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去年,对门大姐的女儿生了二胎,是个男孩;老大是女孩,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一家人——当然老大除外,别提有多高兴了。
有一次,老大又不高兴了,说妈妈偏向弟弟。大家赶紧小心翼翼地打听原因,小姑娘很认真地说:“弟弟有很多漂亮的纸尿裤,我没有!”在当妈的眼里,这几乎就等同于无理取闹了,于是 “痛打”了两下老大的小屁股。
然后就是和风细雨地解释:那东西用着可不舒服了;你现在大了,根本用不着那东西;你小时候,用得比弟弟还多呢!不过,在“残酷”的现实感受面前,许多时候,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小姑娘就是觉得自己遭到了“虐待”。实在没办法,于是对门大姐就“偷偷”跑去拿了个纸尿裤回来,然后帮着老大很宝贝很仔细地穿戴好,至此,小姑娘终于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事情向来变化得很快。没过一刻钟,老大自己主动把“宝贝”解下来扔到了一边,还很鄙夷地嘀咕了一句: “什么破玩意儿!”对门大姐这才很欣慰地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化解掉老大的一个心结。
古人有诗云: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心结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人难免就活得很累。要想活得轻松些,大约也只能想办法把一个个的心结化解掉。怎么才能化解心结呢?似乎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心结郁于胸中,缘起于外物,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极少数人能做得到“想得开”之外,绝大多数人估计也只能求助于那些五花八门的“纸尿裤”了。
日本生产的纸尿裤,在中国高价热卖,同样的东西,价格几乎要高出日本一倍,而且还供不应求,需要花费很高的热情去争抢才可得到。对此现象,媒体的评论是:日渐富裕起来的阶层,更愿意为孩子花钱买更好的纸尿裤。有点儿意思。虽然纸尿裤孰好孰不好,最有发言权的,似乎还是小宝宝们,但他们都“有苦说不出”啊,所以也只能任凭大人摆布。而成人想象中的“好”,更多的似乎就是一种由观己观人而来的心结。
那些千里迢迢跑到别人家里去争抢马桶盖和电饭煲的人,大抵就是受了这种心结需求的支配。东西抢到手了,整个人也就彻底踏实下来,像完成了一件原本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般。至于那些抢来的东西到底好在哪里,估计绝大多数人也很难说得了了。
(摘自《证券时报》 图/廖新生)