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葱油饼与伸手可及的乡愁

2016-10-25 21:02刘洪波
民生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阿大佳话绝响

刘洪波

阿大葱油饼未始不可以成就一段城市与人的佳话,代代相传,或者成为一个人的毕生事业然后化为城市的绝响。

就走红的程度来说,上海的阿大葱油饼眼下是中国第一葱油饼,阿大饼摊则是眼下最有名的摊点。因涉无照经营,这个饼摊的去留已成为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个考验,治理的硬度、情商、弹性、智慧、合宜性等等,值得关注。

阿大葱油饼在上海的街头,长年顾客排队购买,已成一景;其风味已成为这座超大城市风情的一部分。当然,它对上海风情的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许许多多类似底层小人物的营生活动,既显示生存的平凡坚强,也显示城市的包容力和创生力。

然而,现代城市已经不是简单的“清明上河图”,城市的规模,以及现代人际关系的塑造,都需要有别于农业时代城镇管理的治理新方式。依法而治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基本前提。像阿大葱油饼这种市井小买卖,传统上应可自生自灭,许多传统风味就是这样在生生灭灭中留下来的。但现在不同,经营行为需得到批准,武大郎不能随意卖炊饼,开张就得有证照。这既是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思维,也是工业化时代的管理需要。

阿大葱油饼需要有证经营,这是无数需要有证经营的行为中的一种,管理上没有特殊可言。食品安全、市民的油烟投诉等,是需要正视的。但类似经营既是底层生计的贴地而行,又是城市风情的特殊温度,也可以采用某种不同于“大工业”“大市场”的管理办法。

在一定的时期,前门大碗茶、傻子瓜子、阿大葱油饼等“低级业态”都曾获得批准甚至鼓励。后来,这些东西可能被淘汰,可能被排斥。我们固然可以遗憾于它们为何不能随时代“做大做强,升级换代”,但也应当对“停滞不前”的东西有一种理解力。农业时代被工业时代取代,但田园梦歌仍可局部回响;机器工业战胜手工作坊,但手工作坊仍可成为观赏的对象;我们甚至会觉得世代不易地把一个不起眼的事情做到极致,代表着工匠精神。阿大葱油饼未始不可以成就一段城市与人的佳话,代代相传,或者成为一个人的毕生事业然后化为城市的绝响。在整体的城市“高大上”运动中,留下一些时光似乎停驻的小空间、小缝隙,也是伸手可及的乡愁、不期而遇的“诗与远方”吧。

当然,这是身外人的观景心态,对身在其间的阿大们来说,那些古旧的坚持可能完全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其能力的“刚刚好”,他们不可能转型做别的什么,但他们这份“刚刚好”的能力,可能是社会上多数人状态,一个写作的人只能“刚刚好”写作而做不了别的,一个教书的人也“刚刚好教书”做不了别的,那么阿大“刚刚好”做出最好吃的葱油饼,也有些可贵了。

目前管理部门正在寻找妥善办法,表明治理上认同了“依法依规,具体对待”,态度上是可取的。希望找得到办法,当然,现代性推倒过许多东西,有时候结果并不令人如意。无论如何,治理需要规则,同时体现温度,有这两点,人们就能认同。

猜你喜欢
阿大佳话绝响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错字”反成佳话
最后一次哭鼻子
听蝉
像什么
像什么
热心帮教传佳话
不要成了“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