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狼
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贝希特斯加登小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一处二战遗迹——鹰巢。据说当年纳粹头目希特勒为写《我的奋斗》第二卷,曾在此短暂逗留,并对这里的风景大加褒奖,善于溜须拍马的纳粹“二号战犯”马丁·鲍曼见机行事,决定建造别墅呈奉给希特勒,于是他命令6000多名工匠在阿尔卑斯山脉1800多米高的奥柏萨尔斯堡山顶上开山劈石,在1938年修建而成。如今,鹰巢已成为知名的游览目的地。
从山脚下换乘景区电动大巴车上山。窄窄的山路紧贴着山体七拐八绕,崎岖难行,沿途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10米。我随着车体左摇右晃,工夫不长,肺腑间已翻江倒海开来。偶有一段路雾气淡了些,我不经意向窗外望去,心又忽地提到了嗓子眼。车窗下是目不可测的悬崖,真担心汽车拐弯时拐得略微狠了,说不准就会滚落山崖。
鹰巢入口处,是一座近三米高的隧道石拱门,走进去,湿漉漉,阴森森,好在隧道里安装了一排款式简朴的顶灯,橘黄色灯光驱散了一些不适感。隧道长百余米,尽头是一间相当气派的大厅。它足足有四五十个平方,高十余米,顶部呈半圆形,华贵的欧式灯具和墙壁装饰,让大厅显得富丽堂皇,颇有气派。
环顾大厅,我赞叹之余却也倍感失望,所谓的鹰巢难道就是一条隧道和一座大厅?说白了,不就是躲避空中轰炸的防空洞嘛!我正这样想着,大厅竟不声不响地动了,着实吓我一大跳。原来大厅是一部电梯,上升时除了身体有明显的下压感之外,感觉不到丝毫晃动,更听不到任何声响。更让我惊讶的是,这部电梯就是当年希特勒使用过的,虽然之后检修过几次,更换过个别零部件,但主要设备已使用了七八十年,如今电梯依然运行平稳,而且这部电梯还是一部快速电梯,升至近800米高的山顶,仅仅花费了四十多秒时间。
电梯稳妥地把我们送上山顶的城堡。城堡里还保留着希特勒当时与幕僚开会的客厅和会议厅,以及墨索里尼送给希特勒的红色大理石壁炉。站在被大雾包裹的山顶看台上,翻译遗憾地对我说,如果是晴天,从这里向下俯瞰,可以望见希特勒的山间别墅,还可领略到湛蓝如镜的国王湖,更可远眺奥地利的萨尔兹堡……
离开鹰巢,我忍不住想,此行有遗憾其实也不遗憾,至少那部可容纳53人的电梯震撼了我。当年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大陆,原因之一是有强大的基础工业和过硬的先进技术做支撑。他们在坚硬无比的花岗岩上,仅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如此壮观的工程,并用上了质量如此上乘的电梯,美国空军数次轰炸,鹰巢几乎毫发无损,这一点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摘自《姑苏晚报》 图/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