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燕 李世钦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实证分析及发展建议
王丽燕李世钦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通过使用资源禀赋系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四个评价指标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福建省具有水产品资源禀赋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但是禀赋优势逐年降低,出口产品质量很不稳定,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易受贸易壁垒影响。福建省应转变渔业发展模式,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同时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水产品;资源禀赋系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
福建省是我国的渔业大省,根据福建省海洋渔业厅的统计,2014年福建省渔业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3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一年增加了6%,水产品的总产量698万吨,两者都居全国的第三位。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撑,福建省水产品出口额日益增长,据福州海关统计,2015年福建省的水海产品的出口额达54.87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8%,比2011年增长了144.2%。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福建省的水产品主要出口至东盟、台湾地区、美国和香港地区。2015年福建省对东盟出口的水产品27.8万吨,占同期福建省水产品出口总量的47.8%;对台湾地区出口6.1万吨,占10.5%;对美国出口3.3万吨,占5.7%;对香港出口3万吨,占5.2%。从出口产品类别看,福建省水产品的出口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出口产品有烤鳗鱼、冻煮鲍鱼、冻章鱼、贝类、虾类和藻类等产品以及金枪鱼罐头、茄汁鲭鱼罐头和鲍鱼罐头等。
为客观考察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本文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4个指标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情况进行分析。
(一)福建水产品资源禀赋系数分析
资源禀赋系数(EF)是国际上经常采用的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量指标,其定义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种资源在世界或全国的份额与该国或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或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比。它所揭示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领域的竞争优势。[1]它的公式表示为:
EF=(Ei/Ewi)/(Y/Ywi)
其中:Ei表示一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所拥有的i种资源;Ewi表示世界或某个国家拥有的i种资源;Y表示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的GDP;Ywi表示某个国家或世界的GDP。如果EF>1,则该国或地区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EF<1,则是该国或者该地区在该产品的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如表1所示,福建省的水产品的资源禀赋系数EF都是大于1且是接近3的数,说明福建省在水产品的生产是具有比较强的资源优势。
表1 2010年-2014年福建省水产品的资源禀赋系数分析表
(二)福建水产品出口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Comparative Advantages,RCA)是指某一地区某种产品的出口值占该地区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全国出口总值占全国所有产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值。[2]它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CAij表示i省j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省j类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省全部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全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t表示全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如果RCAij>1,则表示i省j产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比较优势越明显;RCAij<1,则表示i省j产品不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小,比较劣势越明显。2010-2014年福建省出口的水产品RCA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0-2014年福建省出口的水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福建省的水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2010年至2014年的数值都是大于1,福建省的水产品出口是具有优势的,这个结果和EF系数的计算结果是相符的,因此福建省应大力发展渔业以利于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三)福建水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分析
MSij代表j国或地区i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测算方法是用该国或地区i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占世界i产品的同期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将该国或地区的i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同期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i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做横向对比,如大于他国或地区,则表示该国或地区i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于他国或地区的i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反之则表示竞争力较弱。[3]它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Xij表示i省第j类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第j类产品的出口额。福建、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是我国水产品出口排名前列的省份,其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计算结果可知,2011年后福建省水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在全国的排名日益靠前。根据之前学者计算,福建省水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5年到2008年仅居全国第五。[4]2011年福建排名上升至第二名,2012年赶超山东排名第一并保持至今。福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省份,较全国其他省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表3 2011年-201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省份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表 单位:%
(四)福建水产品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分析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QC)是通过计算商品的出口价格的变化,来间接的反映出口商品的质量的变化。[5]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大于1表示出口价格反映的产品质量上升,小于1表示产品质量下降。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Et表示报告期i产品的出口金额,Nt表示报告期i产品的出口数量,E0和N0表示基期i产品的出口金额和数量。综合考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问题,分别以上一年度为基期,福建省2011年至2015年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数据显示,福建省出口水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很不稳定,2012年和2014年指数超过1,2013年和2015年指数小于1,且整体看指数呈下降趋势。
表4 福建省2011年至2015年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
(五)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实证结论分析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论,结合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行业现实情况,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做如下分析:
