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路
前阵子偶然看到了一本十年前的日本漫画,漫画名叫作《无用的父亲》,内容描述的是一位一嘴龅牙、戴着眼镜的悲哀的小男人的受虐故事。他除去在公司里整天鞠躬哈腰、屁颠屁颠地为五斗米折腰外,更凄惨的是所受到的家庭虐待。比如,恶妻把这位无用的父亲拴在柱子上,踢他的头,让其学狗叫。再比如,恶妻让男人口中叼着篮子,四肢着地像狗一样上街购物;在他生病的时候,把他放在冰冷的浴缸里等。无用父亲有个唯一的乐趣就是养了一只鸟,而恶婆娘却故意把鸟儿杀死做成晚餐让丈夫吃……要强调的是,无用父亲在家里所受到的整个虐待过程,都有着女儿和小儿子快乐的参与,而且这样一本画着无用父亲在家里无止境地遭受残虐的漫画,却是一部给儿童看的漫画……
随着旅日日久,对日本社会了解的逐渐加深,发现日本社会的确存在着蔑视、甚至敌视父亲的现象。比如,时常就会看到小孩子们在聊天时以“哭骚鸡鸡”(屎老头)“哭骚偶压鸡”(屎爸爸)来称呼自己父亲的情景。而随着反抗期的到来,与父亲疏远甚至与父亲无话可说、形同陌路的情形也是屡见不鲜。成人或婚后,离家的子女少与父母往来,只是在父母生病或逝去时买份花儿或花圈送来应景例行公事。这一切让我们感叹日本世态炎凉的同时,对自己的孩子是否应选择在日本接受教育一事,也是倍感纠结。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社会不敬父现象比比皆是呢?我们知道,至明治时代武士消失为止,堂堂父亲,那可绝对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女儿心中的偶像,是儿子模仿、实践的模范权威形象。应该说,从“二战”到日本经济腾飞为止,日本的爹们还是蛮有地位的,因为那时的男人是被女人和孩子视为骄傲之存在的。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父亲的传统形象开始逐渐消退了。尤其是到了今天,由于日本公司年功序列制度的形成,父亲们为养家糊口,几乎已成了公司的全职儿子,除去周末,几乎与儿女没有什么交集,而儿女眼中自然也就渐渐只剩下了时时刻刻全职照顾他们的母亲。父亲完全沦为赚钱机器。而近些年来,随着工薪层父亲们的酗酒、女性犯罪等曝光率不断上升,父亲在儿女心中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如此恶性循环,“父将不父”现象也就自然无法避免。雪上加霜的是,《无用的父亲》之类漫画的刊行热销,除去给读者带来恶趣味的欣赏和出版社利用其赚钱,我们看不到它的任何有益于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之处,只会让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更加趋于沉沦。
(摘自《你不知道的日本》九州出版社 图/胡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