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2016-10-25 13:17丁秀红
民间文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炮仗玉帝富商

丁秀红

宋熙宁九年初夏,密州一带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干旱,从二月初直到七月末,滴雨未落。田里甭说禾苗了,即使最耐旱的野草也奄奄一息。

眼看着大田里颗粒未收,老百姓苦不堪言。有的人家外出逃荒,最穷困的人家已经卖儿卖女。灾情如此严重,地方官苏轼心急如焚。他能办的就是一边上奏朝廷,一边按惯例组织百姓祈雨,一边三番五次地登门请求当地富商豪绅捐粮赈灾,并许诺灾情过去,会双倍补偿。

那些富商豪绅们见了县太爷点头哈腰,百般献媚,可一提到开仓放赈,就换了嘴脸。这场大灾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呀,现在的粮价别说是平时的两倍,就是十倍二十倍也不愁出手。他们算计着,居家过日子,不管多穷的人家,谁家还没有点家底?有的甚至还藏有什么祖传的宝贝,平日里轻易不肯拿出示人。

如今,保命要紧,再珍贵的东西还留得住?到时略施手段,再贵重的东西,也就是三升二升粮食的事。所以,他们不但不捐粮,反而加大了盘剥力度,哄抬粮价,还将那些多年积存的生虫发霉的粮食高价卖给灾民。

灾民为了活命,只好任凭富商宰割。

干旱越来越严重,尽管苏轼带领民众全心全意地祈雨,可是,一连祈了两天,太阳仍旧毒辣辣地照着,田野一片焦土。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这里的老百姓就会流离失所,甚至饿殍遍野。

总得尽快想个法子,让这些黑心的富商们自愿无偿地将粮食拿出来,解燃眉之急啊!

苏轼绞尽脑汁,终于理出了一点眉目。在祈雨的过程中,平民百姓怀着虔诚之心,往往举家参与,最起码也是派当家人参加。而那些粮商富豪,要么派个帮工来,要么根本不予理睬,半个人影也不见。苏轼的心里立刻敞亮了,多日皱紧的眉头舒展开了。他伸开双臂,长吁了一口气,那把打开富商粮仓的钥匙,就在自己手里头攥着呢……

这一天一早,他在公堂上说,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去质问龙王爷,为什么享受了人间两次祈雨的烟火,却不肯落下一滴雨来拯救这一方百姓,龙王说玉帝发现在他们前两次祈雨的时候,凡间有人心不诚。这些人沐浴着天恩,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却不思回报,不亲自参加祈雨。玉帝非常生气,决定重重地惩罚当地这一方人。

众人面面相觑,苏轼说,当务之急是赶紧进行第三次祈雨,一定要家家户户,人人参加,玉帝心平气和了,才能降雨。谁要是再敷衍了事,坏了祈雨大事,就让他每天出十担粮食,解救饥荒,直到下雨为止。既不参加祈雨,也不肯捐粮者,不但要坐牢,还要由官家出面,组织民众,到他家开仓放粮。

这一招果然管用。富豪们心疼粮食,不愿承担破坏祈雨的罪名,不得不去参加第三次祈雨。

第三次祈雨,苏轼决定做得声势大一些,以表虔诚。他让执事的人弄些灰药,祈雨的时候,把它当米用来插香。执事的听了,心里暗自吃了一惊,用灰药代米插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要出大事,老爷这是在拿自己的命做赌注。可既然老爷发话了,只好听命去弄灰药,结果没找到多少。好在当地人有不少会做炮仗的,年关便带着鞭炮赶四集,也能赚一些生活费。有些人家还存有去年没有卖出去的鞭炮。执事的人问苏轼能不能弄些鞭炮来当灰药用。

苏轼点了点头说:“好,就这么办!”执事的人按苏轼的意思去办了。

祈雨这天,苏轼事先亲手将炮仗装了满满一大麻袋,上面放了好几挂鞭炮,然后让人运到祈雨现场。

一大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空中一丝风也没有。看看人都到齐了,苏轼宣布祈雨开始。

他当着大家的面,先让人从麻袋里拿出那几挂鞭炮点燃。鞭炮被热辣辣的太阳一晒,触火炸得那个欢,几百头爆竹,噼里啪啦,惊天动地,震耳欲聋。苏轼连说:“好鞭!好鞭!有了它还愁不感动上天?”