1.福建省拥有优越的水产品资源禀赋,但需注意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通过资源禀赋系数的计算可知,福建拥有丰富的水产品资源。RCA指数的计算结果也显示了福建省水产品出口具有较高的显性比较优势。福建省沿海有广阔的海涂、浅海和海洋渔场,鱼、虾、贝、藻种类繁多,经济鱼和对虾、扇贝、西施舌等海珍品资源丰富。10米等深线内的浅海约有41万公顷,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和近内海捕捞。除此之外还有池塘、水库、湖泊、河沟等内陆淡水面积4.7万公顷,适合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生产能力强为福建水产品出口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水产品资源禀赋优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这个优势正在逐渐减弱。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的过度捕捞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近海渔业资源不断萎缩。远洋捕捞总体数量不大导致捕捞业的产量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水产养殖业和加工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生产积极性不足,产量增长受限。
2.福建省国际市场开拓全国领先,但需注意品牌知名度低、同质竞争压力大的问题
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计算结果可知,福建省水产品出口从2012开始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首先福建在开拓台湾市场上具有地域优势,“大三通”后两岸直航货运模式开启,缩短了两岸海上运输的路途和运输时间,使得保鲜要求极高的水产品进入台湾市场更加便捷,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从2009年开始,在其他省份还在以欧美日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时候,福建省就开始布局东盟市场。2011年开拓东盟市场的效果开始显现,东盟市场成为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2012年福建对东盟出口水产品成倍增长。在欧美日因为经济危机市场陷入疲软的时候,这两个市场的有效开拓使得福建省水产品的出口在全国一枝独秀。但是虽然福建省是我国水产出口最大省份,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鲜有脍炙人口的知名优势品牌,无法形成产品系列化和产业规模化,后续增长乏力,易遭受来自国内及周边东南亚国家激烈的同质竞争压力。
3.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精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出口易受贸易壁垒影响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的计算结果反映了以出口价格体现的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质量很不稳定,整体看产品附加值不高。近几年福建省渔业建设了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生产基地,通过推广产品溯源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但是,从整体来看,福建省渔业从事者大多数是渔民和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小,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了出口产品精加工不足。出口产品大多是半成品或者粗加工品,产品附加值低,仍然以低价换销量的模式开拓市场。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产品结构性过剩从而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被压低,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同时,小作坊式分散生产导致先进技术难以推广,渔业养殖生产过程质量难以监控,产品出口质量不符合进口国规定,频繁遭受进口国贸易壁垒。
(一)政府应引导渔业发展模式转变,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天然渔业资源不断减少,未来福建省渔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转变。政府应加强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禁止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建设生态型现代渔业新格局。同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为福建省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加工业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特别是扶持一批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科技型骨干企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福建省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科技水平。积极扶持那些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区域牵动能力大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变绿色食品加工业为绿色食品产业,组建绿色食品加工营销企业集团,逐步形成融环境、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卫生、检测、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体系。[6]
(二)水产出口企业应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现产业技术升级
水产出口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思路,首先企业应努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保护的机制,组建良好的研发团队。与此同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科技机构建设,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充分利用自身科技机构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最后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建立三方合作,优势互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三)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提高竞争软实力
首先政府应该对渔业品牌化发展给予支持。对名牌渔业产品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品牌产品在生产和流通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品牌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良好的品牌保护环境。同时推进特色渔业区域品牌建设。强化对渔业地理标志性产品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质量追溯体系。
其次,企业应树立品牌经营和战略观念。在企业内部形成品牌认证、推广、识别、延伸与国内外评价发布等关键环节的全程管理体系。企业的品牌建设应该建立在准确市场定位基础上,根据目标市场制定完整品牌发展战略。同时加大力度对企业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的同时,注意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产品品质与品牌宣传相符。
(四)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方联动,积极应对水产品贸易壁垒
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加强互相沟通合作,共同应对来自水产品进口国的各类贸易壁垒。政府部门应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药物残留的监控力度,严查各处生产经营地区对含禁用的药物成分的渔药、鱼饲料的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行业协会应深入研究各国水产品进口法规内容,密切关注法规新动向,及时进行信息发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从提高企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入手,推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养殖和加工环节质量卫生控制,减少因检出禁用药物,食品添加剂不合理使用以及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产品被扣留现象。[7]
[1]山世英,姜爱萍.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5):20-23.
[2]林伟敏,卢熙明,李中斌.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探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6(2):62-66.
[3]王小顺,对产品国际竞争力指标正确运用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1):58-60.
[4]蔡秋红,范永立,庄佩芬.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38.
[5]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58.
[6]魏秀惠.突破“绿色技术壁垒”,大力发展绿色食品[J].福州党校学报,2002(4):47-50.
[7]郭林宇,孟娣,史成超,张格格.我国出口水产品遭受主要贸易伙伴扣留情况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9):41-43.
F752.8
A
1673-9884(2016)07-0023-04
2016-06-21
王丽燕(1981-),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