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出匠心

2016-10-25 07:40郑明忠
天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惠安石雕匠心

文 郑明忠

“古今中外”出匠心

文郑明忠

惠安石雕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石雕不仅仅属于惠安,惠安石雕要走出惠安,雕刻艺术家须首先走向世界。石雕的技艺传承乃至电脑作业,已经让雕刻技术不再成为难题,而艺术精品却越来越罕见,这就需要雕刻艺术家们主动“变法”,去匠气,运匠心,方能争鸣艺术之门!

雕刻;艺术;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巧夺天工,名扬中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秋恋》 郑明忠/作

《孔子》 郑明忠/作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晋朝,惠安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就已被应用。新中国成立后,惠安石雕工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建国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物以及著名侨领陈嘉庚的集美鳌园等,都闪烁着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从井冈山纪念碑到毛泽东纪念堂,从南昌起义纪念馆到周恩来纪念馆,从雨花台纪念馆到中华世纪坛,无不凝聚着惠安石雕匠人的聪慧才智。

雕刻艺术家手中的刻刀,犹如兵家手中的刀剑。兵法云:“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只有在古、今、中、外中汲取养分,而后自成一家,进行创新,方能渐入佳境。

一、高山仰止,向古问道

人类艺术从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比石雕工艺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最古老的文化当属石头文化,人类有多长的历史,石头文化便有多长的历史,人类从制作第一件工具——石器开始,便诞生了石头文化。化石是生物在历史上留下的足印,石雕、石头建筑则是人类在历史上留下的足印,将这些足印连接起来便是探寻远古的通道,从而可以描绘出一部人类史,甚至是地球史。石头文化这种巨大的历史文化传承功能是其他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触摸石头,亲近石头,与石头对话,方能感悟石头的生命,方能对石头进行生命再造,方能再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师夷长技,取经国际

在国外的许多神庙、宫殿、坟墓、石窟中也保存着大量的石雕作品。

著名的有埃及狮身人面像,除狮爪外,主体为整块巨石雕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之一。

希腊的雕刻保存下来的也很多,还有罗马的肖像雕刻,印度的石窟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雕刻以及十八、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些名作,大部分都是用大理石雕刻成的。而西方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如米开朗琪罗、罗丹等留下的艺术精品更被誉为是用大理石雕出了哲学。

到了近代,美国又出现了利用山峰创作的巨型纪念性雕刻,雕刻具体的人物肖像,如美国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就利用六千英尺高的山峰,雕刻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位美国总统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罗斯福的巨大头像。

当今的中国艺术创作早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西方的艺术交汇融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今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融合,实现了中国画在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的突破。如今各种雕塑材料得以应用,雕刻已是百花齐放,但是石雕艺术仍以古老的石头作为艺术表现载体,其雕刻技艺发展已十分有限,唯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大胆突破,借鉴各家之长,才能让石雕艺术与时代一起发展。

师夷长计,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取经国际,方能开阔视野,即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先贤古人,其慧无穷

我国石雕制作历史悠久。古代人类是在制造生活用具的同时,创作了点、线、方、圆等几何形象,我们仔细浏览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石制品,禁不住会赞叹古代先民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造型技艺。尽管尚未发明铁质凿刻工具,但他们已能用最概括的点、线反映出对象的客观实际。这些器物的形、线都是那样优美,那样对称精确。古代先民已完全懂得最美的形式,同时也是最为便利、实用的器型。

殷墟文化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鼎盛阶段,石雕艺术又重新绽放出夺目光彩。侯家庄出土的石鸭,造型粗重,周身有线刻纹饰,是一种不拘泥于原形的再创造,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质特征和凶狠个性,其余细部皆被略去,其下双足粗细不一,是为了支撑平衡,也避免了单调感,其身上的羽毛和双翼则用线刻纹表示,这种于圆雕造型中融入图案装饰的手法,是商代雕塑区别于史前雕塑而形成独自风格的显著特点。

明清建筑广泛运用石刻艺术形式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众所周知的北京天坛,作为明清两朝皇帝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其主体建筑之下的基座、白石圆坛、石构件上都雕刻有十分精美的装饰。它们都是在朝廷官府的控制之下,为适应封建统治以及奢侈豪华的生活等各种需要而创作的,这在陵墓建筑上也反映得十分突出。如今,在安徽凤阳的皇陵、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等处,都保留有大量的明清陵墓石刻。

古代先贤的石雕技艺以及石雕艺术表现形式,都值得今人学习,虽当时没有机械化的雕刻加工设备,雕刻工具略显简单粗陋,但是从各种古代宫殿建筑、陵墓石刻以及石窟佛像等都可一窥古人之巧夺天工的技艺,一件件石雕艺术精品都凝聚着先贤古人的聪慧才智。唯有问道先贤,发掘瑰宝,守望文化之魂,方能传承中华之传统。

四、今人交流,和而不同

同业艺术交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交流融合,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也是艺术行业未来所期望的,即基于传统技艺传承业务的延展性,通过更丰富的艺术交流会这一载体,建立一个全新的培训和学习体系。

跨界交流是一个良好的互动开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雕刻作为多种艺术形态的融合体,通过不同艺术创作领域以及其他文化界的交流,甚至其他非艺术创作领域间的交流,都可以给艺术创作者以灵感,抑或是提升艺术创作品质,或者是对现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进行突破。双方未来嫁接也好,融合也罢,但发展的脚步不会停,相信碰撞的火花可以灿烂满天,知识的传播将施惠于更广泛的人群。

五、去匠气,出匠心

“要随意,不要刻意;要画意,不要工艺;要匠心,不要匠气。”这三句话意思互相关联。“要随意,不要刻意”,就是搞一件作品,要有画家创作的心态,而不是在雕刻时仅仅通过竭尽所有的技能去表现一件作品。一件艺术作品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通过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来呈现,从而表现出作者美的理念。

简单回顾中国绘画发展史,从唐宋的描摹手法具体详尽的院体画,到元四家表现文人内心精神理念的文人画,其艺术是绘画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从雕刻意义上来说,表现画意,就是表现意境,而不是刻意雕刻;体现匠心,就是运用艺术想象力,而不是仅仅用“技”、用“工”来表现。

匠心独运,表现在艺术上,就是用艺术想象力来创作。匠气与匠心前者是描摹,后者是创造;前者是“工匠”“手艺人”,后者是艺术家、雕刻家,是踏进艺术大殿的人。

最后,宁可独进独出,也不要随波逐流,这是我走艺术创作之路的志向,也体现了我的性格,它强调了我的创作个性,而创作个性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郑明忠,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惠安县雕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惠安县郑明忠雕艺大师工作室艺术总监。

其作品多次入选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和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等并屡获大奖,作品《留得枯荷听雨声》《云水间·系列三》《云水间·系列四》入选国家博物馆展览。

猜你喜欢
惠安石雕匠心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惠安武装暴动
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惠安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
老艺人的匠心
奋进中的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惠安公司以贴心服务拿下外贸订单
匠心与诗性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