接着,就让人将原本插香斗里装的米倒掉。把麻袋里的爆竹填在里面。爆竹上面再撒二指厚的一层米。撒米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少了它可是不行的。

一切准备完毕。只见他双手捧着六管子香,让人全部点燃,然后向天拜了三拜,开口说道:“苍天在上,请天神怜悯下界臣民,赶紧降雨,救救我们。今日若是还不能感天动地,说明我等还有做得不如意的地方。为了惩罚自己,我们就跪在这里不起来,情愿让鞭炮炸死。我等死不足惜,企望老天爷赶紧降雨,拯救这一方黎民百姓……”说完,他将六管香依次插在斗里的炮仗上,然后率先跪了下来。

天啊,以前焚香都是一炷一炷地插,这次怎么一管子一管子地插?况且香管就插在鞭炮上,这可太危险了!

虽然鞭炮上面盖有二指厚的小米,一时半会儿掉下点火星问题不大,要是香管燃到底部,一定会点燃下面的炮仗,到时跪着的人不被炸死也剩不下半条命。

可是,苏老爷祭坛近前率先跪下了,谁还敢不跟着跪?那些有头有脸的富豪们,一开始显派头,紧跟在苏老爷的左右,现在想后退也晚了,只好硬着头皮紧挨在他身后跪下。

他们跪在那里,胆战心惊。本来天热得如闷在烧透的砖窑里,汗如雨下,口干舌燥,呼吸困难。目睹了祭祀过程,看着那满斗的爆竹鞭炮热汗就变成了冷汗。紧瞅着香管随着袅袅上升的烟雾渐渐缩短,一指、二指、三指……

他们越发慌了,心里说:今天苏老爷自己豁上命不要了,咱可不能傻乎乎地陪着。早知这样,还不如将家中那些招虫发霉的粮食趁早捐出来,省得在这里担惊受怕的活受罪。钱财乃身外之物,先保命要紧。至于什么时候下雨,那就看天意了。

于是,就有人说:“苏老爷,我……我……回去献粮……”

有一人带头,其他人也熬不住了,纷纷站起来,要求回家献粮。

苏轼一开始并不答应。他说:“你们走了,再惹恼了玉帝,受害的是大家。你们不能走。”

富商却争辩道:“我们捐了粮,救了别人的命,也是做了善事,玉帝不会怪罪的。再说,即使眼下下了雨,地里一时也长不出庄稼来,还不如放我们回去捐粮好……”

苏轼思考了一会儿,点头说:“有道理。”于是,就勉强答应了他们。当场签字画押后,富商们一个个拔腿就往回跑,唯恐跑慢了将小命丢在这里……

那些富豪乡绅们前脚跑了不久,那香管也燃到了底部,那些还在跪着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等待着不愿看到的那一幕。可是,直到燃着的香管彻底燃尽,半点烟雾也没有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生。苏轼站起身,招呼众乡亲起来,他笑呵呵地说:“老天被咱们的诚心感动了,吃的有了,炮仗也没炸。相信很快就会降下雨来……”

看到这里,人们一定会纳闷:那些埋在炮仗堆里的香管已经燃到了根部,怎么会没炸?其中的奥妙只有苏轼明白。因为那些装在斗里的炮仗,都是一些拔了芯子,倒掉了灰药的空炮仗。为了做好这些,以免走漏风声,使自己的妙招失灵,他可是弄了好几个通宵……

猜你喜欢
炮仗玉帝富商
没有人不怕我
《炮仗花》
990元的教训
开心一刻
郑板桥好联不打折
天上掉下个玉帝
炮仗
毕加索画“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