下她一个古稀之人。(晓雷《路遥故乡行》)
(18)张玲本事可大着呢,你可不要小瞧她一个孤身女人。
(19)现在儿子没了,空落落的石窑洞里只剩下一个古稀之人。
(20)张玲本事可大着呢,你可不要小瞧一个孤身女人。
例(19)和(20)中两个“一量名”分别指称“她、张玲”,给人以定指的感觉。但是两类句子又有所不同:后一类句子的“一量名”在表示定指的同时,还兼有类指作用。说话人在告诫受话人不要小瞧“张玲”这个人的同时,表达了让受话人不要小瞧“孤身女人”这一类人的意思。“一量名”的类指作用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认为,它们来源于所在的小句恰好是类指“一量名”出现的典型环境——表达说话人主观判断或态度意向的句子。如果把这个小句抽出来,其中的“一量名”就可以在指称义不变的前提下替换为相应的光杆名词短语。如:
(21)你可不要小瞧一个孤身女人。→你可不要小瞧孤身女人。
把这个小句放回例(20)之后,“一量名”似乎不宜再进行这种替换。如:
(22)?张玲本事可大着呢,你可不要小瞧孤身女人。
比较例(21)与(22)可见,例(20)中的“一量名”不仅仅是用来类指的,而数词不为“一”时的情况则进一步表明例(20)的类指作用纯粹是一种偶然。⑤试比较:
(23)张玲和李华本事可大着呢,你可不要小瞧(她们)两个孤身女人。
与例(20)中的“一个NP”一样,例(23)中的“两个NP”也是来自“人称代词+数量名”式同位短语的后件,当前件成分承前省略/隐含时,它们也同样给人以定指的感觉(指称“张玲和李华”),并且它们也同样是出现在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意向的小句中,但这里的“两个NP”都丝毫没有类指的意味。
综合比较可见,例(20)中“一量名”的类指性特征应该只是句法上的一种偶然,是身为同位语后件的“一量名”在前件省略的情况下,出现在类指“一量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意向的句子)中,变得与类指“一量名”同形,才偶然得到的。例(20)所示的所谓“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现象,实际上是“人称代词/专名+一量名”式同位短语省略前件后的残留成分与类指“一量名”在句法表层的一种偶合现象。⑥
三、结语
本文对“一量名”结构的指称性质进行区分,对其在有指与无指、定指与不定指、实指与虚指及类指与单指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针对“一量名”这种“无定形式”表定指及兼表类指与定指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揭示了其相关的指称规律。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白鸽.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现象初探[J].语言教学
与研究,2014,(4).
参考文献:
[1]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
1987,(2).
[2]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
2002,(5).
[3]陆烁.“一量名”主语的指称情况研究[A].邵敬敏、谷晓恒主
编.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四)[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个”
[J].世界汉语教学,2002,(1).
[5]黄瓒辉.人称代词“他”的紧邻回指和紧邻预指[A].语法研究和
探索(十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刘街生.名词和名词的同位组构[A].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
[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张俊强 江苏昆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外训系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