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十三
一朵莲花开
文田十三
《 观音菩萨》 杨青虎/作
塑一尊佛像,心是等一朵莲花开。
刀起诵一声佛号,刀落结一段佛缘:慈颜、善目、广额、大耳,一派饱满丰腴的面相,纤眉连着高鼻,薄唇漾着笑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法相端庄,云髻高耸,顶戴佛像,颈饰项圈,胸佩宝珠,腕戴环镯,衣袂飘逸,手持一茎未开敷的莲花,神态安详,体态优美,单腿盘坐于莲花之上,跣足踏着硕大的莲蓬,美丽的莲花开在身侧,淡烟萦绕的神居仙苑,瑞兽献宝,童子求道。
《观音菩萨》,极目望去五蕴皆空,六尘不染,一片往生净土。莲清心静,持莲观音也似是在等待她手中的莲蕾盛放,以悲悯天地的胸怀俯视苍生,只待花开时节欢乐与祥和能长久于人间,大慈、大悲、大智、大行、大愿、大爱——意境超然。作者以精妙的构思,巧妙的构图,高度结合了佛教造像所追求的庄严美和典型美,不温不火、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东方“女神”典雅含蓄的美。
一块璞玉,经千雕万琢,超凡脱俗,变身一尊佛像,是玉石的造化,更是作者的修为。杨青虎便是《观音菩萨》的作者,是这一块璞玉结得佛缘的谛造者。我笑言他是这块璞玉的恩人,他却道,他只是这块璞玉的有缘人,机缘际会幸得短暂交集罢了。他是敬畏玉的!这是琢玉人自有的作为琢玉人的态度。不是征服,不是改造,不是顺应,是敬畏:敬,敬重玉文化的伟大,虔诚而不恭维;畏,震憾于玉石的天道自然,尊重而不恐惧。杨老已然年过花甲,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仍孜孜琢玉,我想一直支撑他的应该就是这种敬畏玉的态度。
作为一名观者加听众,我更喜欢杨老多跟我讲讲他创作《观音菩萨》的经历。因为我很好奇他雕佛像有什么秘诀,关于这个我得探个究竟。
“净心琢玉”是我得到的答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杨老四十多年玉雕生涯的践行。净手焚香是杨老琢玉前必定的准备,只为不辜负案上璞玉。老一辈琢玉人更崇尚慢工出细活,也更明白心手相印的道理。盥洗净手,焚香礼佛,看似与琢玉并无关联的事情其实学问大多了。“佛前焚炷香,化作莲芬芳”,三炷清香戒定慧,破迷开悟,暗香浮动中静心沉思,断杂念,专己心。不只是雕佛像,琢玉必须心无杂念,净手焚香是一个仪式,净心才是真谛。一玉一世界,每一块璞玉都值得净心善待,琢玉亦是琢人,琢人便是琢玉。
《 金蟾》 杨青虎/作
《 双龙戏珠》 杨青虎/作
四十多年的坚守带来的是水到渠成的斐然成就,他伏案琢玉的姿态最是让人动容。
如果你够用心,再回头看看《观音菩萨》,疏密有致的布局,写真写意的融合,动静相宜的构图,一刻一划的起落,一雕一琢的回环,杨老的匠心妙思无不蕴含其中。刀刀收放,个中吞吐,大聚和大散,大精和大疏,大动和大静,都是智慧。这一场关于杨老和璞玉的际会,波澜不惊却暗藏风云,东方“女神”的出现总是没有排场却也光芒四射。《观音菩萨》,有佛家的厚重庄严,有东方的古典气质,有历史的气韵积淀,有杨老的匠心妙思,注定四散华彩。
这一件作品是杨老诸多作品中的九牛一毛,这一段文字是关于杨老谈吐的只言片语,这一段记载不够详述、不够精深。我真想再多时间看看《观音菩萨》,再多时间和杨老谈谈他的琢玉人生,然后记下来分享给大家。
杨青虎
1953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北省玉雕大师。1973年进入武汉市玉器厂从事玉雕工作至今,经过长期不断的研究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玉雕风格。从事玉雕工作以来玉雕作品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尤以动物和花卉见长。1982年参与制作的大型绿松石作品《李时珍武当山采药》至今仍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2008年历时两年时间设计制作的大型玉雕作品《锦绣长城》获得湖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优秀创作奖。2014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授予其 “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